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精選3篇)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篇1

  新課程要求:教師教學的本質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於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尊重學生的思維程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規律由學生探索、發現、揭示。儘量注意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達成,做到有機的統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透過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情景,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急切需要。啟發學生經過自主嘗試探索研究其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歸納演算法。

  2、透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在概括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注重學習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別是透過與整數加減法的比較分析,找出內在聯絡,注意驗算檢查,提高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研究能力。善於在生活中學數學、想數學、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識上的簡單重複,學生就會很枯燥,沒有興趣,因此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採取嘗試探索教學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把研究利用小數的意義來掌握計算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有價值的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了相應的算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自然引出這節課的課題。

  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嘗試多種方法,又透過彙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建立在小數意義上的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透過學生的再一次嘗試、彙報交流,從而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相同點。

  透過對小數減法的進一步自主嘗試計算與思考以及小組內的討論交流,提煉法則,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注意的問題。並再次與整數加減法比較異同,進一步加強小數加減法法則的`鞏固即: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在計算中,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這一環節還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透過學生口算、列豎式計算並驗算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最終使學生學會數學為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自以為在教學之前也認真的專研了教材,也創設性的運用了教材,但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設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特別是第一環節學生的提問與列式的處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在後面的環節處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關鍵點上沒能點到位,顯得有點過過場的感覺。導致學生對於概括小數法則上有一點倉促,沒有想象中順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後導致未能完成預設中的後一個拓展運用的環節。

  對學生研究不夠,對學生預設生成的估計不足,理解教材與學生結合不到位,備教材的同時還少備了學生,特別是可能生成的東西估計不足。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篇2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加減法在意義上、計算方法上和整數加減法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數的範圍擴大了,學生感覺有些陌生。課堂開始創設情境,現實而富有吸引力,讓學生感覺到小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小數的加減法也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煉出數學的問題直入中心,透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概括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關注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為了更好的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層次,有步驟的安排了練習題,並適當拓展、延伸。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旨在讓學生經歷小數加減法的筆算過程,理解掌握筆算方法,同時結合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應用價值,提高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準,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索新知。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程序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在探究演算法中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對“列豎式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兩個書寫格式對比演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相互質疑。利用學生出現的問題,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深入的討論和爭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練習內容迴歸生活,“商場購物小票”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透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去體驗,讓學生透過自身的體驗、理解、吸收、內化、思考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踐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的教學反思篇3

  一、教學行為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中溝通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勞麗詩和李婷勇奪20xx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金牌的事蹟,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活動中的溝通和合作

  在教學活動中力圖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與交流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此我設計了多個活動給所有的學生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如提問、列式、解答以及小遊戲等,在活動中透過不斷地交流與反饋,透過資訊的共享,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實現共贏。

  三、對教材的把握情況

  體育活動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國選手勞麗詩和李婷奪金的獎牌榜,這是一條很好的資料,在教學中充分加以利用和發掘。課後的2道練習題也很有代表性,不僅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也提出了小數的加減法有2種檢驗的方法,即筆算驗算和用計算器驗算,提出了演算法的多樣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因此在這方面強調得不夠。“我和姚明比身高”一節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效果較好。

  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內傷”

  1、課堂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節課的教學,前面探索新知環節所用時間過多,有了整數加減法做基礎,教學小數的加減法只需強調小數點要對齊和得數末尾有0要把0去掉兩點,提綱挈領即可,無需糾纏過多,可以騰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後面的活動。“小貓釣魚”環節還應再精簡最佳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題。

  2、活動過程組織要有條理

  本節課安排了多個教學活動,過程基本上較為順利,但在“小貓釣魚”一節中,總體感覺費時多、效率低,有點亂,自己也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設計不完美,當6只小貓計算完畢後,可讓學生就在座位上選擇1道加法和1道減法算式進行驗算,然後說出小貓是否已經釣到魚。另外沒有釣到魚的那隻小貓出現了典型的錯誤即小數點沒有對齊,還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訂正,才能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3、教學過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從整體上看還不盡人意,存在著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關鍵的點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體感覺較為平淡,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得還不夠。

  4、教師應演示規範的板書格式

  本節課以學生上臺板演為主,讓學生自主發揮,但豎式的書寫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在黑板上板書一個規範的格式,並說明要求,以讓學生清晰、明瞭,並以此標準來要求自己。

  數學是一種宏觀的學習歷程,但每節課、每個知識又是一個微觀的探索過程,對於我們每個教師來說,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探索的機會,踩好每一步腳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