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4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4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為了在課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實三維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數學情境,讓學生給教室裡的學生按一定標準分類,(小組討論)如:按性別可分為男生和女生;按小組分,按年齡分,目的讓學生為多角度地給三角形分類做好鋪墊,為學生營造了愉悅的情感心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動手探究合作交流

  一節課的教學,重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將學生自己動手剪的三角形進行分類,探究分類方法,學生在探究三角形分類過程中,我首先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觀察、推理、驗證、歸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學生動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然後引導學生分別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總結歸納。然後提出問題:還能怎麼分?學生有提出按邊分。透過測量邊的長短,學生把三角形分為三類:分別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師生共同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教學後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題,讓學生對概念又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樂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

  (三)、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我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鞏固複習題,讓學生始終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力求達到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2

  《三角形的分類》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的特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以下兩個標準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標準一,按角分,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標準二,按邊分,認識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為了凸顯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我放手讓學生先觀察找分類標準,然後設計小組活動動手分類,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進行本節課的教學。這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謎語引入,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在複習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三角形如何分類,引入新知學習。

  2、小組活動,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探索獲取新知。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屬於幾何圖形領域的內容,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是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以四人小組把課前準備好的三角形進行分類,給予學生充分進行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徵,再用氣泡圖呈現在小卡上,分類結果簡潔直觀。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出從不同角度進行三角形分類,而且聯絡角的分類舊知,對新知進行了大膽的猜測,歸納出了按角分成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從而獲得了對圖形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

  3、合理運用EEPO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課堂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讓學生進行分組活動給三角形分類的時候,我沒有給出分類的標準,也沒有給學生其他提示,而是讓學生自己相互商量該怎麼來分。這樣的放手,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開放的課堂,能充分暴露學生最原始的想法。而事實證明,學生完全有能力按一定的標準給三角形分類。再比如,學生按角和邊的標準給三角形分好類以後,我讓學生自己給分好的三角形來取名,沒有把名稱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異,勇於創新的精神,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不同類別的三角形的特徵的認識。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從紛繁的三角形當中,透過觀察、操作和比較進行了分類,認識了各類三角形的特徵,但是上完本節課以後,我感覺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改進。

  本節課的不足:

  1、在教學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時,引導學生觀察點不明確,致使學生既觀察邊又觀察角,出現了“等腰鈍角三角形”的錯誤名稱,建議教師課前加強教材研讀,預設好教材知識點的拓展面。

  2、小組活動時間太長,出現拖堂,建議課堂安排再緊湊一些,嚴格控制時間,留下鞏固提高的練習時間,課堂更豐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3

  思維是數學的體操,數學思考是數學教學的核心。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分析、對比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歸納、整理的數學思考;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進行判斷、推理的數學思考,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有效措施。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拓展運用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數學經驗。從而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促進學生進行各種有效的數學思考,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在童趣化的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發現數學問題。

  數學情境是學生髮現問題,進行有效數學思考的重要源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創設一些童趣化的教學情境,才能使數學變得更為學生樂意接受和思考的學習素材。所以我在教學《三角形分類》時,課件出示由許多個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成的輪船圖,讓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帶有童趣的數學情景中,透過觀察發現這些三角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某些相似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比的有效數學思考——按什麼標準把這些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進行分類呢?讓學生在數學思考中發現數學問題,既激發了學生探究的願望和興趣,又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把三角形按角和邊的特點進行分類作好充分的準備。

