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 篇1
一、試題分析:
1、知識點面俱到。
2、注重基礎知識。
3、試題涉及範圍較為廣泛,難易適中。
4、課外知識積累幾乎有點不太容易好掌握。
二、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12人,學習困難的學生有3人,沒有比較突出的學生。本次月考雖然及格人數達100%,但是沒有優秀,優秀率按聯校的計算方式只能為0了。
三、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1、學生對所有的句式變換還不到位,需要加強練習。
2、字詞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大,但也不能放鬆這方面知識的落實。
3、課外積累比較受阻,因為課外知識面較廣,檢測者會不經意地出示學生正好沒有閱讀或積累的課外知識而造成困惑。
4、閱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學生的歸納和理解能力較差,注重這方面的練習還是很必要的。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 篇2
一、試題分析
1、基本情況
此次試題在內容選擇上對學困生來說有些難度,對優中生來說較適中,題型較全面並能圍繞大綱。
2、題型分析
本次試題共分十一大題型,分別是拼寫小冠軍、區分雙胞胎、查字典,按要求填空、補充詞語,並選擇兩個造句、按要求寫詞語和句子、填關聯詞、改寫句子、判斷、理解和運用古詩、閱讀、習作。檢測較重視理解和運用,這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顯得較難些,考試時往往分出上下。拼音小冠軍較簡單,但由於學生學的不靈活,課文中沒有出現的詞語就不會寫,所以這道題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補充詞語,並選擇兩個造句這道題,由於學生沒有審清題意導致失分。習作學生都能按要求去做,但是有部分學生事情的經過不詳細,不具體,字數也少,導致失分。
另外,本次命題中還有幾處錯誤,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解答,如閱讀中第5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文中畫線的句子的含義,寫下來,但文中沒有畫線。試題列印也不清晰。
二、考試情況分析
本班有18人參加考試,及格率89%,優秀率5%,均分76分。
三、考試後的反思
1、課堂上要繼續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使學生不但能牢固掌握,而且能靈活運用。
2、必須抓好學困生,在課堂上多提問,多鼓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並與家長取得聯絡,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逐步提高。
3、培養優等生。
4、審題也很重要,平時要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讀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5、習作方面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多積累,多寫作,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 篇3
一、測試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
1、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有相當部分學生近義詞錯誤較多,習作中錯別字也較多,同音、形近字混淆不清。
2、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不夠強,平時教學可能過多注重文字語言,而沒有透過文字來調動學生已有的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成語、古詩句,俗語積累不紮實;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較差,對短文中的重點部分分析不透;閱讀短文不細緻,只能對文章內容層面的理解,不能前後聯絡透過文字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如《石頭湯》。閱讀感悟能力不夠,不能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絡社會,聯絡自己的已有知識來閱讀文字,走進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3、習作中由於學生所提供的作文內容審視不清,作文中出現錯字太多,語句不通順,用詞不恰當,導致大多數學生失分較多
4、學生對閱讀的訓練不到位,沒有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如:在短文中標自然段、沒有很好的做到三讀(一讀了解內容,二讀看問題,三讀帶著問題思考並斟酌準備下筆答卷)。
5、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不認真的審題,盲目答卷,簡單的題也去丟分。如《石頭湯》中的第六小題,這一段運用了xx修辭手法,把xx比喻成xx。
二.考試後的反思
針對青銅峽市的出題思路,既要狠抓閱讀教學,還要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爭取使學生不但能牢牢掌握而且能夠靈活地運用。
今後必須把課堂的起點定在靠近及格邊緣的學生身上,儘量考慮他們的聽課效果,課堂練習的設計、課堂提問、板演等都要圍繞著他們展開,充分激發這一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課堂上有事情可做,而不是無所作為。
課後,我們還要格外照顧這一批學生,及時彌補他們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知識缺陷,使得他們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不至於落後許多。這樣堅持課中激勵、課外照顧,雙管齊下,促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逐漸進步。
還要注意個別輔導,對於班裡的特別落後的學生,課外輔導要及時跟進,防止這些學生由於基礎太差而失去學習興趣,要讓他在課堂上也找到一些可以完成的事情,讓他們對學習建立信心。另外一種學生則是思想上落後,這樣的話就不能單單補知識,還要聯絡家長等各方力量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先解決思想問題,再解決學習問題。
另外,進一步加強閱讀訓練,特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句子的具體含義和讀後寫出有質量的感受。
