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1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25-126頁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意識和習慣,認真地審題,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深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教法:質疑引導,組織練習;學法:小組合作,獨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複習
同學們,我們要想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且能夠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就必須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須掌握好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運算定律)。
今天我們就來複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
教師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點。
請積極舉手說一說想起了哪些知識點?看誰想得多?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然後指出上述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能否用一個知識結構圖描述上述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呢?
(設計意圖: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用表揚鼓勵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複習狀態。)
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建立知識結構網路。
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情況。
請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
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各小組建構的知識網路圖。
3、師生共同分析建構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羅更多相關知識的知識結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對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交流後梳理成知識網路,讓每一個小組成員介紹討論構建情況。然後,師生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知識網路圖。這樣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複習小數四則運算。
1.出示問題: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2.學生同桌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遵循相同的運算規律,即都滿足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小數的加減法需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必須將兩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才能相加減。
4.同學們,要想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就必須做到什麼?
教師講明:首先要認真細心地進行審題,然後再計算,計算後要進行檢驗。
5.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檢驗呢?
師(出示教科書第125頁第4題):請同學們看這一題,你能用什麼方法進行檢驗呢?
指名學生回答後,讓學生進行檢驗。
這一題正確嗎?你是用什麼方法檢驗的?
師生交流。
6、出示練習題
計算並且驗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並檢驗。
集體訂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屬於什麼運算?指名學生回答。
那麼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進行交流。
師小結: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學生獨立計算上面兩題。
8、完成練習二十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由於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因此讓學生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
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此外,還注意了複習驗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進行驗算,進一步培養檢驗的習慣。)
(二)、複習運算定律。
1、複習運算定律。
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怎樣用字母表示出這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利用運算定律有什麼好處?
(使運算簡便)。
2、出示練習二十一第7題。
請同學們根據正確的運算定律進行填空。
你是怎樣填的?是根據什麼運算定律填的?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3、用簡便方法計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讓學生說出根據什麼運算定律進行的簡便運算。
4、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題目中的圖給我們繪出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請同學們說一說有哪幾大行星?
學生觀察回答。
看了這個圖,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教科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表,表中的資料是各個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請同學們想辦法計算出你的問題的答案。
5、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說明題意,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練習題複習學過的幾種常用的簡便運算的方法,並讓學生說明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這樣更加鞏固了運算定律的運用。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教師下發作業紙,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題目如下:
1、運算下列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計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噸()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時()分
560000平方米=()公頃
3、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蘋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學生完成後,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三個題目,自我評價,自我鑑定,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待加強。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熟記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認真審題保證正確率
進行檢驗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使運算簡便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透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3
練習二的習題基本沒有問題。解決問題時,強調指出第一步先求什麼?第8題可以讓學生讀題先估算,再筆算。3*140大於400所以03年植樹多。第10題藉助線段圖分析,思考題建議學生用運算順序自查。說說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第三步算什麼?
困惑:本單元教材始終沒有出現四則運算的讀法。如27/3*7是讀作27除以3再乘7還是27除以3的商乘7,積是多少?似乎同級計算依次讀也可以吧?(本冊以前教學都是依次讀出的)但是不同級的一定不能只依次讀書來。同時練習中發現學生對在讀法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對四則運算各部分名稱不是很熟練,建議簡單複習加減乘除法個部分名稱。
可補充的練習:
1、在425、108、528、3、5,中取3個數組成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運
2、按要求寫算式(每人一塊小卡片黑板,便於互相檢查)
(1)差加一個數;(2)一個數減商;(3)先求積,再求商,最後求差
3、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四則運算》數學教學反思4
四則運算這個單元我用了7課時教學,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教學內容。因為有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學習接受能力不強的特點,書本上的習題基本上要集體反饋一次,所以四則運算的變式充分展開。如根據分佈算式列綜合算式練習未能落實到點,三步及以上四則運算的讀法及文字題來不及展開,注重運算順序而口算和筆算訓練得不到強化。
曾經在第4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認識了小括號,也出現一個遞等式。當 時 老師們就議論要不要教學脫式計算。由於教材後面沒有再涉及,所以並沒有正式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而且綜合算式也沒要求用脫式計算。然而本冊教材對遞等式計算書寫格式依然沒有正式提出教學,但是規範書寫格式是教師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例1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列式計算都很簡單,幾乎全部的學生都能完成。所以重點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對綜合算式不陌生,但是對脫式計算卻很陌生。要求劃出第一步先算什麼,再用遞等式計算(注意等號的書寫位置)例2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也能獨立解決(2種演算法都會出現,第7冊就接觸過)。教材把四則運算順序的教學編排在富有現實意義的情境中,溝通枯燥的四則運算順序和生動的解決問題,賦予四則運算以生命。
列綜合算式時學生往往會按自己的計算順序改變書寫順序如:7×8=56208+56 =264 改寫 7*8+256雖然意義相同,但是用了加法交換率。是否要求按順序依次書寫成 256+7*8?
第四課時 例4在理解題意後,學生求兩商的差的第一種解決方案很容易出現,複習例3,第2種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學生理解有難度。所以本課的第一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括號內算式的意義及使用小括號解決問題是問題更加簡便的作用,瞭解小括號的效能。有小括號例5的讀法依然要讓學生在認識意義的基礎上去讀。
第五課時 例4和例5排在一起內容比較緊湊,練習不夠,而小括號的出現使四則運算的難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認為必須及時鞏固。
第六課時課時內容比較簡單:有關0的運算 透過整理分類,概括出有關0的運算特點,著重理解0不能作除數。透過搶答有0的混合得數,體會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課堂教學習慣小結先“乘除”後“加減”就有學生固定思維一定先乘後除,先加後減,反而把同級運算順序給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