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與部分教學反思

整體與部分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下面是關於整體與部分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整體與部分教學反思

  1.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對“稍複雜的分數乘法”問題探究,考慮到學生對第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掌握較好,有了這個知識基礎作鋪墊,所以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去探索,經歷“畫線段圖分析思路列式解答”的全過程,體會這種問題的特點,掌握解題策略。

  習題的設計以自主練習為主,根據需要個別習題改變了呈現形式、調整了順序:先由基礎開始,逐漸進行提升,體現練習題的基礎性、層次性、對比性和綜合性。

  2.亮點:

  本節課線段圖利用的'較好,不同思路從線段圖的分析上一目瞭然,達到了數形的有機結合,即:線段圖與解題思路、算式。

  3.困惑:

  從教材說明上看,本節課要加強“分數乘減混合運算”的學習,但教材的設計上沒有提示,在哪個環節揭示運算順序較適宜。

  整體與部分教學反思

  在進行《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的課堂教學時,出現了一些令人尷尬的局面,課堂氣氛過於活躍,以至於有些偏題,有些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故意跑偏,以求譁眾取寵,浪費了時間,導致延堂。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課型下存在著因採取不同教學策略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的問題,所以,一位優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就必須在課堂教學策略上樹立“棄佳求適”觀念。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雖然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時,筆者以為堅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

  1.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不同風格的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展,以杜絕“東施效顰”的不良現象。

  2.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這裡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師所採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不很熟悉,帶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性。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戰勝不適應性和挑戰性以顯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滿足自己的成功欲,從而得到發展。

  3.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論主要涉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交流及價值觀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提供的環境會對學生上述天性的發揮產生不同的影響,既可能使學生原有的天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壓制甚至被扼殺。所以不論是發現策略還是講解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存在著合理性,只要應用得當都能成為最佳的教學策略,不必強硬搭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