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速直線運動教學反思

勻速直線運動教學反思

  《直線運動》的難點在於對勻速直線運動的判斷和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教學的難度在於能引導學生去思考看似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所蘊涵的物理知識。合理質疑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對“疑”的理解是,疑問要讓學生覺得的確是疑問,還要讓學生跳起來可以觸到。為此按照“運動分類直線運動分類勻速直線運動認識”這樣一條主線,我設計的問題主要有:

  1.怎樣給各種各樣的運動分類?

  2.兩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3.怎樣判斷物體的快慢是否改變?4.能為勻速直線運動下定義嗎?

  5.生活中哪些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以第3個問題為例,學生本以為一看就知道,太簡單,但真正深入進去,才發現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如時間的記錄等。再如學生在解決第4個問題時,由於前面的鋪墊他們很容易地就給出了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但很快,他們就因我舉的汽車運動的例子發現了矛盾,對自己給出的定義提出了質疑,陷入了思考。層層遞進的`質疑使學生的思考嚴密、完整了。

  這些逐步深入的問題,順應了學生的思維邏輯,又能夠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因而整堂課,學生自始至終是興趣高漲,也就能夠積極地參與思考。也正是因為質疑的成功才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索、和主動解決問題的慾望,學生主動學習方式自然也就形成了,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讓位”我還是較為堅決的,幾乎所有問題我都放手交給了學生,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生是有這個實力的。他們面對第3個問題,雖然困難重重,但最終用了兩種方法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最讓我驚喜的是給勻速直線運動下定義的過程,他們發現了漏洞,就能補好,這很不簡單。但我將位子還給學生後,要反饋學生的各種回答,就成了對我的一個挑戰。總體上,我能夠合理引導,比如學生在回答第3個問題時,有個同學提出為了留下痕跡可以在鞋底上塗顏料,我馬上快走一次,慢走一次。但有些應答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在另一個班上課時,當我在播放完4個物體的運動讓學生分類時,有同學提出,可以將運動分為快慢不變的運動和快慢改變的運動時,因為這出乎我的意料(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我只是做了簡單的回答:“也可以這樣分,分類的方式有很多種。”事後一想覺得這個孩子的觀察多仔細,他與其他同學有不一樣的回答應該得到鼓勵,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回答如果能由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對運動的認識就會上一個臺階。我想我應該根據學生的兩種回答這樣說:“看來我們認識運動既要看它的軌跡又要看它快慢是否變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最簡單的運動——快慢不變的直線運動。”這樣既起到了本來的引入作用,又突出了勻速直線運動的兩個特點:快慢不變和直線運動。究其根本是自己在課前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夠。我想這也正所謂“教學相長”吧。

  “讓位”是教師還學生主體地位的必然產物。教師要還學生主體地位,就得讓學生說,讓學生體驗,讓學生思考,就不能靠教師一個人講,但決不是簡單地讓位。對教師來說有兩個難,一是以前講習慣了,位子“捨不得”讓出去

  或擔心學生的能力“不敢讓”,二是學生有了主體地位,說得話多了,教師招架不了,當不好導演。縱觀整節課,我還是敢於“讓位”給學生的,給我深刻感受的是“讓位”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在稚嫩、樸素的語言中閃耀著創造的火花,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合理引導和提升,表現在,教師對學生各種各樣的(也可能是超乎教師想象的)答案要處理好既需要敏捷的思維、和語言的藝術,又需要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對教材的高度理解。這一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教師要“變講課為教學生學”。透過這節課的實踐,我對這些過去看來理論化的東西深有體會。

  總之,這節課的質疑是成功的,教學設計遵從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三條基本原則。這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我努力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了學生,我在教學設計的實施中只起著監控和引導的作用。只是,要做到保證雙向反饋的溝通,並能以較強的應變能力處理好突發性的問題,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