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反思(通用5篇)

《夾竹桃》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夾竹桃》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1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抓住了課文四字短語特多的特點,讓學生找出來,為了理解課文表達準確、精練、而又結構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的特點,我讓學生直接去讀它,悟它,還讓學生學會將它譯成散文句式,比較著讀,從而讓他們透過自己的語感來體會到這種語言形式的妙處。同時,從文字的字裡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這一顯得十分可貴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之後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說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於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能夠透過比較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回顧我的課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必須不及比較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他們透過觸控語言,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而學生透過觸控語言,這種人文的東西,也都具體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輸注入,而是一種自然的薰陶感染了。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2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為當代著名的語言學教育家,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質兼美而著稱。而這篇夾竹桃能夠說是季羨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麗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裡,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上課時緊緊圍繞課文的最後一段:“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展開教學,指導學生感悟“韌性”和“幻想”的內涵。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較難體會,因此我採用了“從文字自身入手,緊扣關鍵語句設計迴環再現的朗讀來突破這一教學重點。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劃出能體現夾竹桃韌性的詞句,學生很快地找到了。我又讓他們細細品讀,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出了“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從“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無日不迎風吐豔”讀出了夾竹桃的堅強,花期長,從“一向……一向……無不奉陪”中體會出了夾竹桃生命力頑強,從而感受到“韌性”就是堅強,就是默默地奉獻,就是堅持不懈。教學到那裡,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我認為,他們並沒有真正領悟到作者對夾竹桃可貴韌性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於是,我便抓住關鍵句“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設計了迴環朗讀,讓文字不斷地再現,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一齊去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追求目標是讓學生在情境中品讀語言,欣賞語言。不僅僅要讓學生領略到夾竹桃的美,更要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美。因此在學生朗讀時,我注重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語,重點體會,提高朗讀效果。如在讀文章第四自然段“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我指導學生把“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得輕一些,慢一些,感受到夾竹桃默默無聞的品質。再如,讀“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我讓學生讀出環境的變化,抓住“暴雨、清冷”等詞,讀出夾竹桃旺盛的生命力。

  之後,我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完美的語言文字記在心裡,就如同在心裡刻記下動人的畫面。隨後,我又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欣賞月光下的夾竹桃片,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說話。寫不僅僅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活動的用心性,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字的閱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著我去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著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3

  早就讀過季羨林的散文,對這位學界泰斗懷著深深地景仰之情來閱讀和教學他的散文《夾竹桃》。雖然課前也進行了較充分的備課,但應對突如其來地調課和聽課的狀況,讓我還是有些措手不及。學生也同樣是這樣的狀況,換了環境又應對聽課,讓原本就沉悶的他們顯得更安靜了。所以前半節課學生都有些遊離於課堂,讓我不由得心生著急。我暗暗鼓勵自己,必須要沉穩,必須要調動起學生的用心性,必須要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

  本堂課我循著文字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組織教學,由中心句“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切入,找找是什麼原因讓作者對夾竹桃情有獨鍾。接下來就直奔課文的重點段——第四自然段,讓學生找找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夾竹桃的韌性的。我原本設計的是從“悄悄地一聲不響”感受它的不張揚、不起眼、默默無聞的品性,從“又……又……”感受夾竹桃的堅持不懈。再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夾竹桃面臨多變的氣候環境,仍然堅持開花,展現自己的魅力,這樣一種頑強的精神。但在真正交流時,學生的狀況讓我始料未及,有學生直接說從“無不奉陪”感受夾竹桃的花期之長,看出韌性。我順勢從雙重否定句入手,從春天一向到秋天,夾竹桃一向都陪伴著這些花迎風怒放,可看出它的韌性——堅持不懈。課堂上一些學生的回答浮於表面,他直接說: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我引導學生:如果你能走進文字,你必須能抓住字眼談出自己最真實的體會。課後,我想備課時除了要吃透文字,還要更多地思考到學生的學情,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導學生讀懂文字,更能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讓課堂有生成。

  我始終認為品讀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文字,學會寫作。這篇文章為學生的寫作也帶給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所以課堂上,我滲透了一些寫作方法:如比較的寫法,首尾呼應的寫法。我原本在學習了第五自然段安排了一個寫話練習,月光下,花香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讓作者陶醉其中產生了許多幻想,如果是你,你會產生怎樣的幻想?出示句子練寫:月光下,花香襲人,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我幻想它是……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前面學生和老師的緊張,以至課堂節奏不是那麼緊湊,所以在拖課的狀況下,我只能把這部分“忍痛割愛”了,課堂上也失去了欣賞學生精彩片段的機會。我決定把它放在課後進行練習,也算亡羊補牢吧。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4

  季老先生用回憶的筆調、濃墨重彩的語言,描述了這種對在他生命中很有影響力的植物——夾竹桃。說實話,以我目前的教學水平是不能完全駕馭得了文學大師的文章,但是還是想像出生牛犢不怕虎般的去嘗試一下。

