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反思範文

《中位數和眾數》的教學反思範文

  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設計認知衝突。“為什麼老師跳得比平均數小,卻還能排在第二呢?”讓學生透過觀察,並透過老師設計的條形統計圖,形象地發現極端資料與其他資料之間的差距,強烈感受到:在這組資料中,如果出現了極端資料,這時用平均數作為這組資料的代表已經不太合適,需要選用新的資料作為代表,從而激發學生尋找新的資料代表的心理需求。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尋找新的資料代表,我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經歷尋找新的資料代表的過程,從中感悟中位數的意義。而且將中位數102與老師跳的107做比較,使學生初步領悟到中位數的作用,獲得認知平衡。

  本課的練習設計,我分別設計了這樣幾道題。一平均數與中位數比較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什麼時候用中位數代表一組資料的'水平比較合適。二平均數與中位數比較,讓學生體會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差不大的情況,如何選擇資料代表。三實際生活中選合適的統計量的練習,進一步明確各個統計量的意義和作用,感悟到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逐步體會到要根據資料的特點,具體地分析資料,靈活選擇資料代表;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資料代表,做到具體資料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形成思維定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