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1

  《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受益良多。

  一、備課過程中,它使我明白備課不單單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應該個性化的解讀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剛接觸到教材的時候,我認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為止,盤古開天地已經成功了。但是反覆讀教材,思考教材之後,我發現,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盤古開天地不僅是說他劈開或者分開天地,還應該包括創造宇宙萬物。那麼就可以把盤古開天地的過程分為三部分,即天地分開——天地成形——變成宇宙萬物。考慮到是第一課時,我把教學重點設定為第三自然段,著重的透過朗讀體會盤古開天的不易,體會盤古的偉大。把這段話的重中之重“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與“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巧妙地結合起來,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反覆體味,說話與朗讀相結合,進入師生與文字共鳴的佳境。

  其次,抓重點詞語,提高朗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結合圖片進行理解,既理解了詞語,又為後來的盤古開天地做了墊設。後面兩段的教學,抓住了幾個動詞“掄、劈、頂、蹬”體會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二、我懂得了要巧妙的使用各種教學資源。

  匯入課文,我用的是一段生動的動畫,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性地使用網路上的圖片,起到加深理解、昇華情感的作用。切入詩歌“盤古開天地,拼將巨斧殘。神軀生萬物,唯願好人寰”,既小結了這節課,又使學生對下節課產生了興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預設”是美好的,“生成”卻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在意外中收穫更多。

  沒有一堂是會不出現意外的。比如在使用課文插圖,感受盤古使勁頭頂著天,腳蹬著地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圖上為什麼會有青蛙、火鳥?我一下子驚呆了,我只能說:“當時世界一片混沌,這時並沒有青蛙等。”其實學生的問題根本沒有得到解決。這是課文的插圖,不可能會出現這麼大的知識性錯誤的。當時我的腦中閃過的念頭只是:盤古開天地之前,還沒有地、水、空氣等,那麼世界上還不可能有那些生物的呀!可是課文中的插圖又為什麼畫上這一些呢?這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疑惑。是不是象盤古一樣的,那時候在那混沌的宇宙中還有一些生物呢?比如神鳥、神蛙等。還是課文畫錯了?我希望能透過查閱一些資料解決這個疑問。

  在這意外中,我收穫了更多,我知道了以後不管是上哪篇課文,都應該瞭解清楚它的相關知識。是科普文,我們瞭解它的科學性;是地理篇,瞭解它的位置的同時,更要了解它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瞭解了這方方面面,才能從容地走進課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這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將磨礪自己,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2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盤古開天闢地,創造美麗宇宙的過程。故事極具想象力,課文透過盤古開天闢地,頂天立地,萬物生成進行展開,體現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課文處處充滿神奇的想象,可以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並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盤古開天闢地,頂天立地部分的解讀上,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提高朗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結合圖片和情景來進行理解,學生既理解了詞語,又為後來的盤古開天地做了墊設。後面兩段的教學,我抓住了幾個動詞"掄,劈,頂,蹬",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讓學生體會盤古開天地的艱難。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預設中我打算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找出反義詞,體會作者透過這些反義詞的對比把天地分開的過程的清晰的敘述。但是由於自己教學水平不足,部分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偏差,教學效果並不明顯,經過校長和主任的指點我的反思有以下幾條。

  1、如何朗讀才能讀出情,悟出情呢?這是值得我繼續深入思考的問題,在講天開闢地的這部分內容中,我利用“掄”“猛劈”這幾個詞語特點去感受開天的情景,讓他們帶動作讀,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教學完全浮在表面,把學生帶入了誤區。有感情的朗讀並不只是大聲讀,卻不知為什麼要這樣讀,未能做到“激情”效果。

  2、上課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具體表現有課堂語言內容不完整。學生接收後覺得莫名其妙,一知半解,不能準確地認識學習內容。此外語言不準確,隨意性太大,邏輯性不強。課堂語言語速過快使人難以接受而且缺乏感情色彩,太過僵硬不能激起學生興趣。

  3、環節的落實不到位,在教學中每一個設計,每一個句子呈現,每一個提問都要有針對性,圍繞目標做到一步步落實,而不是走馬觀花。在教學盤古頂天立地中,我讓學生角色體悟,感受了盤古的辛苦,對累得倒下的盤古說話都讓學生進行情感的深化,但是在這個環節中,似乎做到了環節的到位,在落實這一個點上卻不夠,學生讀得不到位,學生說得不夠,學生悟得不夠,我引導總結的不夠,恰如走馬觀花般匆匆路過。

