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1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所以,我把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能夠按三角形的內角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掌握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徵,正確識別一個三角形。

  2、認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掌握它們的特徵。

  3、透過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和合作討論探索新知,培養組織協調能力和數學交流及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是會按角和邊的特徵給三角形分類。教學難點是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在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過程,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透過質疑培養探索精神

  (1)在觀察所給的三角形,提出疑問:我們應該怎樣給這些三角形分類比較好呢?

  (2)在學生找到了很多的發現時,我們現在需要把這些發現進行分類,怎麼分比較好?為什麼要這樣分?

  (3)當學生分好類時,老師再次質疑,師問:我們給這些分類起個名字,好嗎?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權交給學生。

  透過一系列的“質疑”,讓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性的創造與學習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物件,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對於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認為學生的方案設計與教師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錯誤的,不要把學生在嘗試中的失敗看得一無是處而全盤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學生完全照搬教師,一味地模仿教師,結果只能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達不到探究學習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強化操作嘗試,注重學生的親身感悟,讓學生在操作和嘗試中,增強對知識的感悟,也是本節課的一個特點。

  這堂課中緊緊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交流,探究分類的方法。學生分類的方法有許多,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在這時並不急於評價,而是充分讓學生交流,學生在操作、體驗、感悟中建構了新的知識系統。如:按角的不同將三角形分類、命名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按邊的不同,明確什麼叫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往知識的呈現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突出。

  三、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沒有個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於形式,耗能而低效。在這一節課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學生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有助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2

  本週週三我們四年級數學組進行了三同課活動,由我和另一位老師主講。從結果來看,雖然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還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這是一個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一節課,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我讓學生自學。同時,我更是把主要的時間放在了學生自學以及動手操作上面,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真實的感知知識的奧秘。就這一點,我對自己毫不動搖,儘管有些老師和領導認為“教”還是主要的,什麼探索課不是好上的,我感覺是不是因為他們怕呢?但我還是認為不能怕,要勇敢的用,我還是堅持學生“學”更重要。一節課45分鐘,時間是有限的,要講解和延伸的東西還是必要的`,那麼怎樣安排這一節課,課堂的中心到底放到哪裡?課堂的主體是老師牢牢把握,還是還給學生?這個問題,其實我心中是有明確答案的。我堅持自己的做法。

  有時候,人需要給自己打打氣,如果自己在堅持做的事情,沒有人或很少人認可,那周圍的聲音一般都是喪氣的聲音,就好像誰死了一樣,那樣的場景和氣氛,你怎麼會心情高興?那好,怎麼辦?即便是死了人一樣的氣氛,那也得給自己唱首歌,《今兒個要高興》吧。由於教師自己的水平有限,或者準備的不夠充分,加上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不高,在一些環節上,表現的不夠完美。但是,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培養,而只是一味的說先學後教有哪哪哪的弊端,說學生在討論中出現哪哪哪的問題,我感覺這樣不像一個革命者,太沒勇氣,不像我自己。有了問題,好好改正,既然人家的好的東西,就要大膽的學來用啊,蔡林森校長花了那麼長時間和事實來證實自己的先學後教的革命意義,那東西一定不壞,所以,我想不能說什麼那是人家的山,人家的水,一定有人家的根兒,我們拿不來什麼的。我想提醒一句,還沒離開中國這個大的教育環境的,根兒也離的不遠,大膽點吧!

  當然,同事們提出了很多可貴的意見和建議,都是非常有助於去提高先學後教課堂的教學質量,我都虛心接受,它有利於我的課堂走向的更加成熟。比如,需要稍微花一點時間關注學生的自學、談論的成果,也給孩子打打氣,更加的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等。

  總之,這次的三同課,在準備、講解到評課,我都受益匪淺。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3

