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會計》教學反思範文

財經《會計》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財經《會計》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財經《會計》教學反思範文篇1

  本團隊對《會計憑證的填制》模組精品課程的開發,意義非常重大,因為會計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僅僅記住一些理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應用。會計核算的起點是憑證的填制,要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首先要達到憑證的記錄真實,內容完整,書寫清楚和規範,填制及時等質量要求。為了滿足這樣的要求,我們對《會計憑證的填制》分三小塊進行設計,其中原始憑證的填制設計了4課時,記賬憑證的填制5課時,憑證的裝訂2課時,共計11課時。

  在原始憑證的填制的教學過程中,分課前準備和課堂兩個階段,課前老師讓學生收集了一些原始憑證(車票,發票,購物小票等),同時,老師也準備了空白的支票、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原件和影印件,課堂上老師讓同學們將收集的原始憑證作認真仔細的觀察,認識什麼叫原始憑證,原始憑證上的主要內容,並將準備好的空白支票、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影印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原始憑證的填寫。老師製作了各種原始憑證的PPT,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幫助學生認識原始憑證。本堂課課堂重點介紹了支票的和發票的填寫。老師把支票簽發的要點、發票填寫的關鍵點教授給學生,重點和難點非常突出,學生學得非常愉快,輕鬆,效果很好。

  在記賬憑證的填制這一小塊中,從要求著手,老師重點突出了記賬憑證的填制步驟和方法,分複核原始資料;分析業務事項;認真填制記賬憑證三步走,在這些步驟中,老師重點強調要在分析經濟業務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業務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會計憑證,並具體分析了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的填制方法,並用3課時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操作動手來完成經濟業務的填制,透過大量的實操練習,學生掌握了收款憑證、付款憑證和轉賬憑證填制的操作方法,能熟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很好。

  在會計憑證的裝訂這一小塊中,強調裝訂要分兩步:一是會計憑證裝訂前的整理工作,對大張的原始憑證要將其摺疊,摺疊後的大小以小於記賬憑證為原則,對小張的原始憑證(比如車票、餐飲發票等)要將其貼上在貼上單上,防止散落;二是會計憑證的裝訂方法,用“三針引線法”的裝訂方法,裝訂憑證的左上角,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將裝訂步驟分解後逐步教學生,學生很快掌握了裝訂方法,並能動手完成自己填制的會計憑證的裝訂。

  本課程開發對會計專業老師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將教師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採用多媒體教學,非常直觀,真實,學生一看就能明白,教學效果也很好,對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非常適用,但本課程要得到廣泛的推廣,還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如多媒體的配置,網路的開通等),所以從硬體上還要加大投入。

  財經《會計》教學反思範文篇2

  “會計法律制度”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第一章,這一章所涉及的內容較多,而且所學內容相互滲透的點也較多,也就說第一章節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下一章節的學習效果。因此,複習課就是學習第一章“會計法律制度”的關鍵。複習課與新授課不同,複習課上的內容和練習往往都是學生已經見過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學生感到沒有興趣,那麼在複習課上採取什麼樣的形式,才能讓複習課也上出精彩?平時教學就像“載活一顆樹”,複習課就像“育好一片林”,載活一顆樹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複習方法很多,正所謂“學無定規,教無定法”,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的幾種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財會複習課變得精彩。

  一、“問題教學”法複習,激發學生的思維。

  問題複習是以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探索、總結的複習方法,核心是透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問題解決。在此基礎上發現並提出新的問題,從而較好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問題教學”複習法的關鍵在於創設問題的情景,財會課程的特點是實際性強,所以,創設問題時,要體現“源於實際工作,寓於實際工作,用於實際工作”的思想,以貼近實際為主。例如,我在上“會計人員”複習課時,就先提出一系列學生想知道的問題:“畢業後同學們都想從事什麼工作呢?”“要符合什麼條件才能當會計?”“同學們猜猜老師有沒有參加會計證考試?”“學生證的後面每學期都要加蓋‘註冊’印章,那會計證呢?”“我想做會計,又想做出納,可以嗎?”所有的問題都離學生那麼近,這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達到了複習的目的。

  二、“活動教學”法複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複習課上的內容往往是學生見過的,缺乏新意,如果用傳統的“漸進”式複習法,很容易造成虎頭蛇尾和邊複習邊遺忘的現象,而且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學習中,機械式重複訓練的成份相當多。所以,反抽象的知識與富有創意的活動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我在上“會計核算”的單元複習時就嘗試了“討論式”複習,全班按學生座位就近分組,四人一組,小組內成員討論,先回憶列出本章節的知識框架,然後圍繞這些知識框架討論回答,最後組間交流。其中一個小組列出的問題是:1、原始憑證的填制和稽核要求。2、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3、會計賬簿的設定要求。4、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5、以上各項內容的聯絡。教師將這些要點寫在黑板上,再問其他組有無補充,若有,再補充,若無,按上述的問題進行討論,之後各組選取一個代表回答,其不足與錯誤之處再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與更正。採用小組為單位,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內討論、回答,然後組間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甚至創造性,讓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複習效果不錯。

  此外,在上“會計法律責任”複習課時我還嘗試了“遊戲法”的複習方法,在上“會計職業道德”複習課時嘗試“競賽法”複習方法,激好學生的興趣。這種活動教學法模式使課堂氣氛活沃,學生學得很輕鬆,又緊扣教材,完成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應該說教師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相對枯燥的複習內容,而學生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除上述常用的活動方法外,不同的內容還可用其它的方法或多種方法同時使用。

  三、“扶貧式”複習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傳統的複習法,由教師領著學生按教材內容的順序或知識點分塊複習,但這種複習方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接受學習的狀態中,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前面新課內容掌握的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會跟不上,效果相當差。作為一名好教師,應該面向全體這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應該出現一堂課上只有幾個素質好的學生在表現,其餘的學生都是旁觀者的現象。如果我們只關注少數幾個學生或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另外一些學生的參與熱情,給他們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來指導學生。此法我們形象地稱為“扶貧”。為了“扶貧”,可以確定物件,班級友好結對同學。比如,可以將全班分為若干組,以考試成績排名名單為依據,三人一組。如某班學生有51人的話,第1名、第18名、第35名為一組,第2名、第19名、第36名為一組,以此類推。每一位學生有了各處的任務和職責,就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好學生在指導差生的同時,自己對檢查的內容得到了強化。中等生一方面接受學習,一方面指導差生學習,而差生也在其他兩位同學的監督、指導和幫助下學了不少知識。

  四、“演練結合“複習,點燃學生的激情。

  我們知道,複習課的本質就是查缺補漏,系統整理和綜合應有,特別是針對會計考試而開設的課程,練習的比重佔的比重相當大,在老師的引導下梳理知識和鞏固練習,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複習方法,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先理後練、邊理邊練、先練後理。那麼,如何在傳統的模式中煥發出新的活力,點燃學生的激情呢?道德要抓準複習的起點。方法一:設計綜合題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串聯學生知識的散點。如《會計工作崗位設定》的複習課,設計一個綜合題,使學生說出:會計人員的任職條件,內部牽制制度,會計人員迴避制度,會計工作交接。使這些知識散點串聯起不,從而有利於瞭解學生的基礎設計練習題。方法二:透過交流談話來了解,可讓學生先說說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知識點?用什麼方法複習等。此外,要突出學生“自導自演”的過程,倡導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知識後,自己設計練習題目,回答問題很容易,但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還要了解所複習內容的重點、難點,再要掌握題目的答案。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參與到複習的過程中,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