  4、上課狀態不夠投入,過於緊張所以導致教學環節缺失,甚至連板書都忘寫了。其次由於我沒有認真關注課堂的生成,缺少對學生的有效評價,導致後半節課學生髮言積極性不高。

  問題很多,有反思才會有方向,今後才能努力改正,努力提升。首先,要勤於讀書,善於積累,教師的一切底蘊皆來自讀書,在這個過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如果自己不會說話,那麼你所帶的孩子將來也一定不會說話,如果你的知識儲備量不足,你就沒辦法去幫助孩子,教育孩子。其次要多去吸取他人的優點,多聽、多學,多練、多思考。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3

  《盤古開天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天闢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重點是體會文中用詞的準確,生動,發展語言,培養想象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教學難點是要讓學生讀文感受,體會盤古的奉獻精神。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領悟課文主題。

  2、在課堂上"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紮實,讀得多樣。如第二節的"掄斧猛劈"透過學生自己的動作感受來加以讀的感悟;天地分開後發生的變化,也是透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加以體會,特別是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後身體發生的變化,我首先示範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後透過師生對讀,生生合作等朗讀方式,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祖國文字的魅力及盤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變化"這節時,我設計了讓學生髮揮想象,同學間啟發合作,想象盤古身體的其它部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仿造文中的優美片語也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詞句,同時達到了當堂課講,練,寫結合的目的,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本節課的作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去完成哪些內容,而是讓學生說說學習本課後回家想做些什麼,其實學生所說的如:想再讀一些神話故事,想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想繼續蒐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等,這些正是老師要安排的作業,而學生卻自主地要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幾點是本節課的一些亮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第三自然段的處理可以再緊湊些,也可以透過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再充分些,老師的講解少一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本節課拖堂兩分鐘,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的地方,爭取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更為合理。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4

  《盤古開天地》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

  一、以邊讀邊想象為基線。

  從學習課文伊始,就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朗讀一、二自然段,想象自己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可以說整個課文的學習都是讓學生在想象畫面下完成的。

  二、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

  縱觀這個教學過程,對課文的理解沒有教師的過多講解,幾乎都是由學生自己朗讀而理解感悟的。如:在理解“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中反義詞的表達效果時,僅僅運用了男女分角色讀的方式就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天地的明顯區別就是透過這些反義詞寫出來的。這樣的設計完全把課堂教給了學生,讓學生與文字、與中的人物直接對話,直接交流,從而變為自己情感體驗,是學習方式的徹底改變。

  三、以語言文字訓練為基本

  本課的教學正是以課文為載體從字詞句段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如:找中心句—縮句—濃縮成一個詞,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句式寫句子等。

  四、以“授之於漁”為基調

  課堂不是教師怎麼教的課堂,而應該是學生怎麼學的課堂。在這一節課裡,時時刻刻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把祖國的語言文字教好教透,培養出語文素養高和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5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主要講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有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寫的生動有趣。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想象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段落,以句式引導,段式引路,啟發學生填補空白,組織語言,訓練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匯入課文,我用的是幾首孩子們熟悉的動畫片的主題曲,《西遊記》、《小哪吒》、《葫蘆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性地使用動畫片音樂,起到引起共鳴、激發興趣的作用。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抓“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

  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讓學生伸出雙臂上舉,靜靜站1分鐘,你累了嗎?想象盤古頂天蹬地持續了多久?他累嗎?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結合文字,展開想象

  在指導閱讀完第四自然段後,我這樣引導學生:

  師:同學們,多麼神奇的畫面啊!讓我們共同合作,分享這神奇的文字,再現這神奇的畫面吧!看投影,全體女同學讀盤古身體的一部分;全體男同學讀盤古身體變化的部分,注意讀出巨大的神奇的變化!

  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感悟盤古社體的巨大變化。

  (出示句子)他撥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

  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的神奇畫面難道僅僅只是課文裡所寫的嗎?仔細看,你還會看到更多更多的畫面,大家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耳朵、頭髮、眉毛、手指頭、腳指頭、骨骼、經脈……會變成什麼?

