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1
我教過幾年的生物,對於“激素的調節”這一節也上過多次,但在實施新課標之前,我們的教學一直都是按部就班,教師按照知識的邏輯關係進行歸納整理,學生被動地吸收、記憶,滿足於對知識的記憶,少了對知識的探索、拓延,也甚少去主動聯絡實際進行深入的研究。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培養現代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我們根據發展性教學評價中的要求,決定在初一級開展“中學生物互動教學的探索與評價研究”課題。要完成這一課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
因此,我在整個初一階段的教學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以《激素調節》一課為例,我們研究和實踐的主題是:怎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也就是說,以“還”為基礎,向上跨一臺階,達到“多向互動”。這裡的多向,包括教師與全體、部分或個別學生之間的不同性質的互動,也包括學生個體間、個體與小組或全班、小組與小組間多邊式和不同性質的互動。這種互動的要求不僅是關注“積極”,更要把握住有效(相對於形式的“動”、不產生實際效果和互動推進教學作用的“動”)和高質量(不僅是學科基礎性知識、能力要達標,還要爭取實現比各班、個人不同的學生初始狀態高的成績,更要提高教學從多方面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發展的質量)。
因此,要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上課時,教師要學會傾聽,把注意主要放在學生身上,要學會及時作出合適的應答(包括評價、追問、啟發、判斷、組織等),透過多向互動作用,推進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出資訊的“重組者”。
學生動起來了,絕對不意味著教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要在收集處理這些資訊的水平上,只有也應該由教師來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動”,透過教師這一層面的“動”,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要知道絕不是學生的主動活動就能自發推進教學過程,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動發揮,就不能有高質量、有效的互動,學生將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失去了它的意義。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培養現代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 因此,我在整個初一階段的教學中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用動態生成的觀點構建課堂教學,採用“三疑三探教學法”法,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的最佳化組合,透過傳授與啟發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完成知識的系統學習;透過自學與討論歸納教學相結合促使學生獨立思考,達到掌握知識技能,同時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促進個性和能力的發展。
本節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感覺到比較陌生,比較抽象,也有點生疏。所以在處理的時候,我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多準備一些形象、生動、而又具體的圖片,並多聯絡一些生活中的例項。儘量讓學生參與進來。課堂一開始,就從專家建議謹慎購買保健品、兒時的照片與現在的你有無差別、更年期綜合症是怎麼回事入手創造情景,引入新課,他們都競相各抒己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對教材的巧妙處理顯得尤其重要。(本節內容比較多,但只安排了一個課時)。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列表比較的形式,請學生列表總結了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區別、幾種激素的作用及缺乏時的病症、侏儒症和呆小症的異同點,用對比的辦法,便於學生查詢理解掌握這些知識,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很好,較好地實現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扮演“醫生”的角色對幾種激素調節失常引起的疾病進行診斷、分析、治療。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鑑別巨人症、侏儒症、大脖子病、糖尿病並分析其發病原因,相關激素的產生部位,指出其治療辦法。這些問題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在課前透過查詢資料來獲得解答的。這個過程是一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這種新穎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輕鬆、牢固地掌握激素調節的知識點,另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到了一些醫學的知識,包括疾病的機理和治療方法、感受了做“醫生”的樂趣,使學生認識到醫學與生物聯絡緊密,生物是一門非常有意義的基礎學科。我們發現這種聯絡實際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記憶深刻。學生很樂意聽到老師講一些生活中的故事,我想在以後的講學中應注意多給學生講一些生活例項,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並應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讓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在本節課也注重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透過該堂課的學習,我們對疾病的產生根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瞭解到病人的痛苦和無助,體會到他們的不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心,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探索治療疾病的辦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時,這堂課也使得學生們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們保護身體,鍛鍊身體的意識。
在最初上課時,內容處理得不夠好,老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知識點未能完成,經過我們學科組老師的共同努力,最終在教學設計上取得了突破。課堂時間安排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3
本來是示範課,但是一點示範的作用都沒起到。深感慚愧!