  三角形對於同學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給三角形進行分類,同學們定會感到驚訝。於是上課前我先讓學生們複習了一下三角形的概念,又出示了銳角、直角、鈍角三種類型的角讓生進行辨認,是否確切掌握,進而為下面對三角形的分類做好鋪墊。本課我分為兩課時進行授課,因為考慮到本班學生的情況,我把本課特定為讓生按角來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雖然牽制了學生們的方向,但可以降低難度,讓學生清晰而紮實地掌握如何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在本課教學中我並沒按書中的例題走,而是在課前準備了很多三角形,拼成了各種漂亮的圖形呈現給學生們,然而學生分組挑選自已喜愛的圖形,再把圖形進行分解,從而給學生們一個親自動手、動眼、動腦的機會。我給同學們確定一個目標分解後的三角形必須按角對它們進行分類,學生們興致很高,獨自分完又讓組內交流,幾分鐘下來同學幾乎同一標準的分下來,而且還能準確地說明理由,巧妙的抓住“角”對它們進行分析,整個環節下來,同學們已經能把三種類型的三角形的特徵總結的很完整。掌握了特徵,我及時進行鞏固,讓學生們完成書中的找一找,填一填,這道題比較簡單化,學生完成的速度很快,從表面看基本上已掌握了三種三角形的特徵。於是我又加深難度,設計了猜一猜這個鞏固環節。我先在信封中藏住這三種三角形,當露出的角是直角和鈍角的時候學生能夠很快猜出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在猜銳角三角形的時候,我先露出一個銳角,學生不能立即猜出是什麼三角形,再露出一個銳角,大部分同學不用看第三個角就知道是銳角三角形,於是有的學生就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兩個角是銳角就可以判定為銳角三角形。最後我又故意露出一個鈍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讓他們猜猜看還是不是銳角三角形?學生從猜一猜中認識到僅憑兩個銳角不能判定就是銳角三角形而要三個角都是銳角才行。進一步深化和鞏固了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必須具備的條件。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我要學生用手中的三角形來拼成各種不同的幾何圖形,於是一個個長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都展示在學生前面,他們得意極了,此時我又不失時機問學生,怎樣的二個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呢?學生又一次投入到積極的思考過程中……

  從總體上來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捆綁了孩子的思維,讓他們集中於一點,違背了我們的課改要求,但是我認為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還是應把學生放在首位,考慮一下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當然從這節課當中我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處如: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準確,交待任務時不能夠及時放慢速度;缺乏一定的應辨能力......

  以上教學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使我清醒地看到自己在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教學基本功方面的欠缺更是亟待解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希望自己在教學的道路中繼續摸索,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4

  一、教學設計分析: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為了在課堂上有效地整合落實三維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1、激情引趣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數學情境,讓學生給教室裡的人按一定標準分類,為多角度地給三角形分類做好鋪墊,為學生營造了愉悅的情感心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學生學習知識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重視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從不同角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採用“取名字、送三角形回家、猜三角形”等遊戲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2、實踐探究

  我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將學具袋裡的三角形進行分類,探究分類方法,學生在探究三角形分類過程中,很容易接受按照三角形角的大小進行分類這一內容,不容易進入到按照三角形的邊給三角形分類的層面上。對於這個問題,課堂上,我首先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按邊分類的三角形放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自主去發現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然後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還有什麼新發現,從而使學生髮現等腰三角形的特點以及和等邊三角形的關係,進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三角形按邊分的特點,這樣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3、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引導並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活動。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新課程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透過問題解決建構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這些三角形起名字嗎?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幾個銳角、最多隻能有幾個直角或鈍角?觀察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你發現了什麼嗎?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4、鞏固應用力圖有梯度

  練習的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慮拓展性,我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鞏固複習題,讓學生始終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力求達到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幫助學生對三角形有關知識的牢固掌握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本節課我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對學生鼓勵的語言還是不夠到位。

  2、留給學生的時間還是有些少。

  以上是我上完這節課之後的一點想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克服這些不足,努力把教學工作完成的更好!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5

  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三角形是最熟悉不過了,從一年級開始,就已經涉及到了三角形的某些知識,所以,在上這一節課時,我就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知識起點,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1、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在講三角形的分類之前我先把學生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引入,總結出分類既不能重複也不能遺漏。進而引出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2、複習匯入法是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複習中自然學習新知識。在數學學習中,複習匯入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簡潔的方法。課始我複習了三角形的特點,這些內容在知識和方法上都為新知的學習做了良好的孕伏。

