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年級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反思

關於九年級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反思

  4月29日,我在178班上了第三單元複習課。複習課的模式是我們組自去年開始探索的“先進行課前診斷,根據診斷結果展開課堂複習,一段時間後再把課前診斷中出現的錯誤改頭換面再次檢測。”

  4月28日用15分鐘檢測(使用單元自查),收了1組半學生(16份)的試卷批改、統計。從診斷結果來看,該班學生對於微粒的表示法、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的變化這兩個方面的知識漏洞較大,對於原子結構的認識尚有一定遺漏。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1、認識原子的結構,瞭解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2、認識構成物質的微粒,掌握微粒的`表示方法。3、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的變化。

  前面的複習課都在用這種方式,學生已適應。授課方式還是我慣用的一對一地提問交流,提問中發現問題,再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我一般會提問課前診斷中出現錯誤的同學)。學生在課堂表現得很積極、踴躍,特別是砸金蛋一環節很受學生歡迎。一節課下來,我在同學們臉上看到的是意猶未盡、是喜悅。他們的表情告訴我,我的教學目標達到了。

  去年我們第一次嘗試,吳老師聽課後肯定了這種做法,給了我們前行的信心。今年,我們依然堅持,相信會做得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