  二、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究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你看見了的,就記住了;你做過了的,就理解了!我們的數學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在自主探究中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分類》時,在學生透過討論交流得出可以按三角形角和邊的特點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先商量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再小組成員分好工,最後小組成員合作按商量好的標準進行分類,分好後小組成員在組內說一說這樣分類的理由,讓學生在動手把三角形進行分類的過程中,經歷按三角形角的特點可以把三角形分成銳角、鈍角和直角三角形,以及初步體會這三種三角形的區別與聯絡;按三角形的邊的特點,可以把三角形分成等腰、等邊和不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三、在拓展運用中獲取數學經驗,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得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我在教學《三角形分類》時,在拓展運用中,我讓學生見識到了生活中運用到等腰三角形的例子,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特點。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容易犯錯誤的地方: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才能是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我採取有趣的遊戲拓展運用,安排了根據露出的一個角猜一猜信封裡裝的是什麼三角形的遊戲。這個遊戲的重點放在只露出一個銳角來猜信封裡裝的是什麼三角形上,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它可能是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這三種可能。透過這個遊戲的拓展運用,讓學生獲取解決問題的數學經驗,促進學生在運用中進行判斷、推理的數學思考。從而得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三角形分類》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發展的過程;給學生創設感興趣的、有個性的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的活動過程,才能激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給學生創設實踐運用的空間,讓學生真正親近數學,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生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啟用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思考,得到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學生及弱勢群體學生按邊分時,交流的時間少,特別是等邊三角形為什麼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沒能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從這節的教學中,我覺得作為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這是在今後教學中要注意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4

  《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本節課之前,曾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既學習按照角的特點分類,又學習按邊的特點進行分類。但透過研究教材發現,要讓學生真正透過操作、探究發現數學知識,目標不可定位太多,於是,本節課只讓學生按角的特點分類。透過上課,我認為本節課在設計中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力。

  在新知探究環節,每個小組都有一套學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每個三角形中各有幾個銳角、幾個鈍角、幾個直角。這個知識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但是我的重點並不在這,而是透過自己所得的資料發現問題。當學生把結果彙報完畢之後,大螢幕顯示每個三角形銳角、鈍角、直角個數情況。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於是,有的學生髮現在一個三角形中,銳角個數最多;有的學生會發現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2個銳角。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學生自己發現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如果沒有這個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的環節,學生是無法理解這樣抽象的結論的。

  二、教師的不斷追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上,多次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規範。如當有學生髮現銳角個數最多,鈍角個數最少時,教師追問:“多到什麼程度?少到什麼程度?”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最終得出了“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2個銳角”的重要結論。當學生自己把直角三角形的定義說成“有兩個銳角和一個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時,教師並沒有急於評價,而是出示正確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時,教師再追問:“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答道:“第二句話沒有說兩個銳角。”教師接著問:“你認為哪一句更好?”學生思考後發現第二句好。為什麼呢?學生答道:“因為任何一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可以不用說。”看,在教師不斷的追問下,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發展,思考問題不斷深入,語言的表達也逐步規範。

  三、滲透集合的教學思想

  在揭示每類三角形後,我在黑板上順勢畫了一個大大的橢圓,把橢圓看作所有三角形,裡面分成的三類(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一類裡面都有一個代表性的三角形紙片。這樣的板書不但清新,同時滲透了集合的教學思想。

  當然,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還不夠到位,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這些都是我以後應該努力向其他優秀老師學習的地方。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5

  《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主要是透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徵,會給三角形進行分類,並理解掌握三角形種類的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要把傳統的老師講數學變為學生“做”數學的活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他們的創新能力。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求知慾的源泉,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時,學習才會有效,也只有當他們投身到知識中去,透過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發現新觀念、新規律、新方法時,學習才會充滿樂趣。我們平時上課也身有體會,一節課中學生剛開始的情緒調動起來了,整節課就會比較順利,剛開始的時候心散了,整節課就很難組織。因此,我在課的開始就創設了一個送禮物的情境,給學生一個驚喜,學生就會想到底會是什麼呢?注意力馬上集中到老師身上來。然後學生再動手分類。在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的時候,又運用不同的形式來識別,指名認,小組認,一起認,認了以後又讓學生猜,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這樣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是在練習,而是在遊戲。學的也很紮實。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是教學目標的'體現者,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才能主動地挖掘學習潛能,造就創新精神,促進自身發展。因此,我在學習活動中大膽放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給三角形分類,在這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並非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三角形的型別是學生嘗試分出來的,分類依據是學生自主探索出來的,數學概念是由學生概括、總結出來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僅是學到了新知識,而且更大程度上透過合理猜測、獨立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比較探索等,在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成功、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充分的發展,實現了數學教學的最大功能,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就能為學生未來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尤其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在共享中認識這一系列探究過程,體現了積極自主的意義,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知識系統,同時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