  3、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覺得“要無限地相信學生的潛力”,我決定只要學生自己能說的、能做的我就絕對不說、不做。整堂課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當充分,並不是留於形式,浮於表面,而是實實在在的自主學習。特別是在探索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多次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分類知識,教師僅僅起了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4、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觀察、推理、驗證、歸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學生動手操作,把三角形按角分: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然後引導學生分別起名字。我再用集合的形式加以總結歸納。然後提出問題:還能怎麼分?學生有提出按邊分。

  透過測量邊的長短,學生把三角形分為三類:分別是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師生共同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教學後又完成了部分概念題,讓學生對概念又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既夯實“四基”,又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三角形的分類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己的過程。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後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於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後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尤其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在共享中認識這一系列探究過程,體現了積極自主的意義,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知識系統,同時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

  2、提出問題,引導並啟發學生展開思考和學習活動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透過問題解決對知識的理解。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在本節課中主要問題有:你能幫這些三角形起名字嗎,在一個三角形中,能不能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並說出是什麼三角形,等等。以問題為線,以觀察、思考、小組合作等為渠道,引導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3、在本節課中,有良好的預設,同時又有一些隨時動態生成的資訊。例如:在要求學生分類的環節,初始的設計是放手讓學生去分類,可以按自己的標準給三角形進行不同的分類,可又擔心學生沒有分類的標準,按邊分類和按角分類的方法也許各有不同,可能有分兩類的,有分三類的。也許有的學生把角和邊的不同標準放在了一次分類中。所以,我在這節課教學時就,給學生限定分類的標準,讓學生按角進行分類,採取小組合作、討論等,在彙報過程中我意外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按要求進行分類。

  4、練習的設計具有層次性、系統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慮拓展性,助於學生對三角形有關知識的牢固掌握和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但在整過教學過程中,也有足的地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顯得有些混亂,無條理。

  2、按角分類,並且給它命名時,應該引導學生觀察三種三角形的三個角,看看有什麼發現,使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角是銳角。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後,應讓同學們開啟書看一看,使學生有一個閱讀、認知的過程,這樣會更好一些。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篇7

  《三角形的分類》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三邊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設計本節課之前,曾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既學習按照角的特點分類,又學習按邊的特點進行分類。但透過研究教材發現,要讓學生真正透過操作、探究發現數學知識,目標不可定位太多,於是,本節課只讓學生按角的特點分類。透過上課,我認為本節課在設計中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力。

  在新知探究環節,每個小組都有一套學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每個三角形中各有幾個銳角、幾個鈍角、幾個直角。這個知識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但是我的重點並不在這,而是透過自己所得的資料發現問題。當學生把結果彙報完畢之後,大螢幕顯示每個三角形銳角、鈍角、直角個數情況。這時,引導學生觀察,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於是,有的學生髮現在一個三角形中,銳角個數最多;有的學生會發現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2個銳角。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學生自己發現的,印象就會特別深。如果沒有這個放手讓學生髮現規律的環節,學生是無法理解這樣抽象的結論的。

  二、教師的不斷追問,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上,多次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發現。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規範。如當有學生髮現銳角個數最多,鈍角個數最少時,教師追問:“多到什麼程度?少到什麼程度?”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最終得出了“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2個銳角”的重要結論。當學生自己把直角三角形的定義說成“有兩個銳角和一個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時,教師並沒有急於評價,而是出示正確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時,教師再追問:“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答道:“第二句話沒有說兩個銳角。”教師接著問:“你認為哪一句更好?”學生思考後發現第二句好。為什麼呢?學生答道:“因為任何一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可以不用說。”看,在教師不斷的追問下,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發展,思考問題不斷深入,語言的表達也逐步規範。

  三、滲透集合的教學思想

  在揭示每類三角形後,我在黑板上順勢畫了一個大大的橢圓,把橢圓看作所有三角形,裡面分成的三類(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一類裡面都有一個代表性的三角形紙片。這樣的板書不但清新,同時滲透了集合的教學思想。

  當然,在執教本節課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還不夠到位,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這些都是我以後應該努力向其他優秀老師學習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