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應找回多少錢》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應找回多少錢》教學反思

  這節課後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數學來源於生活但與生活又有本質的區別,數學是對生活現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師的必須引導學生明確這一點,並且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思維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主要教學例7和例8。

  教學例7問題不大,他們都知道買幾樣東西就把幾樣的`價錢加起來。在教學2元+4角時,有的學生得出結果是6角。我抓住這個“錯誤”挈機引導學生意識到2元不是2角,不能直接相加。從而懂得算加法是要注意單位的統一,並且結果要保證符合日常生活實際。如結果不應該寫成15角,而應該是1元5角。

  例8有兩個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有兩種情況用到減法:一是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二是比較兩種價錢貴和便宜也用減法。計算人民幣減法也和加法一樣先統一單位然後再計算。我本想例8無非就是把加法變成減法,學生應該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學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高估了學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為是的錯。學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錢,但不明白找回的錢就是花掉後還剩的錢。“找回”兩個字和他們所學的加和減的含義好象脫節。可見我平時的教學不夠靈活,在教學加減法的意義時,我應該給學生提前滲透花錢的時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還剩,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

  在我教學例8的時,學生能夠理解題目的意思,就是要買一個皮球6元,付出1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學生幾乎異口同聲馬上就能說出是4元,但讓他們用算式表達他們的思考過程,他們卻只有少數能說出。這出乎我的意料。看來他們的生活經驗遠遠高於他們的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啊。於是我又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始引導。如果你要買一根5角錢的雪糕,你給了售貨員1元,他應該找你多少錢呢?他們說是5角。怎麼列算式呢?他們意識到是用1元減去5角等於5角。我再次引導為什麼用減法呢?因為這5角錢是買雪糕花掉的,而且是從1元裡花掉的,花掉就是減去,要找的錢就是你自己還剩多少錢。當找回多少錢和還剩聯絡起來時,他們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計算方法上還比較順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