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精選7篇)

蘇教版《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1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裡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後,小云雀明白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性。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 抓中心句,理清思路

  雲雀的心願是到沙漠去種樹,讓沙漠變成綠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呢?因為小云雀認為“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然後讓學生跟著雲雀它們去旅行一圈。一起看到了漫天飛舞的黃沙,目睹了氾濫成災的洪水,感受到了森林的涼快,這些現象讓學生知道:“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森林可以保護土地,可以防沙護林,可以蓄水防洪,還可以調節氣溫。我以這條主線展開教學,並且以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心情變化這條暗線作為輔助,這樣就使主題凸顯了,幫助學生把握重點。

  二、聯絡生活,加深理解

  比如,當雲雀們飛到沙漠上空時,我先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和雲雀一起飛到沙漠上空。試問學生看到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說出了心中的沙漠。這樣不但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大風中走時的感受?體會風沙給我們帶來的壞處。當雲雀飛到大河上空的時候,我讓學生 看有關洪水的圖片,用自己話說說大河怎樣?心情怎樣?這樣學生不但走進了雲雀的心裡,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當雲雀飛到森林的時候,我讓學生說說教室裡面空調的作用,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森林的作用“調節氣溫”。這樣他們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讓他們有感而發,並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表達心中的願望。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文章通篇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生動有趣,富有藝術魅力。因此,我就讓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雲雀們飛到沙漠時看到的情景後的一番對話,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有感情地讀出對話,(指名讀,引讀,齊讀等。)我覺得效果還不錯。在讀他們飛過大河的對話時,讓男女生進行朗讀。最後飛回森林的對話讓學生默讀。最後讓學生共讀雲雀的心願。

  四、 句式訓練,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的句式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可以……也可以……”讓學生練習造句,既讓學生鞏固了對森林作用的理解記憶,也讓他們在口頭造句時鍛鍊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五、把課後問題融入到課文中。

  對於蘇教版教材,課後的問題一般很重要,所以在備課時,我努力把課後習題,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中。

  上完課,自己感覺還不錯。呵呵,繼續努力。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2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以聽說讀寫能力為核心的語文素養。然而,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何在這一節課中灌輸語文教學的理念,讓學生能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是我們探究的主題。今天,我就以自己執教的一篇課文為例,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儘量以兩個問題貫穿全文,貫穿課堂,避免雜、亂、碎的現象,深入淺出,讓“朗讀、感悟、運用”融為一體。

  一、緊密相連,引出問題

  我講的是第二課時,在上課起,我以回憶的形式揭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既節約了時間,又直入主題。對於雲雀的心願是什麼,上節課已解決,而“雲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是本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採取“倒敘”的方式,先從最後一部分講起,讓學生自己讀14段,用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出來了“森林到底有哪些作用?”拋磚引玉,讓孩子們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眾所周知,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愛讀童話故事,正是興趣所致。從問題入手,激發興趣,可以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而孩子們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二、朗讀感悟,融為一體

  我們現在提倡個性化的朗讀,並希望孩子們能在讀中有所感悟。主要體現在能抓住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分三步引導孩子們學習。

  第一步,抓住關鍵詞體會。如“漫天飛舞”、“渾黃的河水向脫韁的野馬咆哮地向下遊衝去!”、“氾濫成災”……讓孩子們去想象黃沙飛舞的情景,河水咆哮的場面,然後透過看圖片影片再現這樣的場面,最後有感情朗讀。因為有了前面的想象和觀看做鋪墊,朗讀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對森林得作用有了初步的瞭解。

  第二步,讀中感受心情。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對話的內容也是一個重點,在初步瞭解了森林的作用之後,讓學生反覆讀小云雀和媽媽的對話,從中體會它們的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好對話內容,就會對森林的作用有更深入地瞭解,從而更好地明白造成這一切後果的真正原因是——人類的亂砍濫伐。

  第三步,緊扣主題,滲透思想。課文的重點是第二部分,根據小云雀和媽媽去的地方分為三部分,我在每一部分學習完後,總會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沙漠)想象如果森林依舊存在的話,沙漠會是怎樣的情景?可是當森林不在了的時候,漫天飛舞的黃沙到處飛揚,富饒的土地變成了貧瘠的沙漠,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是由於人類的亂砍濫伐。可見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它可以————。而小云雀的心願就是——。(河水)如果森林依舊存在,河水和才村莊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先說在看圖)多麼寧靜安詳啊!可是當森林不復存在時,惡魔般得洪水來了,可見,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它可以——。小云確的心願是——。(森林)看,在這冬暖夏涼的家裡生活多舒服啊,所以小云雀的心願是——。這樣一個反覆的'過程,緊扣文章的主題,更加深了孩子們理解森林的作用,明白了環保的重要性。