激素調節一節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也有點生疏。所以在處理的時候,我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多準備一些形象、生動、而又具體的圖片,並多聯絡一些生活中的例項。儘量讓學生參與進來。進行過程式教學,這樣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
本節課在以下知識上採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是內分泌腺的介紹,用對比的方法,記住內外分泌腺的區別,在進一步講激素的作用,這個是重點我先讓學生討論,然後再明確並在此多花費時間讓他們和生活聯絡起來。激起他們的興趣從而熟悉激素的作用。最後再講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的聯絡。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由於課件的底色沒配好,學生也是20多天沒給他們上課,乍開始配合不默契,所以一開始就沒進入狀態。有些緊張了。後面的課除了將知識講到,沒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學生參與的少。
總之,由於時間的倉促,臨時改變課題,準備不充分我覺得講的很不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充分準備的仗!!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教學形式多樣,有利於吸引學生的興趣。如:在介紹內分泌腺的時候,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及多媒體課件,在講授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係時,我播放了一段影片資料。在進一步講激素的作用,這個是重點我先讓學生討論,然後再明確並在此多花費時間讓他們和生活聯絡起來。
2.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很高,主動性很強。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課件顏色底色太暗,後幾排的同學看的不是很清楚。
2.由於時間倉促,所以學生討論環節給予學生的討論時間太短,且後面的課堂檢測環節沒有進行,因此,舞法及時地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3.匯入環節中,有些學生沒有準備好照片,所以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不過後來的環節,學生的參與性還是比較好的。
總之,由於時間的倉促,準備不充分我覺得講的很不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用心做好充分的準備。不打無充分準備的仗!!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5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本課設計比較好地落實了既定的三維目標,學生思維活躍,發散性較好,教師又能用適當的啟發和疑問引領學習活動沿著一定的主線進行。學生能夠將正在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絡,解決了不少困惑,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問題。整節課氣氛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很好,較好地實現了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體現了學生主體性。
本節課主要運用了藉助於資料分析的探究性教學。以胰島素的發現過程為載體,瞭解內分泌腺的特點,避免了以往教學中將難以理解的概念只通過讀圖等方式傳授給學生,看似啟發實際強加的概念教學,效果比較理想。激素和內分泌等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是,對其作用瞭解的卻比較片面,與人體的其他生命活動相比,激素和內分泌等知識也顯得有點抽象。在教學中,選用大家熟知的現象,引出現象背後隱藏的科學知識,透過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瞭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然後再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6
學習依賴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句話是我這次推門課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我透過實物和諸多生活例項進行講解,課堂比平時生動了很多,但是有些生活例項,本來是很平常的現象,但是學生都很難去理解。歸根究底就是缺乏生活經驗,沒有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的眼睛。
本課內容我透過分門別類的方法來講解在各種條件下的生長素分佈問題和植株的生長狀況,當堂例題和當堂練習的效果顯著,都能掌握做題的基本方法。亮點在於白板的實物投影使用和學生代表講解習題。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調動基本到位,但還需要修改完善,用更多的獎賞措施鼓勵和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物作為一門實用課程,和生活貼近度是最高的,學好生物的前提就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隨著電子時代的進步,學生們對手機和電腦的應用只侷限於遊戲、追星、花邊新聞等,沒有正確運用手機等高科技設施服務於學習。學生回家後對生活中的現象司空見慣,甚至無視,對生活冷漠,不能發現生活中的智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盡可能的將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學生,用更真實的眼前的現象說話,併發掘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關注。
享受生活,並不是只享受她風花雪月的輕鬆,也不是隻享受她詩來歌往的唱和,有時,我們也會像一棵聳立在峰頂的松樹,經受那漫長冬季裡風搖冰壓的磨礪,如果在這樣的歲月裡,還能用自己的斷枝作筆,在大自然的扉頁上寫下充滿激情和靈感的生命之詩,那麼,你便已悟透了生活中真諦,便已成了一個生活的真正的享受者。
迴歸生活去感受真正的生活吧!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無論是引課還是授課都以問題探究為出發點,以問題串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從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到接受新知識的學習,教師設定一系列有效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看書、討論及相互交流,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反思如下:
一、巧妙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動腦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以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兩重性為主線,適時創設問題情景:分析說明水平放置的植物莖的背地生長和根的向地生長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討論,進一步加深對生長素及其生理作用的理解。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採用圖表分析法,透過曲線分析培養學生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透過問題的逐步深入,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領悟植物激素間的聯絡與區別,學會從系統的角度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
二、本課題與生活實踐聯絡非常密切,始終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設計思路,不斷為學生創造具體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親歷其中,得到體驗,有助於學生理解植物激素調節的作用機理,並且在此過程中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由於本節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並在此基礎上注意實施主導作用。如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資訊、學習用結構圖的形式表示過程;再如關於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透過展示根、芽、莖三器官的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係曲線圖,幫助學生理解兩重性就是生長素濃度高時起抑制作用,生長素濃度低時起促進作用,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基本的生物學學習技能。
四、課堂上注意講練結合、當堂檢測,檢測題以近年的一些較簡單的高考題為主,藉此鞏固新知識,並培養他們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五、問題:
1、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有待加強,理解教材能力較差,對問題思考還抓不到主要方向,往往是顧及了細節還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影響了對問題的思考。
