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原子的構成》的教學片斷與反思
九年級化學上冊《原子的構成》的教學片斷與反思
[教學意圖]
本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學生在第三單元已經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質構成的奧秘,知道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但他們並不滿足,還想知道原子究竟是否可分、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大?等等。本課題學習原子的構成就是回答這些問題。
在本節課中教師透過以下途徑: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作為探究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並以討論、歸納小結的形式弄清原子的構成及其內部關係。②以H、C、O三種原子為例項,給出“三種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一個C原子質量的1/12”三個資料,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由來。以達到學生:a.能認識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並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b.透過對圖表的分析與歸納,培養學生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c.將所學知識與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以及對權威進行大膽質疑不唯心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相聯絡並以張青蓮教授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學生課外利用網路和書籍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
[教學片斷]
師:分子與原子的區別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對嗎?
生齊答:不對,應該還有前提“在化學變化中”。
師:為什麼要強調“在化學變化中”呢?意味著什麼呢?
(有的學生皺起了眉頭,有的竊竊私語)
一生提出了猜想:也許原子還可以再分成幾部分吧,只是我們還沒學習而已?(用疑惑的眼神望著老師)
師:原子到底還能不能再分,請同學們閱讀P68-69,書中有圖、文字還有表格,可以說圖文並茂,這麼多豐富的資訊展現給你們,你們能否告訴我透過看這些圖文能獲得哪些知識?
(學生安靜下來,認真閱讀)
……
師:從圖4-1你們知道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還有原子非常小,因為它的`直徑只有10-10m
生2:我知道了原子核位於原子中間,而且電子是運動的。
師:你怎麼會知道電子是運動的?
生:因為電子後面有一條“尾巴”,像慧星一樣。
(學生齊笑)
師(跟著笑):非常對,不過我要糾正一下,這不是尾巴而是運動的“軌跡”。
生3:我知道原子核也是由兩種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師:Why?
生笑:(部分學生也跟著笑)因為圖上面組成原子核的圓球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淡藍色的,一種是淡黃色的,而且淡黃色球上有“+”號而藍色的沒有。
師(使勁的點了點頭):你真仔細,大家為他鼓掌好不好?(學生鼓掌)。那你知道這兩種小球分別代表什麼嗎?
學生一鬨而答(情緒高漲):質子和中子
生4:我還發現教材上的圖文好像互相矛盾。
師(一愣)(學生也感意外):什麼矛盾?難道教材還有什麼錯誤的地方嗎?
生繼續答:,因為圖中畫的有3個電子帶3個負電荷,而質子只有2個帶2個正電荷,很顯然這個圖表示出來的是整個原子帶1個負電荷,顯電性,與文中說原子不顯電性矛盾。
(學生們頻頻點頭,老師豎起了大拇指)
師:太棒了,你說的非常正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盡信書”,古人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要敢於對權威的觀點提出疑問,比如哥白尼就對“地球中心說”提出了疑問,創立了“太陽中心說”,愛因斯坦對大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