  2、提出問題,引導並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活動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透過問題解決對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節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這些三角形起名字嗎,在一個三角形中,能不能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並說出是什麼三角形,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3、在本節課中,有良好的預設,同時又有一些隨時動態生成的資訊。例如:在要求學生分類的環節,初始的設計是放手讓學生去分類,可以按自己的標準給三角形進行不同的分類,可又擔心學生沒有分類的標準,按邊分類和按角分類的方法也許各有不同,可能有分兩類的,有分三類的。也許有的學生把角和邊的不同標準放在了一次分類中。所以,我在這節課教學時就,給學生限定分類的標準,讓學生按角進行分類,採取小組合作、討論等,在彙報過程中我意外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按要求進行分類。

  4、練習的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慮拓展性,助於學生對三角形有關知識的牢固掌握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但在整過教學過程中,也有足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混亂,無條理。

  2、按角分類,並且給它命名時,應該引導學生觀察三種三角形的三個角,看看有什麼發現,使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角是銳角。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後,應讓同學們開啟書看一看,使學生有一個閱讀、認知的過程,這樣會更好一些。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7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吸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巧妙地設計豐富的、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烘托良好的學習氣氛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的探索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1、解放雙手。“聽百遍不如手過一遍”,這一節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是很多的,課本一開始,讓多名學生用小棒圍三角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在特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拉三角形和四邊形,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認識。

  2、置陷阱。不斷製造認知衝突,創造問題情境是激勵學生積極探索的動力,在課的開始,用小棒圍三角形時,有一組小棒是圍不成三角形,就讓學生感受的了一種“憤”的學習狀態,而在分類教學中,透過多種手段讓學生滿懷信心開始畫三角形時,首先讓學生畫“只有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陷阱,一下子讓學生體驗到焦慮、疑惑、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情,認知衝突的形成充分激發了學生渴求探索的慾望。

  3、鼓勵猜想。在數學學習乃至發明創造中,根據已經獲取的知識對探求的問題提出預見性的猜測猜想是十分重要的一種能力,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猜測也出現了多次,像用小棒來圍三角形後,讓學生想,怎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特別是在讓學生根據銳角個數的多少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後,讓學生猜猜看,你認為,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可以分成幾類,這些猜測猜想多是十分有益的。

  4、激勵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也得到充分的體現。在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在一個四邊形(梯形)中任意畫出二至四條線段,把四邊形分割成多個三角形,並且每類三角形都至少有一個,不僅鞏固了新知,也給了學生一個想象和發展的空間,不同的畫法,體現了學生不同的創造才能。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8

  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我教學了《三角形的分類》一課。據《三角形分類》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量一量、操作、比較、小組討論”等教學環節都是為了使學生能按角的特徵給三角形分類。在這節課中,孩子們自己探索的比較多,也因為第一次嘗試,對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把握不夠,教學任務雖已經完成,但我覺得還得好好深思一下自己的課堂。

  一、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探究。

  “聽百遍不如手過一遍”,這一節我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很多的。本課一開始,讓學生自己口述什麼是銳角、直角、鈍角。口述完畢後,讓學生用學具量出每個三角形的度數。讓學生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給角進行分類。於是,有的學生髮現在一個三角形中,銳角個數最多;有的學生會發現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3個銳角。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學生自己發現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如果沒有這個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的環節,學生是無法理解這樣抽象的結論的。在這樣的操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積極性很高,數學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數學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題海”大戰之後的厭倦,而是探索的魅力,發現之餘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慾。

