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有關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1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在第二冊認識人民幣一單元中已經見過了表示價格的一位小數,再加上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小朋友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含義這一還節頗有困惑,其實這區域性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不需要小朋友們去研討,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協助講解算了呢?我不知道要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專家說這就直接說好了,同學研討不出來,而且也說明不了什麼,要是一定去研討,那也可能是一種形式了。
聽課老師給我的珍貴意見主要是:
1、在課堂上如何的佈置有效練習,課前要吃透教材。
2、有老師提出來比方2.6元,我說2表示(2)元,6表示6角,如能完整的說出元角分就更好了。對於新教材來說,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好多地方都沒有作好,也許就像許老師說的,小學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一定要把小學階段的的書看一下,這樣你才幹瞭解它大體上的內容,以後要好好充電啊!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2
對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小數的意義和認、讀、寫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首先,透過購物經驗以買學具、食品和數學書本的價格。引出小數,這時展示一些食品的價格和文具的價格,讓學生認和讀,接著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最感興趣的情境,最符合他們的數學現實中接觸到小數,把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絡放在了以“元“為單位的背景中,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1元中拿出0.8元,逼著學生把1元兌換成10角,這個過程強化了分數和小數之間的橋樑作用,0.8元其實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拿出其中的8份,自然地讓8/10與0.8之間建立了聯絡;再透過應用舉例,讓學生髮現幾角就是十分之幾元,用小數表示就是零點幾元,教師引得到位,學生學得主動。有了這部分教學,學生對分數與小數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又引領學生感受長度單位中整數、小數和分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米尺上找找分米與米的關係,從分數角度看,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一份,可用1/10米表示,由於在貨幣單位中已經感知分數與小數之間的關係,所以很容易發現米,還可以用0.1表示,從而得出“幾分米“。
總之,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中,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關鍵在於教師處理教材時,對教材文本價值的不同把握。需要教師從學生的現實認知經驗出發,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教師只有對教材文字理解正確了、透徹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本身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自如地用運各種教學方法,駕御課堂上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3
本教學設計我認為我較好地處理了生活與數學的關係;探究與接受的關係。但在小細節上,在面對課堂上千變萬化的各種情況上,處理還是太膚淺。不夠冷靜,不夠透徹得理解教材,雖說我完全可以“備課時間倉促,缺憾難免“來安慰自己,可是有缺憾我們就應該在以後避免,以使自己趨於完善。對本節課教學中的優缺點,具體自析如下:
一、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展開教學。
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由它們所見所聞的生活中的小數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小數的含義,這是一種立足現實生活現象,獲取數學意義的教學思路。學生學習小數的數學現實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已有的舊知,包括整數和分數的認識;二是生活經驗,包括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商品價格等方面。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多的購物經歷,學生最熟悉的小數就是商品的價格。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知之甚少。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學生已有的經驗調取出來,另一方面又要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上有所提升、有所發展,使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並獲取數學概念的建構。在引出小數時,我讓學生幫小紅認價格,根據學生的反饋內容在黑板上記錄相應的數,並相機引出小數。同時提出:“關於小數,你們已經知道了什麼?你們會讀小數嗎?“
二、在對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加工。
教材為我們的教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但課程資源不僅僅是教材,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老師的教學經驗等等。這節課,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邊的小數“入手,如認識商品的價格,組織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和寬,由不滿一米而想到用分數作單位,並由1米=10分米的進率聯絡分數的含義,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進而引出零點幾米的小數。再透過測量自己的身高來認識兩位小數。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在認識小數的首次感知時就瞭解了小數的來源和含義,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數與整數、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絡。其次,在練習的順序上進行重組和調整,在認識商品價格和測量認識小數之後分別進行了專項練習,針對性強,有利於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講練結合,逐步加深學生對小數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有效的教學採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本節課,教者先出示情景圖讓學生幫小紅認識商品價格,透過與整數的對比引出小數。在測量認識小數時則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講練結合,是成功的教學經驗之一。教者把各道練習題目穿插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數到小數表達,遞層推進所獲得的關於小數意義的認識。有講有練,不僅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能力。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總體來說按照我的意圖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由於我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刻,所以在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在出示商品價格時,應多出現一些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例子。