作文方面對學生的審題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謀篇佈局及語言表達能力也應進一步訓練。
三、改進措施
1、認真“學好”課標、教材及教師教學用書,紮紮實實教好精讀課文:著意抓好詞句訓練、朗讀訓練。
2、針對教材中的訓練點,如把課文分成幾部分、概括主要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重點句等,教師要為學生的能力形成搭設臺階,做到抓反覆、反覆抓,抓過程,抓提升,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與形成閱讀能力。 鼓勵學生多讀,增加閱讀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口語交際活動,及時運用學到的語言材料。
3.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絡,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
4、平時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必要時還需要檢查學生的積累情況。平時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積累,讓學生多讀些書,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讓學生有所積累。
5、閱讀興趣與能力,注重課外閱讀的學法指導,切實做到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結合閱讀教學,適當滲透相關的文體知識,切實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語文;精心設計作業練習,切實增強語文練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 篇4
一、命題的原則
本次試題的命題是以新的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為依據,試題的內容力求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重點;力求體現基礎性、全面性、多元性、開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接軌,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題量適中,難易結合。
二、試題分析
1、將知識考查融於情景之中。
2、將能力與知識考查有機融合。
(1)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主要成績
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第一大題“字詞大觀園”考查的是語文基礎知識,在看拼音寫字、組詞、詞語搭配上失分很少,學生的答題正確率在96%左右,這說明字詞句教學在平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2、學生的積累能力在提高。從第二大題“知識萬花筒”看,學生對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寓言和課文題目掌握比較紮實,同時也看出學生對成語、寓言、古詩等的積累面在增寬,個別學生還寫出了課外的古詩和寓言, 1、3、4小題正確率達到98%。
四、存在問題
1、尖子生還需提。
2、基礎知識教學還需要夯。
3、知識運用還要靈。
4、作文指導和講評不夠到位。
作文中出現錯別字現象有,標點使用不正確,有的學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結尾處用上一個句號。標點的書寫位置欠規範,一般情況下,標點符號佔一個漢字的單位格,有個別學生使用的標點只是緊縮在漢字的右下角;逗號、句號等標點符號出現在行首的情況也是有的。還有沒寫題目的。看出我們教師對學生作文批改、講評做的不細。
5、審題能力和學習習慣還要加強。
另外從卷面上看,有3本卷學生完全用鉛筆答卷,還有三本卷個別學生也用的鉛筆。還有的捲紙中出現兩種顏色筆答卷,有黑筆還有藍油筆,卷面較亂,勾勾抹抹,字跡也不夠工整。我們三年級學生是剛剛學寫鋼筆字,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用鋼筆書寫習慣,這也是課標所要求的,打好紮實寫字基本功。
五、改進建議
1、關注課堂,講究實效
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三是在語文實踐中運用課文的表達方法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準確把握、巧妙設計好教材中的訓練點,應從教學需要出發,從學生需要出發,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習慣。
2、樹立大語文觀,提高語文素養。
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外知識點的滲入,融會貫通。把讀和寫並重,讓學生在寫、讀、交流、修改的過程中提高正確用字的能力。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此外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注重課內外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自己的體驗,內化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3、重視習慣養成,培養非智力因素
要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熟讀背誦的習慣,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 等。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做完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六年級語文質量分析與教學反思 篇5
一、導向:“閱讀”“習作”中凸顯課程動力
第1—5大項的字詞句共佔40分,閱讀、作文各佔30分,足以凸顯命題者的意志——得“閱讀”得“作文”者,方能得“天下”。只有高度重視“閱讀”與“作文”的語文教學才是健康的,才是符合語文課程特質的,才是有益於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那種將大量的教學時間花費在基礎知識的機械訓練上的語文教學,必將被淘汰,就連他們一向頗有資本的“考試”也佔不了先機。
試卷是導向。這樣的語文試卷必然會敦促所有的語文教師思考:我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如何去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習作素養?