  二、學生在“衝突”裡更明確。

  不斷製造認知衝突,創造問題情境是激勵學生積極探索的動力。在學習按角把三角形分成三類後,質疑想一想一個三角形中可能出現兩個直角嗎?有可能出現兩個鈍角?會不會有平角?學生疑惑,認知衝突的形成充分激發了學生渴求探索的慾望。但是片刻後,孩子們一個個小腦袋很快湊到了一起,認真專注地研究起來。有的學生用小手比畫著,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用三角形的內角和不能大於180度來反駁。孩子們的探討的爭論聲中,他們對按角分類更加的清晰,明確。在猜一猜的活動中(只露出一個角,猜一猜這個三角形屬於那種三角形?)看著學生一個個小臉上洋溢的盡是自信的笑容。當露出一個銳角時,學生脫口而出是銳角三角形。我追問:“肯定嗎?”學生有了思索,有了爭論,有了衝突。之後,他們的彙報更是精彩,學生明白了每個三角形都有銳角,要判定是銳角三角形,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學生在操作按邊來分類時,我緊緊把握學生的想法,有的學生分成兩類;有的學生分成三類。我認真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並不時地投去讚許的目光。

  我在“反思”中成長

  本節課,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學生作為課堂的小主人真正“動”起來了,思維真正“活”起來了。但在課堂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在這裡總結出以下幾點改進方案:

  在學生進行給三角形分類學習之前,還應該更明確地給學生一個研究的方向,比如說:“在研究三角形的角的特點時,你們該選用什麼工具來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呢?還有什麼辦法?然後再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可以快速選擇方法,並且在老師講要求的時候也提示到需要測量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條邊,才能找到特點,進行分類,這樣的合作學習,更合理有序的。上課前,總感到內容很多,怕時間來不及,有的地方操之過急。在學生彙報按邊分類時,沒有更好抓住這節課的一個亮點。當學生出現⑤號圖形的分類結果不一致的情況時,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把自己的想法說具體,這樣更有說服力,其實這也正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最好時機。教學效果會更好。

  在課堂上出現的不如意的地方,正是我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還不夠到位,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等等,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慢慢的成長。我堅信,每天有收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9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分類,直觀地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透過動手操作來發現新問題,並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幹。

  在自由、民主、快樂的空間裡,學生作為課堂的小主人真正“動”起來了,思維真正“活”起來了;一個個思維火花的迸射,一個個創新思維的產生,都告訴我——這樣的數學學習學生很喜歡。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裡明方法,在“操作”中學會探究。教學中,我用心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還孩子思維的自由,還孩子表達的自由,還孩子心靈的自由,以及我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對孩子標新立異的青睞,這些都是我對“以人為本”這一教學觀念理解後的運用。也使我充分品味到了教學成功的喜悅。

  另外最主要的是在這節課中我充分運用媒體輔助教學,我感到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學,已基本實現了本課設計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中,不管是“三角形的分類要求”、“猜猜我是誰”、“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後面的練習和作業,我都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進行了展示,既清晰,又幫我解決了一些運用常規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有困難的問題,另外這些鮮活的圖畫又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猜猜我是誰”的環節中,即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讓學生猜猜這個是什麼三角形的趣味題,在學生們猜出答案後,我還把他們猜的結果展示給學生看,這給學生很大的新鮮感,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尤其是在猜只露出一個銳角的三角形時,學生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興趣非常高。我想這裡真正實現了由模仿地學向創造性地學發展。

  透過這次的教學使我有了很多收穫,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收穫也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還有個性的張揚和創造力的培養。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力求有更大的突破,上出有自己特色的數學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教學先引導學生根據角的型別將三角形進行分類,然後圍繞三角形的分類設計了一連串的學習活動:畫一畫、連一連、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各類三角形的特徵。應該說準備是很充分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現作個課後反思:

  教學反思片段一:

  有一點確實在備課過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學生對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課後練習中有這樣一題:

