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迴圈教學反思範文

水迴圈教學反思範文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很好。具體講有以下幾點:

  1、引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及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2、"相互聯絡的水體"該部分課標雖未做要求,但它是水迴圈知識的鋪墊,因此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水圈構成圖",找出我們平常用到的淡水型別及其佔水圈的比例培養學生科學的資源觀。"讀圖思考"是讓學生了解各種水體之間是怎樣相互聯絡的,並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隨補給水源變化而變化。這部分知識,我採用讓學生讀書和看圖相結合的方法去學習,然後再讓學生完成讀圖思考,學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識。

  3、根據"相互聯絡的水體"來說明水迴圈過程,並注重理解水迴圈的各個環節、繪圖、回到課前問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並引出一江春水向東流"為什麼流不盡?"匯入水循的意義,並據此分析"人類對水迴圈的哪些環節可以施加影響?水迴圈持續不斷更新?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我先讓學生從書中找出相應的概念,學生再用自己的話複述具體的水迴圈過程,然後師生共同畫三種水迴圈的示意圖,並標出每種迴圈的各個環節,學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這一重點內容。進而提出以上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很自然地過渡到水迴圈的意義,前後銜接很自然,知識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4、學習延伸設計:收集家鄉河的資料,分析其變化的主要原因,並對該河流的治理和開發提出自己的設想。對課堂知識進行延伸拓展,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做到學以致用,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5、本節課注意多媒體技能和地理課堂的有機融合,整個課堂結構清楚明確,共分為四大模組:三維目標、重難點內容、知識體系、分組討論、各抒已見及課外拓展,使用多媒體壯大的資訊功效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課堂效率很高,知識容量也很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注意學生學習要領的創新。本課為了充分表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讀書學習法;

  (2)讀圖畫圖學習法;

  (3)自主學習法;

  (4)協作學習法;

  (5)分組學習法。採用多樣的學法,學生們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相助探究,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

  1、如板書不夠。採用多媒體教學教師似乎是一個電腦操作員,只是在機械地操作,板書不夠多,學生學起來缺乏真實感。

  2、教學歷程中的過渡不夠吸引人,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