  這三種形式的朗讀,都是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進行的,更加深了學生會對課文的理解、體驗、感悟、思考。不僅收穫到了知識,情感也得以昇華,這樣的讀,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積累運用,貫穿全文。

  學語文的最終目標是用語文。想象說話、句式訓練訓練實際上就是言語訓練活動。事實上這樣的訓練使學生的言語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也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表達方式,促進了學生言語智慧的發展。本節課很多地方都體現了語言的訓練。如第10段,作者採用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介紹了森林的蓄水保土的作用。在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先讀,在標,最後看圖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同時還注意敘述的順序,這是一個很好的寫作指導。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句式訓練: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它可以——,也可以——。先用板書內容來說,在擴充套件到課外知識,一舉兩得。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如此,本次的教學雖然經過三次的磨課,但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1、個性化朗讀不夠突出,過多的齊讀代替了學生的個性讀。作為一篇分角色朗讀的課文,沒有很好地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這勢必會影響到各別孩子的感受,今後一定要多個孩子們自己讀的機會。

  2、自主探究的空間給的不足。一節課缺乏孩子們自主探究的過程,孩子沒有問題提出,解決的只是老師課前留下的問題。記得有人曾說“解決問題並不難,難的是提問題。”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要將“朗讀、感悟、運用”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想要的。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3

  這篇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對話為主要形式,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便於學生閱讀感知。課文主要部分是小云雀和雲雀媽媽的對話,因此,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學習方式是比較恰當的。分角色朗讀也是練習朗讀的一種重要方法,目的在於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境,較好地把握語言包含的情感,從而較快地讀好語言材料。

  本節課中,教師兩次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第一次是在指導理解第1—~4節後,同桌分角色練讀第3、4節,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雲雀媽媽,學生基本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第二次是學完全文後,三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內明確分工:一人讀旁白,一人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雲雀媽媽。但學生合作練習朗讀時,都只顧自己讀,很少去認真傾聽他人的朗讀,更沒有去評價、修正他人的朗讀,所以小組展示的時候,沒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效果不夠理想。當然,教師在組織學生理解感悟人物語言時還不夠到位,浮於表面,這也是原因之一。

  建議:

  一、教師要參與合作朗讀

  教師可以先扮“雲雀媽媽”的角色,和學生對話朗讀,以作示範,再讓學生與同桌配合練習分角色讀,並組織交流或比賽,師生共同評議,促進提高。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評讀能力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善於傾聽,對他人的發言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是一個積極互賴的小組。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4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講了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心裡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為了突破難點本人採取了以下幾個教學手段:

  一、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小云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關鍵句“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從那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重要了。讓學生細讀課文,從文中尋找出答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理清課文脈絡。

  1、森林怎樣蓄水,指名讀第十自然段,有條理說一說森林是怎樣蓄水的。

  2、森林不僅能夠蓄水,還有保護土壤的作用,讓學生再讀本段。

  3、森林還可以調節氣溫,請學生走進課文第十三自然段,同桌互說森林是怎樣調節氣溫的。

  思路理清後讓學生再次讀“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那麼如果沒有了森林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從課文1——4自然段找出答案。

  二、想象拓展,實踐心願

  1、小云雀的心願也是他媽媽的心願,更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學了這篇課文,如果在遇見有人亂砍濫伐樹林,你會怎麼樣去勸說他們呢?

  2、現在你就是“小小環保宣傳員”你會怎樣向大家宣傳保護森林的重要性,請把宣傳詞寫下來。

  課文結束後,進行了反思,課文介紹了森林4個方面的重要性。其他更富魅力的東西沒有全部列出,儘管課前已佈置收集有關森林重要性的資料,但學生課上仍侷限於書中內容,課外資料說不出。這說明了學生在課外查詢、整理資料的能力還欠差,課外知識太貧乏,今後應加強。

  2、拓展延伸,讓學生以小組進行交流,全班展示,學生語言組織方面不條理,勸說不到位。這說明口頭表達能力差,口語訓練必須加強力度。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5

  《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裡很難過。聽了他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水庫”的重要。這篇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對話為主要形式,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便於學生閱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流暢,好讀易懂。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抓住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感悟朗讀

  課文以對話形式來說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語言淺顯易懂,不需要作過多分析。因此,指導學生讀好對話,體會它們在不同環境下說話時不同的感情很重要。教學時我就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亂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練讀課文。在這裡我重在讓學生體會到他們的心情,我想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學生就能讀好課文了。所以對於理解小云雀的埋怨心理,我讓學生聯絡生活中風沙颳得眼睛也睜不開的經歷,來體會小云雀看到沙漠惡劣的環境後的心情,從而讀好小云雀說的話。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竟說沒有這樣的經歷,看來我在備課的時候應更認真,特別是在備學生這方面,應該考慮得更細緻一些。在理解雲雀他的心疼時,我讓學生聯想一片茂密的森林逐漸變成貧瘠的沙漠,並且告訴學生森林正在以每年40萬公頃的速度在消退,你有什麼感受呢?但學生感受不深。還有教學學生感悟河水的兇猛時,只是自己語言的引導,看看插圖,學生的印象不深,所以朗讀指導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課後我想,如果當時能播放課件,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讓學生視覺上受到刺激,學生感悟得可能會更深一些,朗讀的效果可能也就會不一樣了。