  觀察圖形,說說這個圖形中有()個直角三角形;有()個銳角三角形;有()個鈍角三角形。在作業中發現不少學生寫有10個銳角三角形。

  找了幾個學生面談,發現他們在數銳角三角形的時候是數這個圖形中銳角一共有幾個。看來學生將銳角與銳角三角形的概念進行混淆了。

  回顧課堂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認識了三角形的分類之後,請學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別畫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在巡視中發現有幾個學生畫的是銳角、直角和鈍角。但是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候僅僅是提醒他們幾個學生“畫的是三角形”,他們就更改了過來。

  我想這次教學的失敗原因就在於沒有抓住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資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為目的。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將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辨別,然後再將最後一個題目提起來,讓學生找找這個圖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這樣的話應該能起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片段二:

  本課在教學“猜一猜”這個環節中,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展示效能好的特點,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學生在猜測第三個圖形的時候,開始100%的學生認為這個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經過多次質問,有兩三個學生舉手說還有不同的看法,讓他們回答後,大部分學生還是帶著疑慮的神色看著老師。此時,用課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種情況後學生們恍然大悟,連說:原來還可以這樣。相信這樣的呈現方式會給學生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實踐中,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是小學中年級空間與圖形板塊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尤其《三角形的分類》這節課教學內容比較多,要透過學生的兩個動手探究活動得到三角形分類的知識,並且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往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難以完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不強,往往不能透過所學過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圖形的表象和特徵,而空間和圖形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對小學生的進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學習圖形的這一大難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觀性瞭解,讓學生在名稱和圖形特徵之間建立實質性地聯絡,為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角的認識的定義基礎上的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的一節課,主要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細心觀察、歸納概括的一系列的活動,發現並掌握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徵,在學習中體會分類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數學裡的分類思想,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因此,制定瞭如下的環節達成教學目標:

  一、在課前的知識銜接環節,根據新課程教材內容的特點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佈置學生課前剪一剪三角形,量一量每個角的度數,課堂上利用電子白板展示了畫三角形和量角的方法,使學生直接觀察,鞏固三角形的概念,加強學生對三角形特點的感性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在課中的自主探究環節中,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三角形分類方法,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一是按角的特徵分類;二是按邊的特徵分類。先透過幻燈片出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展示表格統計三角形角的種類,然後引導學生對所得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歸納,觀察三個內角的特徵,得出分類結果。幻燈片展示出將三角形圖形和名稱一一對應,在頭腦中形成影像,加強了學生對特徵的直觀性認識。

  學生在經歷這樣的探究過程後,對於邊的特徵的探究,就由學生自主進行。首先利用幻燈片提出問題:分類標準是什麼?探究的步驟怎樣才合理?設想你會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的方法,並大膽假設,引起探究的興趣。特別是自己設計方案,量出每一邊的長度,填寫統計表,分析結果,發現邊的特點,這一系列外部程式“內化”為智力活動方式,學生能夠在思維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維。體會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在鞏固練習:透過課件匯入連一連、猜一猜、分一分、畫一畫等的活動,利用學生已掌握的三角形的分類特徵,透過觀察圖形進行判斷分析,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以起到讓學生加深理解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的特徵,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有關三角形的空間觀念。同時再課內拓展利用電子白板中的作圖軟體,在點子圖畫一畫的三角形,比一比誰畫得更好,讓學生在用數學的同時,從中感受、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和信心。

  這節課利用資訊科技直觀性強、資訊量大的優點,透過小組合作探究、觀察實踐,從精心設計的教學探究活動中感知三角形的分類概念和各類三角形的圖形特徵。實現了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和,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2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83頁至84頁的內容,是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

  如果只是單單學習這樣一個知識學生並沒有太多的困難,可是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更深入的理解的話往往到了後面的綜合練習就容易出錯。我個人覺得學生對於按角分類的三種不同的三角形應該從幾個不同的方面來理解:

  1、瞭解每種三角形角的特點,並透過對角的特點的分析,明白每個三角形中都有兩個銳角,因此我們應根據第三個角是什麼角來確定是什麼三角形。對於這個知識學生一般能較好的掌握。

  2、明確還可以根據最大的角來確定是什麼三角形。如最大的角是銳角就是銳角三角形,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是鈍角就是鈍角三角形。

