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小明的一天》的教學反思

關於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小明的一天》的教學反思

  小明的一天這節課主要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注意聯絡生活進行教學,建構較為科學的體系。

  教學伊始,先透過猜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聯絡實際,認識鐘錶的作用,激發學生求知的動機。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有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主動掌握時間的`基本知識。設計時,我注意到這點,放手讓學生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我加以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

  透過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加深了學好數學的信念,最後讓學生回顧學到什麼,怎樣學的?有什麼問題?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讓學生總結學法,提高學習能力,並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課末,佈置有發展性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加以發展,讓所學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對剛進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識鐘錶的經驗,這些經驗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對他們原有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因此教材呈現了小明的一天活動時間表,目的讓學生在敘述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發現半時和整時的區別,並透過對比,發現其特點,概括出認讀方法。

  實際上,由於學生來自不同層次的家庭,學前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個體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現實。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群充滿不同的情感期待和知識需求的學生,真實的課堂教學是既有確定的教學目標又充滿著不確定性的真實生活,學生作為一群活生生的人渴望我們給予個別化關懷和知識指導(決不能讓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跟著大家無奈地重複)。因此,關注學生的問題和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真實需要。數學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數學現實為基礎,精確切入,突出教學重點,方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