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

  本節課內容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等知識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矛盾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透過創設“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比較這兩個花壇的大小,就是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而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已學過,非常簡單就可以得出,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沒有學過,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透過這樣的疑問,引領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滲透“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利用轉化思想學生可以把新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舊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首先透過數方格的方法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但是如何驗證這個計算公式呢?學生透過手中的平行四邊形會聯想到把它轉化為長方形,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透過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研究推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轉化思想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處:

  學生雖然能夠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仍有個別學生在表述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再教設計:

  加強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做到規範、嚴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2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並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我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所以,我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透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一、滲透“轉化”思想,引導探究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能夠為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提供方法遷移。“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採用了“轉化”的思想,先透過數方格求面積發現數方格對於大面積的平行四邊形來說太麻煩,然後根據觀察表格中的資料,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麼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樑,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二、重視操作試驗,發展能力

  本節課教學我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習數方格,讓學生剪拼,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我引導學生運用實驗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係,高與寬的關係,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注重最佳化練習,拓展思維

  練習設計的最佳化是最佳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練結合,既有坡度又注重變式。第一題告訴學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規範格式,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題出示含有多餘條件的圖形題,強調底和高必須對應,學習上更上一個層次。第三題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第四題認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現不要學生計算,引導學生撕開它們的面積相等嗎?並說明理由,讓學生明確兩個平行四邊形共底,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本課練習能促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新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