2.應先教學小數的讀法,再介紹小數各部分的名稱,這樣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小數的讀法時,沒有注意到讀法的梳理以及強調兩位小數的讀法。
3.忽略了小數寫法的教學,如果用漢字的形式呈現出來,效果會更好。
4.小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我講解這部分內容時速度太快,學生理解不透徹。在總結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沒有反過來再強調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的分數,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分數。
5.練習題讓學生說明“為什麼“難度太大,練習題的設計應圍繞學生進行
6.語言表達方面欠缺,語言要優美要有亮點。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應用的過程。聯絡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思想。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感受小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感受小數的應用
在課堂的匯入部分,我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親自去調查商品的標價,引出一系列商品價格,先讓學生讀出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從而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根據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數既有整數,又有小數,之後,我引導:這些資訊中的數有的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不一樣,他們是什麼數?許多學生大聲說:小數!雖然是第一次學習小數,但學生有生活積累,對小數也有所瞭解。接著,我問道: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也是用小數表示的?學生紛紛答到:我在超市裡買了一塊橡皮0.5元。一盒彩筆的價格是12.50元。買菜時的價格也用小數表示……開始,學生找生活中的小數時,總是圍繞超市中購物的標價,我試著引導:小數不僅可以表示價格,還可以表示長度…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孩子的視線擴大了,紛紛舉起了手:小數可以表示人的身高,如身高1.48米,就表示1米48釐米,還有的說視力多少也用小數表示……等等,孩子們透過說生活中的小數、尋找身邊的小數的活動,激發了學習小數的興趣,拓展了對小數的認識。學生深切地感受
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我從以現實生活取材,並把生活素材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注重生活化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發展數學思維。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而在用小數表示長度是,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我雖然有意識的將小數和分數進行了溝通,但課堂中有點操之過急,放手讓學生去探索,理解和消化的時間較少。部分學生掌握不是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第六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小朋友們平時逛超市有購物經驗,他們對錶示價格的小數並不陌生,因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和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在內容的呈現上,以學生熟悉的日常事務和生活為場景,透過人民幣、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模型來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小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 緊密結合生活情境,使同學們在具體實踐中瞭解小數的含義。
在初步認識小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同學說一說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小數,學生都很善於觀察,說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數,聯絡了生活,學生都很快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學生會讀小數後,再次讓學生迴歸生活,說一說生活中的小數,讀小數我也選擇了讓學生讀生活中的小數,重視在具體情境下的表達。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人只,啟用學生的相關經驗和相關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數的含義,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二、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試讀小數和歸納小數的讀法時,我先讓學生試讀,透過讀多個小數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小數的讀法,先在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在教學一米三分米為什麼是1.3米時,我也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合作交流,讓學生透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絡,讓學生經歷猜測、舉例、驗證、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學完例1後,讓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在透過同伴的交流促進每個學生感受理解小數表示的具體含義,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這節課透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這節課中,我感覺也有很多不足:這節課中我雖然努力放手,讓學生多自主學習,但有時當學生說不出來,還會急於講述,“放“得還不夠。如:在講授1米三分米為什麼是1.3米,學生已經明白,只是組織語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識點帶領學生重新說一遍。還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學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理解小數和分數的關係,正確的做出此題,但我仍然怕學生不理解,又解釋了很多內容,結果時間後面鞏固練習的時間很緊張。
總之這節課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的生活很豐富,他們很善於觀察生活,教師應把學生的生活當寶貴資源,充分利用,透過已有認知引導新知。課堂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展示機會留給了學生。師生、生生間的共同探討交流、討論、才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7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學生每天學習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識,因為有些數學知識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作基礎的。
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我從讀教參和教材的理解中,感知到這部分內容是透過藉助“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又如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匯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認知、感知小數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綵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絡。讓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量綵帶、找身邊的小數、猜謎語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其次,整個教學中我感到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整合教材,促進有效教學
