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通用3篇)

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通用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1

  泥鰍是我們身邊常見的動物之一,也是幼兒園的自然角中經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師和孩子忽視,我們對泥鰍不太關注,更難得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引導孩子去觀察、探索。

  根據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我設計了科學活動《捉泥鰍》,主要目標為:

  1、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

  2、認識泥鰍的外形特徵,初步瞭解其生活習性。

  3、消除對動物的恐懼心理,能大膽勇敢地與動物交往。

  透過精心地準備材料,設計教案,到活動的實施,我都認真地對待,活動中孩子們非常地投入,效果較好。

  透過這一活動,我也悟出了以下幾點:

  1、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要順應幼兒的興趣。其實,一開始,我設計的活動是科常類的《認識泥鰍》。而捉泥鰍這一活動是從我試上後才生成的。試上時,我按原來的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由於天熱,泥鰍顯得特別的調皮好動,不停的在托盤裡游來游去,最後竟從托盤裡跳了出來,這下我可傻眼了,因為我自己害怕泥鰍,不敢捉泥鰍。在我的影響下,幾個女孩子也尖叫起來,可大部分孩子都顯得特別興奮,紛紛衝過去捉泥鰍,特別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鰍一滑又逃走的時候,孩子們更是激動,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試一試。

  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動也從科常類的認識泥鰍改為科探類的捉泥鰍。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如我所料,活動場面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孩子們個個興趣濃厚,積極主動。

  2、教師要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一開始我也害怕泥鰍,可活動開始時,有教師捉泥鰍這一環節,為了克服自己對泥鰍的恐懼,我事先買了泥鰍在家裡練習,先是戴了手套捉,適應一點後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課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時覺得泥鰍還蠻可愛的。我想也正是我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大膽探索,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懼怕泥鰍而不參加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雖然活動中孩子能與材料充分的互動,但教師缺乏向孩子傳遞愛護小動物的思想,因此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顯得有點殘忍,用食品夾捉泥鰍時,有的'泥鰍就被夾得出血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放過。當時我也看見抹布上的血,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我選擇了忽略,現在想想,如果我發現這種現象後,鼓勵孩子捉泥鰍時能注意保護泥鰍,玩的時候不讓泥鰍受傷,那孩子肯定會注意,那活動就會更完美。

  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難點是四四拍的強弱關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我採用了遊戲的方式。遊戲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喜歡玩的活動之一。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知識,解決歌曲的難點。四四拍的強弱關係是強,弱,次強,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腳,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讓學生在遊戲中直觀地瞭解了強弱關係。在音樂教學中採用“快樂教學”,學生對音樂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快樂教學”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們得到了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腳、動腦等多種器官參與活動。真正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這節課不足的地方就在於:

  1、對於泥鰍的描述的時候,語言太專業化,沒有兒童話,可能學生還沒有明白泥鰍到底是長什麼樣的,在做課件的時候應該在旁邊貼上一幅泥鰍的圖片,那樣學生就能從視覺上直觀地瞭解什麼是泥鰍了。

  2、板書不夠整齊,顯的雜亂,雖然說音樂課並不需要有太多的板書,但是需要板書的時候,還是要整齊美觀一些。

  新教師的成長,是多方面共同促進的結果,學習與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學校領導對我們新教師的培養工作很重視,在這節課課後,音樂組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老教師是寶”,與他們相處,可以在言語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學到許多書本理論之外的寶貴個人實踐經驗,也能夠在你迷惑的時候一句不經意的提醒讓人茅塞頓開,更有那出人意表的教學建議讓人行之有效。

  我會把我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的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更有意義。

  幼兒園捉泥鰍教學反思3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於泥鰍的主要特徵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泥鰍的外形特徵,瞭解外形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密切關係。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著“泥鰍長的什麼樣?它有什麼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於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觀察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教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在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時,我們針對“粘液”這一難點展開分析、設疑,讓幼兒自己發現、猜想,而後在操作實踐和觀看錄影中得到答案。

  孩子們對活生生的泥鰍不易抓是抱有濃厚探究興趣的,我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在活動中以抓為主線,在抓的過程中發現泥鰍因為粘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材料的出現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複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象,只有發現奇特的現象,才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讓幼兒發現事物間的關係,獲得新經驗。在活動中,幼兒在親自操作和體驗中自然地發現了棉手套易捉泥鰍的現象,同時,幼兒認識了兩種材料的特點,發現了材料特點與捉泥鰍難易程度的關係,從而讓他們自發地構建起粗糙的材料有防滑作用的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我的任務是觀察孩子用材料嘗試捕捉泥鰍的過程,提供適時的幫助,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探究這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促進感念和思維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斷髮展。

  科學活動應來源於生活,更應迴歸於生活。本次活動的延伸也是繼續探索的起點,正如《綱要》中說,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透過解決這些問題的探究活動,孩子們不僅能學會學習,還將發展在社會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為。所以,我從捉泥鰍的現象中生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知道,之所以探索這個現象,探討這個問題,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為我們的生活所服務的,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際背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