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和磁》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篇1
1、要從“思維”角度去組織教學
A、關於為什麼要增加探究磁能否產生電的理由說明。“電和磁”這一課是重演科學史上著名的發現電磁現象的過程,因為在奧斯特發現電和磁之間存在著聯絡之前,電就是電,磁就是磁,互不相關。所以我認為要探究電和磁,就是要探究它們之間存在著怎麼的關係。如果磁能產生電或電能產生磁,都可以說明電和磁之間有聯絡,假如磁不能產生電,電也不能產生磁,那它們之間就不存在聯絡。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時,先讓學生探究在電路中用磁鐵替換電池,小燈泡還能亮起來了嗎?學生當然不可能發現這樣做,小燈泡也會發光。但沒有關係,我們沒有發現磁能產生電,但能不能發現電能產生磁的證據呢?接著繼續探究。也許你會認為我多此一舉,但我認為從思維邏輯性角度,這樣做還是有必要的。
B、關於對指南針偏轉的原因分析。指南針偏轉的原因很多,我們用手一碰,指南針就會轉來轉去。如果用沒有外殼的指南針,只要一吹,指標就會偏轉。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首先選擇了有外殼的指南針,排除吹氣的方式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干擾;然後,規定手不能碰到指南針。剩下來分析就好辦多了。學生說磁鐵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追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複習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當學生說鐵釘也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追問為什麼?目的是讓學生複習“磁性”的概念,更是為通電導線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解釋做準備。因為導線是銅的,不是鐵的,為什麼指南針會偏轉呢?引發學生的思考。
C、關於怎樣使指南針偏轉的現象更明顯的思路。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要適時給以引導。當提出有什麼辦法能使實驗現象(指南針偏轉現象)更明顯時,學生可能一時無從回答。這時老師稍加點撥就可以讓學生找到新的思維路子,從電流角度去想一想,從導線角度去想一想,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
2、要從“能量”角度去組織教學
“電和磁”是“能量”單元的第一課,站在“能量”角度看,本單元從“電和磁”開始引入,電能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一直到第6課“電能和能量”才正式提出“能量”一詞,到第7課“電能從哪裡來”研究哪些能量可以轉換成電能,到第8課“能量與太陽”一課對能量進行拓展,煤、石油、天然氣中蘊藏的能量和太陽能的關係。電磁現象在本單元中是作為一個重點進行研究的,它的研究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們要關注電磁現象的每一個細節,如偏轉,偏轉的角度,怎樣偏轉?通電時怎樣?斷電後怎樣?因為斷電後指南針要轉回原來的位置,也會動。有的學生就會認為通電、斷電都會偏轉,那就說明與電無關了。所以要學生透過討論明白,斷電後的轉動是指南針要回到原來的位置,不是發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轉。
3、要從“單元”角度去組織教學
“電和磁”這一課的最後一個活動是用線圈和指南針檢測電池,這一活動如果僅從“電和磁”這一課來說,我個人認為可要可不要。因為前面學生已經透過實驗發現了電能產生磁,電和磁已經從互不相關到互相聯絡了,我們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已經完成了。但從單元角度,本單元在第7課“電能從哪裡來”中轉動小電動機,小燈泡沒有亮就是沒有發出電來嗎?如何檢測是不是產生了電流?就要用到線圈和指南針的檢測方法,所以在這一課安排檢測“廢電池”活動就顯得很有必要了。因為它一來可以對這一課的學習知識得以運用,二來可以為後續學習做準備。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篇2
小學科學教研員來我校檢查工作,我執教了《電和磁》一課,我發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材料,為課的進行提供了保障。
我覺得自己較滿意的地方:每個學生都經歷了組裝電路和觀察電能產生磁的現象以及增大電流和增加線圈能是磁性增加的做法;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鍛鍊;引導學生由現象思考電和磁之間的關係,有個學生說有密切的關係,我進一步啟發:“具體什麼關係?”在我的耐心引導下學生終於明白了這種現象是說明電能產生磁。然後我引導學生思考讓磁性增大的做法,這樣把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我留給學生的活動時間是非常充分的,特別是組裝電路時花費的時間是較多的。我引導做短路實驗時特別強調要小心、快,不能長時間接在電路上。最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用線圈測試電池是否還有電。
我認為不滿意的地方:學生彙報時的時間太少,學生彙報的.人數較少,只是極個別學生在積極回報,其他學生做的很積極,但是彙報不積極參與,在測試電池是否還有電時,有走過場的跡象,因為電池都還能使燈泡亮起來,所以用線圈測試有點多餘。
每節課都是許多的遺憾,正是這些遺憾才促使我們去進一步完善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課堂設計要嚴謹,防止再出現走過場現象,電路應該自己在課前每個都檢測一遍做到萬無一失才好。做好材料準備才可能上好科學課。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篇3
本課作為能量單元的起始課,目的在於透過系列活動,使學生認識電和磁的關係,瞭解電能生磁的科學概念,為後續教學作好鋪墊。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學生回憶指南針的磁針靜止後的指向,再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使磁針轉動,(磁鐵和鐵)。最後在介紹奧地利的故事,讓學生組裝一個小電路,同時還回憶“指南針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偏轉”,這對指導學生自行分析“電能生磁”是有幫助的。
在“通電導線和指南針”活動中,一定要強調“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靠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指示方向一致”這一條,可以藉助實物投影儀畫一下,幫助學生明確此操作要求,這樣在實驗中才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實驗現象。在活動中,還要強調觀察斷開電流時指導針的變化,透過反覆通、斷,對比指南針的變化,有助於學生對現象的思考與分析。
《電和磁》的教學反思 篇4
在前一課《能量的轉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電和磁之間的能量轉化。本課主要活動有三個:第一個活動是讓通電導線靠近小磁針。這個主要以教師演示為主,讓學生了解電和磁之間是可以進行能量轉化的。
第二個活動是製作一個電磁鐵。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計劃,然後再分組實驗。分組實驗過程中也沒有規定線圈纏繞的方向和電池的方向,這樣各組製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兩極就很可能極性不同,為第三個活動做了鋪墊。
第三個活動是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這個實驗也不難,因為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不同小組製作的電磁鐵釘尖、釘帽的南北極有所不同。從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課後自己去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小學科學課標中已經明確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業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注重的是學生是否獲得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參與科學學習活動是否主動積極,是否持之以恆,是否實求是,提問是否恰當,設計是否合理,表達是否清晰,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怎麼樣,動手能力怎麼樣,同伴之間合作的能力怎麼樣,而不要強調小學生科學探究的結果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