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音樂下冊《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

四年級音樂下冊《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

  《癩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風趣、活潑的兒童歌表演特點的歌曲,2/4拍,F大調。歌曲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癩蛤蟆和小青蛙之間因為長得相近而互相認錯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節。下面給給大家分享《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1

  這首歌曲不同於以往學過的歌曲,歌曲中加入了獨白的歌詞,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癩蛤蟆與小青蛙彼此因長得像,而相互認錯的風趣地情景,旋律歡快活潑,歌詞風趣幽默、貼近生活。匯入中,先讓學生自由說癩蛤蟆與小青蛙的相同處與不同之處,結合自身課下的知識積累,多數孩子都能說出一二來,很好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初次聆聽,學生們都被歌詞所吸引,開懷笑起來,展現了天真、活潑的童心。這首歌曲學習的難點是:唱的歌詞與獨白的歌詞演唱與說的準確性的不夠,多數孩子在獨白處總是慢拍,還有十六分音符、附點音符的節奏不夠準確。因此,教學中,我採用先朗讀獨白部分的歌詞,再師生接唱的方式進行,透過接唱唱準節奏,透過聆聽,唱準音高。再跟鋼琴試唱旋律,然後自己試著填唱歌詞,最後分角色表演歌曲。表演中指導學生不僅唱準,更要自然的'演好各自的角色,更好的投入歌曲。

  《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2

  《癩蛤蟆和小青蛙》這堂公開課是作為鎮內情滿課堂初賽選拔而選的,說實話,作為一首新教材中新編入的歌曲,再加上教參上及網上一點資料(包括教學設計和歌曲)都沒的,選到這首歌曲我是有牴觸心理的。可能平時備教案有先看教參,再網上找教學設計,然後自己再整合的習慣,現在突然來個比賽,啥都沒有資料,多少很無助,加上歌曲速度快,節奏複雜,讓我無從下手。

  由於時間緊,匆匆寫了簡案、做了ppt,試教了一個班,發現內容上不完,發現自己在匯入環節時間花的太長,導致後面創編環節匆匆忙忙,於是我對自己的匯入環節進行了刪減,特別是介紹癩蛤蟆和小青蛙部分,我幾乎是一張ppt讓學生快速瀏覽,打招呼環節我找出了歌曲中難掌握的節奏,這個節奏難在有八分休止符,十六分音符,弱起,學生掌握相對困難些,當然了,平時可能不太注重節奏訓練。

  整堂課上來下,感覺氣氛相對平淡了一些,很多環節,都是以老師教為主導,學生學為輔助,相對比較被動,怎樣使音樂課上的更加趣味性,靈活生動,這是我今後的目標和方向。整堂課的串聯詞也沒有很好串起來,只關注了環節內容,沒有關注細節。

  還有就是老師們提到,要善於利用鋼琴,用鋼琴去調整學生的音高問題,用鋼琴去提高學生聽辨節奏的能力,同時,教師自己也應該範唱正確,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

  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課堂評價的有效性”,對本堂課在教學中評價環節有,但是相對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評價環節(兩個學生創編動作,其餘同學演唱並欣賞),因為時間關係,我沒有花時間去評價,這是非常遺憾的,本來這是一個很好體現本主題的機會。

  《癩蛤蟆和小青蛙》教學反思3

  《癩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風趣、活潑的兒童歌表演特點的歌曲。歌曲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癩蛤蟆和小青蛙之間因為長得相近而互相認錯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節。在匯入環節我採用了直接聆聽的形式,讓孩子們聆聽音樂,找出歌曲中出現了哪兩種小動物,引出歌曲的題目《癩蛤蟆和小青蛙》。

  接下來為了提高學生聆聽歌曲的有效性,為新歌教學開個好頭,我創設了一個小懸念,“有一天癩蛤蟆和小青蛙相遇了,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們想知道嗎?好,接下來讓我們來聽一首歌曲,揭曉答案。”孩子們好奇心很強,對我預設的問題很感興趣,聽得特別認真。在聽到癩蛤蟆和小青蛙之間因為長得相近而互相認錯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節時,孩子們都高興地笑了,聽完後我趁熱打鐵問:“同學們為什麼笑呀”,於是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回答,興致特別高,嘴裡還嚷著“再聽一遍”。我順勢讓學生又聽了一遍,接著說說歌曲的內容、情緒,為新歌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孩子們的熱情一直很高。這首歌曲重難點是弱起小節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學唱歌譜時,我先讓孩子們吹奏陶笛熟悉歌譜,很快孩子們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孩子們唱會後我又加入了表演環節,讓歌曲教學進入了高潮,下課鈴響起,看著孩子們依依不捨,意猶未盡的樣子,我感受到這堂課的成功,為了孩子我會繼續努力上好每一堂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