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範文
《商不變的性質》教學反思範文
透過本節課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創設豐富的情境,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課開始,我創設猴王分桃的故事情境。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展開,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緊接著根據學生觀注的焦點(分桃結果)來提問:猴王為什麼笑了呢?噢,是因為每隻猴子都只分到了2個。讓學生感悟到商沒有變,再問:小猴為什麼要笑?它不是太笨了嗎?使學生初步感悟到被除數、除數有變化,透過對這一故事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知變與不變,這是研究商不變性質的基礎,然後丟擲問題,猴王分桃的奧秘是什麼呢?也就是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商不變?這一問題一出示便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句話,提出的問題要有探究價值,問題要有挑戰性,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第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有了問題學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慾望,明確了探究的方向。要關注被除數、除數的變化規律,接下來就是組織探究活動。這節課主要是採用獨立探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獨立探究之前,我認為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一點很重要。
本節課,我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將這4個算式豎著寫在練習本上,選好觀察順序,每次選2個算式進行比較,觀察被除數、除數怎樣變,商不變。這樣提建議,是為了避免學生橫著排列算式,不便於觀察變化規律。課堂上學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先豎著觀察所有被除數的變化,再豎著觀察所有除數的變化,而沒有去關注2個算式之間的變化情況,最後的總結概括就出不來,另外由於沒有指導觀察的.順序,學生按黑板上算式排列的特點,只關注了“乘”的變化規律。
本節課的探究建議:
1、先選好觀察順序,明確方向。
2、每次選2個算式,便於讓學生明白是算式和算式比較。
3、最後要求學生像黑板上這樣排列算式即將4個算式豎著寫。避免了學生橫著寫算式這一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性學習對中年級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還應給予恰當的指導,完全放開是不行的。
第三,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在探究活動中得到發展。
本節課的時間安排,獨立探究用了7分鐘,小組交流5分鐘,全班交流7分鐘,整個探究活動用去二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探究活動不能流於形式。
第四,要把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子問題,讓學生逐步探究,逐步完善。
本節課我就將“商不變的性質”分解成了3個子問題:一是“都乘相同的數”;二是“都除以相同的數”;三是“0除外”。前2個子問題放在同一時段內研究,透過這樣的安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認識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第五,總結回顧,梳理方法。
課的結尾,讓學生回過頭來回憶一下是怎麼學會這一知識的,比提問學生學會了什麼知識更有意義。後者只注意了知識的結果,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各種思想和方法。反思是一種很有用的學習方法。
總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探索規律,能有效促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