2、課堂略顯呆板,尤其是回答問題的活躍程度不夠。
這些缺點有待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引領盲生走上自主探索生物學的道路。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8
《激素調節》一節的考試等級要求為b級,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考點主要集中在動物生理方面的經典實驗,經常透過實驗設計、實驗評價等形式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而且還經常與人體穩態等內容結合起來進行考查。
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利用列表比較的形式,全面複習了人和高等動物體內主要激素的名稱、化學本質、產生部位及生理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很重要,但是已經在血糖平衡調節中進行了詳細複習,所以略過。重點複習了促激素釋放激素、促激素、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尤其是甲狀腺激素。結合關於甲狀腺激素分泌失調症、甲狀腺激素飼餵小蝌蚪實驗和成年狗、幼年狗切除甲狀腺實驗,複習了甲狀腺激素的三方面重要作用,學生比較感興趣,透過練習檢測學生掌握情況也比較好。在課本中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的基礎上,推廣獲得了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並透過光照對於雞產卵量的影響,考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
由於本節內容涉及實驗考查較多,因此在教學中給學生系統補充了研究動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幾種常見方法:切除法、移植法、飼餵法和注射法,並結合具體的實驗設計進行了分析鞏固。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所研究激素的化學本質、實驗變數的確定和控制問題。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9
《透過激素的調節》是生物課本人教版必修3中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這一節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
1.描述動物和人體的激素調節 。
2.運用建構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
3.討論在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中,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
4.探討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作用。教學重點為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血糖平衡的調節。 教學難點為激素調節的例項分析。資料分析“促胰液素的發現”,不僅蘊含了科學發現的思想與方法,而且透過分析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模型建構活動,不僅有助於促進學生對血糖平衡調節的理解,而且有助於認識模型建構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5.我們學校學生基礎差,學文科的學生多,對於文科班來說,現在生物不用參加高考了,考試的壓力相對小,課堂上分析更多的不是知識點,而是方法的引導和能力的培養。對於文科班,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讓他們學習生物,畢竟生物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老師的狀態會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只要老師的狀態好,學生也能積極配合。
《透過激素的調節》是這樣設計的:設計時,我先刪掉了模型建構活動,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浪費時間,也不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首先介紹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介紹時注意闡述科學家的思維過程,然後透過馬拉松比賽設計了四個問題引入血糖平衡的調節,接著設定人處於寒冷環境的情境,引入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我講述完後,還分別請同學用自己的話陳述這個過程,最後透過四個資料分析總結激素調節的特點。結果證實我的更換是有道理的,同學們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
現在我校在教學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參與、合作。因此我在設計《激素調節》時,注重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有關例項及圖片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平時沒有見到一些症狀也就迎刃而解了。上課時,教師學會傾聽,把注意主要放在學生身上,學會及時作出合適的應答(包括評價、追問、啟發、判斷、組織等),透過多向互動作用,推進教學過程。學生動起來了,絕對不意味著教師無事可做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要在收集處理這些資訊的水平上,只有也應該由教師來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動”,透過教師這一層面的“動”,形成新的、又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
總之,備課是常備常新的,我們要能靜下心來,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就是多反思,就會有很多新發現。所以我認識到教育的確是一門學問,需要研究,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學習。
《激素調節》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內分泌腺的提點以及內分泌器官分泌的 激素及該激素的作用。現在,內分泌、激素已經成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熱門話題,抓住這一點,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說出內分泌腺的特點。
2、瞭解激素的主要種類以及作用特點。
3、說明激素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作用。
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以及胰島素的生理功能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對於重難點的突破,我採用的是分析模擬的動物實驗以及各種病症圖片的對比觀察,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我利用學生現在處於青春期人人都愛美的心理特點,從“青春痘”這一敏感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內分泌腺以及內分泌系統,比較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區別,然後再利用侏儒症和巨人症的對比圖片以及資料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出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以及生長激素可以促進人體生長的作用,從而進一步嘗試推測出生長激素的臨床應用,如侏儒症患者早期每週注射幾毫克的生長激素,可使生長速度顯著增快。對於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幼小生物體的生長髮育,這有別於生長激素,利用科學家做過蝌蚪的實驗來證明,進而引導學生討論,孕婦食物中缺碘,會對胎兒造成什麼影響?關於胰島分泌的胰島素,這一知識點,我利用現在我們身邊日益增多的糖尿病來引導學生歸納胰島素的作用以及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最後,讓學生明確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的關係,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本節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絡較多,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結合聯合體的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我在教學中,還讓另一個班學生先收集教材以外的幾個事例,初步形成一個印象,然後,對比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嘗試瞭解什麼是內分泌腺,與前面所學的消化腺有什麼異同。 這樣得出的結論,學生記憶會比較深刻。在進行後面的內容時,學生接受的就比較好了,比在前一個班的效果要好。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垂體,甲狀腺和胰島分泌的激素與缺乏時的身體表現,學生基本可以正確理解,效果比較好!
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方式有兩種,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二者緊密聯絡,互相配合,共同調節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