  出示:他的(),變成了()的()。

  師:請你們仿照上面的句式,將“他的(),變成了()的()”補充完整,提醒同學注意句子中的第二個括號:他的什麼變成了怎樣的什麼。不要只說成是什麼變成了什麼。自己說給自己聽,然後在小組裡交流。

  (學生自由說,小組交流,然後指名說)

  生1:他的心臟,變成了紅紅的太陽。

  師: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鬍鬚,變成了柔軟蒼翠的柳條。

  生3:他的頭髮,變成了隨風飄舞的柳枝。

  生4:盤古的手指變成了五座高山,盤古的頭髮變成了茂盛的草地.

  師:神奇的想象,生動的表達!

  生5:他的牙齒,變成了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

  生6:他的鼻子變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7:他的鬍鬚,變成了金燦燦的絲線。

  生8:他的肌膚,變成了廣闊無邊的草原。

  生9:盤古的耳朵變成了起伏的山峰;他的汗毛變成了茂密的叢林……

  同學們,剛才大家說的那麼多畫面,如果把他補到課文第四段,那麼,這一段末尾的省略號,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齊說: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為很多我們還有沒想到。

  師:是啊,還有我們沒想到的,天地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盤古化成的,講得完嗎?

  生齊說:講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字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字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為了引導學生把語言表達得更生動具體,教師特別強調是變成了“什麼樣的”“什麼”。留下空白,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這樣的課堂就會相對地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啟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初讀課文,只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只有對重點字詞、句子理解後,才能讀出味道。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同桌接讀、師生接讀、男女接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將身體的部位、以及變成什麼鮮明呈現出來。而且這一部分有許多偏正結構的短語。如:飄動的雲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以次方式朗讀還可以突出要積累的好詞佳句。

  五、在遺憾中成長

  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學生朗讀時,雖然我用了許多方法,比如範讀,男女賽讀,抽讀,但是不能遊刃有餘地指導學生朗讀,個人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次對有些環節的處理還欠考慮,如“盤古的身體化作宇宙萬物”一段,我將男女師三者合作起來讀,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緊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練習,直接進行男女生對讀,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這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將磨礪自己,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6

  《盤古開天地》是一個神話故事,開課時我以許多學生們經常聽到的神話故事為引入,學生們一起舉了十餘個神話故事,當提到人們把盤古當成人類的老祖宗時,學生感到特別有趣,於是,課堂上學生十分積極地讀書,在學生們中間轉悠的時候,發現有七八個學生提前主動預習了這一課,還在書上標了自已的感受和疑問,有的早已劃出了生詞。當學生彙報初讀效果時,我就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表揚並引用了古人的話“學貴有疑,疑則進也。”並趁機告訴他們解疑的最好辦法就是讀書,從讀中體會思考問題。

  於是在學生開始讀書學習生詞,並透過小組討論時,我特意留心了每組學生是怎麼解疑的,有的呢是,有的呢就聯絡生活,有的呢在反覆地讀課文以想出答案,我特別指導了幾個小組將解答不出的問題透過找書上含該詞的句子來讀,並在彙報時特別指出部分學生已經學會用讀書的辦法來解疑了,學生透過讀書思考,課文中我假設的一些生詞,很多學生自已都解決掉了,所以就留了不少時間來指導寫字。在寫字時我重點指導了“降”子的右下部分,我邊指導筆劃邊寫出來,剛寫好,學生竟開始議論紛紛:“你寫錯了!”我一驚,想會不會是哪裡學生嫌我寫得不好了,誰知學生說下面是豎折然後寫豎嘛,你怎麼寫成了兩筆豎、橫、豎,開始我還堅持自已的意見,學生意見越發大了:“你看清楚了嗎?就去寫?”

  “你再看看明明是……”我也開始疑惑,寫了多少年了,自小老師就強調了這一點嘛,怎麼會錯了,於是按學生指的地方仔細一看還真錯了,右邊的豎和橫確實是連在一起的,備課時只注意到它易錯,還特意把它列為重點,沒想到自已這麼馬虎,寫了這麼多年的字竟寫錯了,還是學生提醒,還是現在的學生膽大,以前的學生怎麼就沒發現這一點呢,同時臉上不禁開始發燒,回想剛才學生的批評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但確確實實是自已錯了,於是不好意思地向學生說道:“真不好意思,老師看錯了,以前老師都是這樣寫的,幸好你們提醒!”學生瞪大眼睛聽了我的道歉,反而不好意思了,有的學生又說開了“這個字是挺難的!”我心裡慌慌地,匆匆強調了一下這個字的筆劃,馬上跳開去了,讓學生自已試著觀察其它生字,試著書寫。一時的尷尬就這樣過去了。

