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學反思

想北平教學反思

  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下面是關於想北平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想北平教學反思

  在教學《想北平》一課時,基於熟悉文字的考慮,我請同學思考:課文題目是《想北平》,課文內容是想起了,或者想到了北平的哪些物事?

  這樣細細找來,才覺得作者並沒有寫出許多的實體性的東西,能說出來的,是北平閒適的生活狀態,如第四節的內容;是北平院落建築的歸置,如第五節的內容;是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如第六節的內容。內容不多,物件少,但是課文讀起來卻並不讓人感到貧瘠或者寒磣什麼的,而是相反,有豐滿蘊藉的感覺。

  讓學生說說所寫物件的特徵,特徵是日常生活的。但是,日常生活還不足以概括,其中內蘊著很深的情感,也就是第二節的一句話,“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裡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細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但是,解決了“想什麼”這個問題,感覺還是沒有進入文字內部,於是,繼續請同學思考:都是誰在想?

  問題似乎很淺顯,是散文的作者在想,是老舍先生在想。但是,老舍是誰?《想北平》中的老舍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問題變得清楚了,想北平閒適的生活狀態,想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是一個和平的市民在想北平;想北平院落建築的歸置宜於生活,則不僅是一個市民在想北平,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知識分子在想北平;之於“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的北平,這個北平是一個土著的北平,有他生活的所有情感,是他生活所有情感的出發的地方。

  這樣的兩個問題,應該是解決了文字內容的問題。

  想北平教學反思

  1、思維的碰撞,一定能產生火花。教師在課堂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然後讓他們在辯論中思考從而使文字解讀走向更深的層次。

  2、想北平的最後一段“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是老舍情感的爆發點,前面所有的語句都是為這句話蓄勢。“說”而不“寫”;為什麼要落淚了?題目是“想北平”全文中其他地方沒有出現想北平了,文段最後又出現“想”。全文中都用“愛”,這是為什麼?能用“愛”替代“想”嗎?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才可以說有點走進老舍的情感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