  教學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緊緊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開教學。學生很快能提煉出,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是夾竹桃的韌性和能引起幻想,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感悟“韌性”和“幻想”的內涵。“韌性”是夾竹桃的魅力之一,所以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學生透過朗讀表達了自己對夾竹桃韌性的理解,從多個角度進行了感悟,如從“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體會出了夾竹桃生命力的頑強,從“然而”悟出了“與眾不同”,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出了“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從而感受到“韌性”就是堅強,就是默默地奉獻,就是堅持不懈。從“在和煦的春風裡,在盛夏的暴雨裡,在深秋的清冷裡,看不出有什麼個性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麼個性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從春天一向到秋天,從迎春花一向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讀出了堅強,讀出了花期長。在其中,我又穿插了雙重否定句的講解,並要求學生仿照文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造句,學生透過朗讀理解了課文透過運用雙重否定句使表達的效果更為強

  烈。另外,一段想象說話的練寫更能讓孩子們在寫話中感受夾竹桃韌性的可貴!

  第三自然段相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作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沒作過多的講解,只是請學生和我一齊朗讀,然後讓他們找詞語來形容作者家的小院,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在學習幻想這一段時,我放手讓孩子們去自學這一部分,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小組合作習慣,有著很強的自學潛力,因此學起來不是那麼吃力。

  反思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不足:

  1、第二部分,在教學夾竹桃花期長,韌性大的這一環節,由於解讀文字還不到位,處理的太碎,導致耽誤的時間太長,而並沒有多少實效性。

  2、想象說話,出示三句,訓練量太大,一些老師給我提議,能夠都出示,但讓孩子們選取其中的一句寫,在交流時,把幾中狀況串到一齊,這樣顯得完整而有效果,又不會使孩子負擔重,耽誤時間。

  3、句式練習破壞了原本朗讀感悟的環境。

  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無不”句式,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這是這篇文章一個重要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我就把它放在學文中練習,讓學生也學著書上的句式說一句雙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結果,學生遇到了困難,幾乎沒有人舉手,這是我原先沒有想到的,花了不少時間才讓課繼續下去,繼續品讀文章。這時,就感到剛才的練習和學文的情景是多麼格格不入,破壞了原本學習課文的感覺。如能把句式練習放在課的後面,單獨進行訓練,整堂課的感覺會更好,不會覺得有點支離破碎。

  4、自學要求中,問題設計的太多,有些老師說當時課件一出示就感覺自學的量很大,有些問題能夠進行整合,確實是這樣的,一整合會顯得課堂更簡單些。

  總的來說,在品詞析句上,我還得下些功夫。透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於變“死教案”為“活教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實施有靈性的教學,倡導有靈氣的學習。文海深深,泛舟時不僅僅要有明確的方向和欣賞路途的風景,還不忘留下來過的痕跡,這才是我們我要具備的素養。

  《夾竹桃》教學反思 篇5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作家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花季裡,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滑行迷離的動人情景,文章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努力做好"三字文章",即立足一個"趣"字,傾注一個"情"字,落實一個"讀"字。

  一、立足一個"趣"字

  關注學生生命發展,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在教學設計上符合學生心理,談學生所喜聞樂見。上課一開始,用詩一般的語言匯入,和文字的語言相得益彰。提示學生輕輕地讀題,是一種輕輕的喚醒,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矗

  在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後,適時出示各種花的圖片,使文字內容的形象化,讓學生腦海中原本模糊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獲得視覺上美的享受。

  感受"奇妙的幻想"環節的設計,開放而富有情趣,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特點。透過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閱讀的內驅力,學生興趣盎然。

  二、傾注一個"情"字

  在對夾竹桃的韌性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由畫面激趣引讀、對比讀,將夾竹桃三季如何開放、無日不迎風吐豔的情景以及從春天一直打秋天夾竹桃無不奉陪的畫面具體化,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有了具體的瞭解,深刻領悟作者對夾竹桃可貴韌性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

  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無不富於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長效的營養劑。在學生對夾竹桃韌性的可貴有了充分的感悟後,透過富有詩意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與文字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現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最後學生抒發對夾竹桃的愛,在對話中,文字不再僅僅是靜止不動的語言符號,它已被學生內化,並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情動辭發"。

  三、落實一個"讀"字

  學生在與文字的"親密接觸"中感受夾竹桃的韌性,享受想象的奇妙,這是"讀進去";而讓學生交流感受,談想法,抒發愛意,讀出不同體會,就是"讀出來"。在這一進一出中,學生越過文章淺表,進入了"文心",還從課文中走了出來,由課文獲得了對自我、對人生的感悟,文、師、生三者之間的和諧交流對話得以實現。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準確靈活地運用,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字詞的品味、推敲。一個"襲"字將夾竹桃的香氣展現得淋漓盡致。感悟對比襯托、模仿句式說話是閱讀教學中融進對錶達順序、表達方法的領悟,達到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回顧這堂課,給予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在最後個性朗讀、個性表達環節上,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