有了這樣的方向指引,教師和學生都能從繁瑣的機械訓練中解放出來,大量閱讀積累,大量進行言語實踐。學生就能有時間去讀更多的書,思考更多的問題,寫出更多的富有個性化的習作。
二、設定:“語文味”“人文味”中彰顯課程魅力
文學常識——緊扣書本,難易適中,分值適度,關注應知應會的名著大家。所選的知識點,全部源於書本中的關鍵點,“巴金、夏洛蒂、笛福、雨果”,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個巨匠,孩子們是應該用心記住的,記住了他們的名字,記住了他們的作品,就會如飢似渴地去閱讀。這樣的文學常識,應該在語文教學佔有一席之地。倘若,我們來考察“巴金的原名叫什麼?夏洛蒂是哪個國家的人?”之類的問題,就顯得偏了,小學語文不能有這樣的命題。
閱讀短文——學生閱讀《積攢溫暖》的過程,就是精神接受淨化的過程,就是靈魂獲得昇華的過程,更是生命得到滋養的過程。再看看具體的題目設定,既有對原文資訊的攝取、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也有據“厚”讀“薄”的概括、結合凝練語句的思考、沉浸心靈的感悟。語文味、人文味融為一體,這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
三、亮點:“實踐性”“開放性”中盡顯課程活力
按要求寫句子——同樣是“用比喻或擬人的手法寫句子”,命題時,直接這樣表述是一種方式,而透過課文中的規範精妙的例句加以引領,並給予極具開放性的表達情境,藝術地引導學生自由表達。這不是呆板地寫句子,而是在具體的語言運用中啟用生活經驗積累,充分運用規範、技法加以表達。這是基於實踐層面的遷移運用,這是立於語用層面的開放表達。
命題作文——《過節》《校園的“名人”》,走出常規的命題思路,不再唯主題化、高調化,兩個題目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且連結到具體的“象”中,目標更集中,形象更明晰,易於喚醒學生的'生活,易於表達,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表。
尤其是《校園的“名人”》這個題目,定位在校園,聚焦於“名人”,從學生所寫的習作來看,有寫運動健將的,有寫學習成績優異的,有寫“感動琅小”人物的,有寫老師的,有寫“主持人”的,也有人見人煩的“調皮蛋”,更有寫“每到午餐時,竄至別班化緣討飯”的,不管寫什麼,都有具體的畫面,生動的鏡頭,真摯的情感,看來,孩子們是真的感受到“名人”二字上的引號的精妙之處了。正是這樣開放的命題,進一步拓寬了習作思路,豐富了習作素材,激活了表達欲求,“情動而辭發”,一篇篇生活韻味濃郁的個性之作、靈動之作應運而生。
建議:閱讀短文第一篇的“判斷”分值過大,第二篇的總分值適度,但後兩個題目稍大。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與分析:
【態度較端正】
卷面書寫較為整潔,全年級只有8名同學有漏題現象,說明學生能高度重視此次考試,態度是端正的,過程是積極的,效果是明顯的。
【基礎較紮實】
平時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較好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積累和運用,從卷面的前五項來看,得分率都較高。
【閱讀部分不足】
1)審題不清
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去答題,如第二篇閱讀中的第三小題,就有一些同學只注意概括,而忽視了題目中的要求“不超過15個字”。
2)整體把握能力弱
如“你覺得年輕女孩是個怎樣的女孩?,有些學生認為是“可憐”,也有些認為是“聰明”,應該從整體上把握,不能侷限於某一節點,不能抓片言隻語,要從文章的整體把握人物的形象,諸如“善良、懂得感恩”之類的理解才是準確的。
【習作部分不足】
1)選材不當,生搬硬套。
2)平鋪直敘,重點平淡。(如寫“《過節》”,沒有將最精彩的部分寫具體,只是告訴別人有哪些節日,而沒有表達出如何興致盎然地“過”節。)
3)追求字數,缺少真情。
4)語言平乏,難以出彩。
教師自我教學行為的評價與分析:
一、日常教學:與“非語文”說“不”
課堂教學——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從語文課程的本質特性出發,確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努力做到“多讀多寫”、“教語文的東西”、“種語文的田”,堅決與“非語文”的教學現象說“不”。
作業設定:
1)除了書本上的已有習題,年級組研究統一選做《補充習題》上的部分題目,重點選擇語言積累、語言運用之類的題目;
2)根據文字內容,選擇精當的言語訓練點,創設具體的運用情境,強化學生言語實踐。如《我們愛你啊,中國》《安塞腰鼓》《姥姥的剪紙》等課文中的規範而凝練的語段,都是引導學生遷移運用的憑藉;
3)加大平時練筆的機會,調整大作的不當範圍,突出週記的生活性、情趣性、自由性。
二、單元測驗:堅持“閱讀”“習作”雙翼齊飛
不購買任何額外的練習題。
單元測驗,備課組集體研究,一人執筆,堅持做到“人人參與的原創”、“基礎題來自書本”、“考察語文的東西”、“突出閱讀與作文”、“閱讀考兩篇”、“作文通生活”。
單元測驗,選擇一兩個單元進行流水批閱,並放置於年級層面進行質量分析,主要尋找問題、制定對策,特別是分析暫時落後的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尋求對策,力求做到“每課有收穫,階段有變化,學期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