  二、複述積累

  課文中的第10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於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後試著把它們複述下來。在複述課文時,我藉助簡筆畫,以及“...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讓學生複述,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複述難度。但由於前面的時間花得多了,所以這部分比較倉促,學生雖然能夠複述出,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是讓學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來模仿課文句子造句,由於自己指導得不夠清楚,也應該說是自己太過片面,導致學生的思維被我筐死了,造出的句子都不是很好。其實當時一位學生說的“雞蛋可以煮著吃,也可以煎著吃。”就說得很好,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句例句再指導,學生可能會造得更好了。所以,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運用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後,我安排了這樣一項訓練:學了這篇課文,如果你再見到有人在亂砍濫伐森林,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目的是想把環境保護的意思滲透其中,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原本是想讓學生先寫下來,然後再交流的,由於時間關係,最後只讓學生草草的說了一下,沒有寫。雖然學生也有“你們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們的土地都會變成沙漠,我們就會同森林一樣不能生存了。”、“你們要是再亂砍濫伐了,洪水同樣也會淹沒你們的家園的。”……這樣的回答,但感覺好象走過場,沒有什麼真實效應。

  都說“感悟、積累、遷移”是語文教學的“三部曲”,只有依據此,我們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用好語文,但如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恰當地用好這“三部曲”,還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至少值得我好好思考。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6

  上次聽課聽到了《雲雀的心願》這節課,有了這個基礎,我決定自己也來試試。透過聽課我瞭解了《雲雀的心願》該文用童話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裡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水庫”的重要。但是讓我自己再來複制,我覺得有些難度。但因為聽過課所以心裡有點底氣。經過自己的修改,我請曹教作了指導。但是曹教卻給了我一種新的思路。這也讓我有了挑戰自己的勇氣。於是再次修改教案,試上。這次我的心裡還是沒有底氣。但或許這就是成長,經過兩三次的摸索和嘗試,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變得流暢起來。在上課前,我不斷的給學生打氣,也給自己打氣。在這節課中我覺得學生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計,或許是準備充分,也或許是自己的幸運,透過這次上課,自己也有不少的收穫。

  一、注重感悟

  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以描寫人物對話為主要形式,寓環境保護的科學道理於有趣的故事中,便於學生閱讀感知。故事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流暢,不需要作過多分析、講解。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依據語氣提示讀好課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學描寫土地變沙漠這一環節時,可以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黃沙漫天”、“亂砍亂伐”,依據提示語“埋怨”、“心疼”等練習讀課文。在學生讀書時,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黃沙漫天的場景,並配上巨大的風聲,把學生帶入沙漠狂風之中去感受。這樣學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讀出了小云雀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心情,從而體會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積累

  課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說明了森林有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識,應該讓學生積累下來。於是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後試著把它們複述下來。在複述課文時,我藉助畫簡筆畫,再板書“樹冠、樹幹、樹下、土壤”幾個詞語,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降低複述難度。同時這幾個詞語清楚地表現了作者的記述順序,在學生複述後,我就提示學生:“這些詞語是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明森林為什麼是大水庫的。以後的作文中,我們應該學會有順序地描寫事物。”這樣的複述,既積累了妙詞佳句、自然常識,同時也積累了寫作方法,可謂一舉三得。

  三、注重遷移

  在課文教學完成後,結合《走,我們去植樹》我讓學生寫一份倡議書,讓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受到了很深刻的環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書本知識到思想認識的遷移。

  當然,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就讓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雲雀的心願》教學反思 篇7

  《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云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後,有的地方變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氾濫成災,心裡很難過。聽了媽媽的話,小云雀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教學本課,我主要先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演邊理解文意。

  一、理清脈絡教學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透過反覆朗讀,拎出重點,然後相機板書:砍-貧瘠-漫天飛舞,氾濫成災。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後面的教學就順利多了。其餘的板書依據教學內容相機出示,如:不砍茂密 非常涼爽

  二、分角色朗讀生情

  本篇童話最顯著的特點是:對話生動。所以在教學本文,我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對話、動作,特別是在那些關鍵的對話、動作上下些工夫。比如雲雀媽媽的無奈、傷感,小云雀的害怕等等。在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根據語言和書中的有關詞句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加上自己的動作,邊讀邊演邊體會。朗讀,讓學生理解了文字,走進了文字,觸控到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在此基礎上,再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就變得容易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