整節課容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中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點“趕“教學的感覺,特別在教學學生較難理解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幾釐米的含義環節中,學生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內化知識過程,便匆忙收場。
2.調整板書,運用多種感官,彌補教學不足
板書的目的是為促進更有效的教學,在板書上再進行一些修改,並在教學時注重教師語言與板書同步進行,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板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3.巧用生成資源,促進有效教學
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原先想透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因沒有及時的利用生成資源來糾正讀法,所以干擾一部分沒有深刻了解小數讀法的學生,在後面的課堂中經常出現錯誤的讀法。
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8
《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透過藉助“元、米“為單位的小數作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小數。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課後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創設較為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會數學回歸生活,讓每一個知識點都充滿生活的氣息。又如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匯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2.教學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量綵帶、找身邊的小數、猜謎語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3、巧用課堂中出現的生成資源,實現知識經驗的遷移。
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想透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我及時的利用生成資源來糾正,讓他倆多讀幾遍,其他同學評價,使學生深刻了解小數讀法,所以在後面的課堂中沒有出現錯誤的讀法。如果巧妙的運用課堂中有效的生成資源,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恰當。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9
縱觀本節課,我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引入課題自然、新穎。讓學生在愉悅的歌曲欣賞中引出了小數,使整節課能順利自然地上下去。
2、合理利用教材。教材中例1是讓學生在超市中找小數,再讓學生認識小數,包括認識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數位等。但是在實際的試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不認識小數,就讓他們去讀出這些小數,結果好多學生就亂讀小數,這時老師就要反過來教小數的讀法,這樣上來就很亂。因此我們經過研究決定先出示小數,讓學生認識了小數,會讀小數後再找出生活中的小數,就順利多了,學生就沒有讀錯小數的現象了。
3、充分體現了小數來源與生活,運用於生活的思想。從青歌賽引出小數、在超市中找小數、找出書包中課本的價格等都充分體現數學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適當的壓力催人奮進。“小數的初步認識“是新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但是由於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小數並不陌生,鑑於此,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小數的讀法及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的教學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特點,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知識鏈:一、說說生活中的小數,並說出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二、認識表示長度的小數,並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三、用小數表示身高,多方面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對於表示價格的小數的實際意義和用小數表示身高這兩方面掌握得不錯,孩子們參與積極性高,學得輕鬆,也掌握得較好,自認為在以下幾方面做得較好:
一、充分調動孩子已有認知。
在課的一開始就讓孩子們說印象中的小數、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這樣一開始孩子們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他們必須去搜索知識庫中與本課知識有關的所有認知,為學習做好了必要的知識準備,同時能讓他們很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動學習。
課前對於如何教學表示長度的小數的意義這一環節頗有困惑,其實這部分知識並無什麼探究的價值,用分數表示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那麼是否就直截了當地用課件來幫助講解算了呢?我反覆思考這一問題。終於決定先自學、再講解,一方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孩子,讓優生自主地去學習,再讓他們來幫助一些學困生,此外,因為有了教材這一老師的教學之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就輕鬆許多,很多問題可以讓孩子們來回答,而不是教師自問自答。
三、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
無論如何把課堂放給孩子們,老師在其中穿針引線的作用還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節課教學,如果老師不找一些表示長度的小數出來,孩子們就會認為小數只表示價格;如果老師不教孩子們正確地讀小數的方法,孩子們就會用以前的讀法來讀小數;如果孩子們自學後不作必要的講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把3釐米寫3/300米。因此,無論什麼課,老師的引導作用總不可少,關鍵在於如何“導“得不漏痕跡、如何“導“得恰到好處、如何“導“在關鍵之處。本節課中,在學生正確地讀小數後,我問“小數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數讀起來有什麼不一樣“使孩子們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讀小數的認知體系;在孩子們說完分米與釐米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時,我問“請小朋友們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促使孩子們去觀察、去思考,之後完善對這些小數的認識……在孩子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計有挑戰性的、有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孩子們去比較、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才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地淋漓盡致。
本次賽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於端正教學思想、埋頭於工作都有積極意義。好之不如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