  晚上回想起來,學生直露露地批評自已時,心理挺不好意思,挺不好受的,不禁想到,自已有時批評學生時不也這麼毫不客氣,有時更為嚴厲,當時學生的心理一定更不好受,如果次數多了,膽小的學生就有可能下次不跟我打交道,上課不回答問題等了,這企不是影響了他正常的學習活動?以後批評學生時語氣一定要注意了。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7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神奇故事。課文透過盤古開天闢地,頂天立地,體現了巨人盤古的不畏艱難的獻身精神。課文處處充滿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讓學生感受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1、教學效果(思效)。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教學,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讀中抓“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邊讀書邊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得巧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讓學生體會反義詞的妙用,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加以品味,體會作者用詞之妙,同時對描寫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認知。

  學生對於課文中描寫“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這部分有所質疑,因為課文插圖中是盤古手託著天,所以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究竟是盤古“頭頂著天”還是“手託著天”?是故事描寫有誤還是課文插圖不夠精準?其實,學生討論不出結果也無所謂,只是藉助這樣一種形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盤古開天地的艱難而已。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遵循主線展開教學。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從而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始終堅持“以讀為本”,尤其是盤古開天地的過程以及盤古身體發生變化這兩部分,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分析和講解,而是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談出自己的體會。透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盤古掄起斧子開天闢地的高大形象就躍然眼前。

  (3)小練筆的設計恰到好處。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盤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變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種東西,盤古身體的這一部分和它所變成的東西之間有什麼聯絡嗎?聲音變成雷聲,眼睛變成太陽月亮……從而讓學生體會,想象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這時候佈置學生練筆——除了課文中描寫的,想象一下盤古的其他部分會變成什麼?學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處(思失)。

  複述課文是四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的語文技能。在開始備課的時候我是設定了這項任務的,自己也以為很容易達成,結果發現我太高估學生了,他們只是用非常簡單的語言概括了故事內容,缺少複述的趣味。這樣說明學生並沒有掌握複述課文的訣竅,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處,包括一些關鍵詞句,學生並沒有運用到自己的複述當中。

  4、改進措施(思改)。

  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字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利用合理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創設情境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不管何種型別的課文,老師都應該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啟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8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深化故事,主要講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該神話故事語言生動形象,極富有想象力。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這種文學體裁,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句,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1、匯入時,我讓學生複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從起因經過結果來說,也可以根據配圖來說。我找學生起來複述內容時,學生是按照填空題的形式,直接說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是我在進行提問時,沒有明確回答要求,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效果。

  2、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我總是怕學生沒有聽清。在提出問題後,有重複說我提出的問題。這樣做容易給學生造成聽力上的障礙。在平時上課時我也要注意,話只說一遍。沒有聽清說的什麼,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課,就要批評他。

  3、整堂課給學生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應將多個問題整合為一個大問題,讓學生去找,去說。

  4、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語過於簡單,基本上說的都是“好,你說的不錯”“你的想象力真不錯”等重複的話,對學生的回答沒有針對性評價。

  5、讓學生說說這篇課文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對於這個問題挖掘的不深入,讓學生回答的人數太少。學生回答時,基本上只說了課文最後一句話,沒有放眼整篇課文去談“你感到神奇的地方”。並且學生在說的時候都是照著課文讀的,沒有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缺少自己的語言體系。在今後的上課中需要引導學生,訓練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語言體系。

  6、在板書時由於緊張,一開始的板書忘寫了,這還是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所導致的。

  7、板書的字型太大,沒有注意到板書時的美觀。

  透過這次公開課,暴露了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和已經知道,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讓自己的專業素養有進一步的提高。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9

  【設計理念】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象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事實正是如此,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腦海中再現各種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發明出種種新形象。可以這樣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想象力在中小同學的學習和思維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標明,善於想象的同學中有70%成果優異,富於創新精神。

  小同學思維活躍,富於想象,但是他們豐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賴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啟導誘發,教師要引導同學多看、多聽、多想,讓他們的頭腦裡貯存各種各樣的表象,並且努力發明出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創新的天地裡飛翔。事實標明,同學的想象經常處於兩個極端,要麼無從想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表,思維無法跳躍,要麼把想象變成虛無飄渺的幻想,和事物之間毫無聯絡,沒有邏輯可言。我們的教學應協助同學找到具體事物和想象的契合點,正確發揮想象,讓想象變得合理。因此,我特意選擇《盤古開天地》這篇極賦想象的神話故事,指導同學透過閱讀了解想象的特點,掌握想象的度。