  3、學習完等腰三角形以後,要讓學生對它的特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還要和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聯絡起來,明白等腰三角形是根據邊的特點對三角形所做的界定,而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是根據角的特點所做的分類,二者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4、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反覆讓學生來選擇,可以用哪種圖形來表示他們的關係。

  5、在學完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能夠熟練應用,可以出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如:“一個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這是什麼三角形以及鈍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度數和()90度等等。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3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開課伊始,我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活動,引導學生對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進行分類,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分類方法。教學中,如何避免學生按多種不同的標準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將學生引入到按照三角形邊給三角形分類的層面上?我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兩種標準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進行分類,把重點放在按角分上,讓學生髮現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點,以角的標準,將三角形分為了這三類。然後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還有什麼新發現,從而使學生髮現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進而讓學生感受到根據三角形邊的特點,還可以按邊的長度不同,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並能進一步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包含關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學生及弱勢群體學生按邊分時,交流的時間少,特別是等邊三角形為什麼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沒能讓學生透徹的理解。從這節的教學中,我覺得作為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層次,這是在今後教學中要注意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4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83頁至84頁的內容,是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所以,我把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能夠按三角形的內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掌握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徵,正確識別一個三角形。

  2、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掌握它們的特徵。

  3、透過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和合作討論探索新知,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和數學交流及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是會按角和邊的特徵給三角形分類。教學難點是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在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過程,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老師的角色是“質疑”,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尋找規律、發現規律是本節課的突出特點。

  (1)在觀察所給的三角形,提出疑問:我們應該怎樣給這些三角形分類比較好呢?

  (2)在學生找到了很多的發現時,我們現在需要把這些發現進行分類,怎麼分比較好?為什麼要這樣分?

  (3)當學生分好類時,老師再次質疑,師問:我們給這些分類起個名字,好嗎?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權交給學生!……

  透過一系列的“質疑”,讓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性的創造與學習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物件,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對於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認為學生的方案設計與教師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錯誤的,不要把學生在嘗試中的失敗看得一無是處而全盤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學生完全照搬教師,一味地模仿教師,結果只能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達不到探究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留給學生廣泛的思維空間,不要強求學生完全按照教材、資料或教師預定的方案進行研究和學習,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選題、自行設計、自主探究、自由創造。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去考慮問題。讓學生在獨立設計的研究探索中嘗試失敗,使他們感受科學道路的艱辛,並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調整方法,最終取得成功。

  二、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強化操作嘗試,注重學生的親身感悟,讓學生在操作和嘗試中,增強對知識的感悟,也是本節課的一個特點。

  這堂課中緊緊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交流,探究分類的方法。學生分類的方法有許多,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這時並不急於評價,而是充分讓學生交流,學生在操作、體驗、感悟中建構了新的知識系統。如:按角的不同將三角形分類、命名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的不同,明確什麼叫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知識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突出。

  三、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沒有個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耗能而低效。在這一節課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學生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有助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利用了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功能,讓學生學習更輕鬆,知識更形象。

  本節課應用了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的多樣功能,使課堂教學生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活躍,如:

  1、新課部分利用了白板上的利用了批註功能(黑、紅筆、熒光筆等),請學生走上講臺,拿起感應筆,在白板上直接勾畫、批註,談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與同學交流,重難點順利突破。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原來是這麼輕鬆愉快的;展示和標註功能,不需要老師的講解,學生和學生之間活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2、在練習部分利用了白板的繪圖功能,培養了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在操作完成畫三角形後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對三角形的分類的含義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3、使用了互動式白板的拖動功能,在學生觀察並把三角形的規律找出來後,老師適時把學生的發現在資源庫中拖拉出來,這樣,既節省了許多時間,也讓學生有了一種全新的感覺,學習的積極性就更濃了!總之,在使用了電子白板後,能非常有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用其他媒體無法替代的功能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白板非常便捷成就了此課的生成,也大大鍛鍊了學生的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