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山谷中的謎底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透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板塊:複習匯入、學文感知、拓展延伸。

  我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有一個什麼謎?”作為新課的匯入,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要求學生思考並討論“這個謎是怎樣被揭開的.?”引導學生抓住松樹特有的本領進行理解感悟,從而弄清為何東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雪松外還有其它雜樹的原因,來揭開謎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啟示”。最後一個環節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聯絡生活的實際,進行填空的練習。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學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透過個性化的閱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重悟。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啟用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質疑、樂於探究的能力。

  雖然教學中力求去貫徹落實這樣的設計意圖,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尚有不完善之處。學生主體參與課堂的熱情不夠,思維不夠活躍,讀的訓練還需要加強,理解“啟示”時還要更緊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來體現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