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

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雨神奇莫測,十分有趣。下面我們來看看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

  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1

  一、課題的選擇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學過程

  1、猜謎激趣,揭示課題

  由於課文是單純的寫景文章對於低年段的孩子老說比較枯燥無趣,所以匯入課文時選擇猜謎語激趣,吸引孩子們的興趣。讓學生能很快的融入課文。

  2、整體讀文,劃分內容分層次解析

  首先讓孩子從文字著手大聲誦讀,並帶著問題去讀文。這樣學生在讀書時就有目的的去讀去思考。

  透過朗讀學生很快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即按時間順序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在學習雷雨前這部分時讓學生邊讀邊想,根據文字來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並在文中圈出雷雨前作者描寫的景物,再逐個分析雷雨前景物的特點。重點理解“壓”“垂”“逃”等詞句,體會雷雨前悶熱、害怕的感覺。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說說透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天空,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越來越”拓展造句。這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裡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後景象後,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呢?學生透過看圖片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字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透過讓學生感受動畫,並播放雷雨的聲音在激趣,讓學生彷彿置身在雷雨天氣中一樣。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根據文字的“譁、譁、譁”感受雨的大和急,“漸漸地、漸漸地”來感受雨勢由大到小的變化來體會雷雨的特點。

  三、不足之處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對“雷雨中”這一環節處理過於簡單,如果能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透過茫茫的大雨,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這樣一來,這一環節會變得更豐滿。在教學“雷雨前”時,只考慮到品詞析句,忽略了教材的整體性,教材處理有點散。在指導導朗讀,引導感悟這部分還做的`不夠,在以後的語文學習中還要加強訓練。

  雷雨前的景物變化是緊密聯絡的,當時備課的時候,這一點考慮得不夠周全。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沒有抓住重點句子:“譁、譁、譁,雨下起來了。”來感受雷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過程來朗讀體會句子,在分情景朗讀中做的比較欠缺,平時對朗讀的訓練比較薄弱,學生在朗讀時無法入情入境。在這一環節中,如果能讓孩子們透過拍桌子等透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那就更能理解了。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2

  《雷雨》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閃電雷鳴,聲聲蛙鳴,美麗彩虹……這就是夏天雷雨後的情景。雷雨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他們都有著一定的生活體驗。另外教材又配有兩幅直觀的插圖,利於圖文對照和課件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看圖與讀文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雷雨的特點。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同桌合作檢查、多形式的朗讀感悟,從而獲得收穫,體驗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1、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課文第一段黑沉沉這個詞學生不容易理解,要讓學生透過看圖,知道雷雨前的雲很黑、很厚,所以看起來黑沉沉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雷雨時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感悟。

  2、引導想象,加深體驗。

  透過想象,加深學生對雷雨前後景色的感悟。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使學生邊讀邊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再看課件。而不是採用圖解文字的方法。

  3、體會悟趣,訓練詞句。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有機結合計算機中的影象、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先展示動畫、影象,然後追問:

  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裡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極為準確,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聽雨聲,學生自然體會領悟出雨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從而會說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可見,緊密聯絡視聽效應體會詞語,學生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部編版二年級雷雨教學反思3

  《雷雨》這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為了使學生更真切地感知雷雨的景象,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學生讀課文前,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以生為主,互助學習。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我讓學生在先自讀課文,然後提出不懂的問題或提出已讀懂的問題考其他同學,讓其他同學一起來解答,達到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三、訓練語言,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把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讀雨後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後美景畫出來,在描繪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四、讀畫結合,拓展思維

  這篇課文描寫雷雨之後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麗清爽的畫面,怎麼樣才能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美,並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這種美,如果光說光講肯定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不急著讓學生讀,不急著讓學生說,而是讓他們先默讀雷雨後段落,然後全班合作上黑板畫一幅雨後圖,每人只能畫一個景物,不能重複,可以是書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畫完還要說說為什麼要畫這個景物,並想象畫中的動物人物可能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透過手中的彩筆和配音來表達他們對雨後的感受。畫完以後,再讓學生帶著他們的感受來朗讀課文。在完成這專案標時,學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畫畫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說的也很不錯,有效地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為是我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非常生動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讀雨後美景段落這一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密切聯絡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力。這篇課文的語言是非常優美的,用詞也是非常精確的,但是我沒有很好的帶領學生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缺少在字詞方面的訓練,換句話來說就是語文味不夠濃。在當下提倡本色語文教學的理念下,我在紮紮實實教語文方面確實做的不夠。以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多重視一下字詞篇章的訓練,不可忽視了語文的工具性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