  【教學反思】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同學思維活躍,富於想象,但是他們豐富的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賴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啟導誘發,教師要引導同學多看、多聽、多想,讓他們的頭腦裡貯存各種各樣的表象,並且努力發明出想象的空間。想象來源於生活實際,但由於時空限制,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與同學生活實際相隔遙遠,給同學學習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引起同學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對培養和發展同學的想象力十分必要。作為一名教師必需指導同學進行想象,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作者們的想象途徑和方法。但要注意在學習他人的想象方法時切勿侷限小朋友們的思維,在閱讀的基礎上適當提升想象訓練。總之,我們要調動一切手法,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創新的天地裡飛翔。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10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深受孩子們的喜歡。當我放下教師的身份以一個普通讀者的心態去閱讀這篇文章時,就被故事中的神奇想象所吸引,也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神話。那該怎麼把文字所呈現出盤古的英雄形象和獻身精神及神話故事的神奇性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感悟到呢?透過教學我覺得可從以下兩點:

  一、在不斷否定中找準基點。

  我上網查閱了好幾個教案,大都是藉助課件讓學生朗讀感悟的,想借用這種方法,花了不少時間找了幾個課件,總覺得還是不盡人意,用別人的設計在課堂上很難有精彩的表現,於是我準備另闢蹊徑。當再次拿起教材,以語文教師的敏感性去解讀教材,分析教材時,我讀出了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可以用“開天闢地”、“頂天立地”來概括,可課文中的句子是“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蹬”字不正體現了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的艱難嗎?不正是塑造了盤古的英雄形象嗎?我眼睛一亮,比較“立”和“蹬”,以“蹬”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走進文字。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寫盤古倒下後創造宇宙中的萬物,充滿著神奇的想象,語言非常優美。該怎樣讓學生感受到神奇的畫面,培養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呢?我反覆地讀著這一段,以至背會了還只是讓自己沉浸其中。忽然,課後題三“課文裡有不少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這樣的詞語,我們來找一找,再抄下來。”給了我靈感。我讓學生比較句子,抓住了這種帶修飾的詞語讓學生想象畫面來朗讀。當我為自己的設計暗暗得意時,試教的學生卻說去掉修飾語的句子要好一些。理由是簡單一點,好不容易把學生拉到預設的軌道上來。由於這段的八個分句都是並列的,學生越到後面說得越沒意思,讀得也越乏味了。學生的表現又促使我重新研讀這一段教材,我發現了並列的八個分句也有不同之處,前兩個分句是一部分,後六個分句是另一部分。我根據這一點,把這一版塊分成了兩部分,後來實施起來,這樣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二、板塊教學設計使課堂靈活機動。

  “直線式”的教學程式便於教師把握,課堂可以按預設的程式按部就班的進行,但學生不能越雷池半步,抑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課堂也顯得機械、刻板。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努力地把這堂課設計成了兩個板塊,第一板塊以“蹬”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感悟語言。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盤古的高大、勇敢的英雄形象。第二塊以類似“隆隆的雷聲”這樣的詞語為著眼點,透過想象交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把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定的形象和印象,在孩子的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因為有了感性的認識,學生就很容易地感受到盤古到下後天地間的巨大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運用課文中的句式想象寫話。學生感性的情感有了理性句式的依託,思維的火花綻放出奇異的光芒,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較好的統一。這樣,每個板塊有自己的小目標,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圍繞目標展開師生和生生間的活動,根據需要板塊內部的各環節可以靈活變動,使課堂有了更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間。

  上完課後,自己的心裡覺得比較舒暢,課堂中師生間靈動的交往,富有生命力的多方對話和學生的多元解讀使這節課比預設更為出彩。反思後使我豁然開朗:

  一、第二板塊“抓住帶有修飾性的詞語”作為切入點是可取的。但後半部分應該放手讓學生根據前半部分的學習方法合作討論學習,這樣更能體現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二、抓住帶有修飾性的詞語做為一個訓練點是好的,課堂中落實得也非常到位,可惜在學生的寫話中老師沒有依照這一點去評價,這猶如辛辛苦苦種了地,收割的時候卻沒有好好去打理一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