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教學反思範文

《傷仲永》教學反思範文

  語文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文言文教學的字詞落實部分常是老師大包大攬,談不上自主、合作學習。老師們的理由是:中考120分中只有文言文12分、默寫10分是課內的,其他都來自課外,如果說課內部分是可感的小石粒,課外部分則是飄渺的空氣,只有老師的包攬才能保障學生能緊握小石粒,落實得準確、到位。

  《傷仲永》是一篇自讀文言文,註解豐富,內容淺顯,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透過自學、同學的'合作指點、老師的釋疑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我們備課組擬定為兩個課時,在以下方面讓學生放手學習:

  1.放手讓學生藉助工具書、註解討論落實字詞。

  整個第一課時,我們沒有涉及課文內容,讓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字詞問題。學生受阻部分集中在詞類活用上,如“父異焉”中的“異”,“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等,其他字詞問題不大。

  2.放手讓學生合作解疑。

  學生在落實字詞過程中碰到的阻礙,我們沒有急於給出答案,而是讓小組討論,學生首先解決了“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明白名詞帶了賓語,名詞要活用為動詞,帶著這種認識,學生解決了類似“父異焉”中的“異”這種意動用法。

  3.儘可能讓學生多讀。

  文言文語感的培養在於誦讀,第二課時,每個環節我們都安排了朗讀。朗讀中思考方仲永變化的過程;朗讀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朗讀中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精妙,不同梯度的問題帶動著不同梯度的朗讀,兩節課下來,學生基本能背誦此文。

  4.讓學生聯絡現實談感悟,培養刻苦精神。

  本文極富教育意義,特別是對於初一學生,培養其刻苦思想很是必要,在學生理解了中心後,聯絡現實談感想,能深入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

  學過此文後,在小測中,學生的字詞檢測做得比較好,化解了我們課前的擔憂。

  不足之處,語文課堂需調動每個學生的情緒體驗,讓每個學生動手解決問題。但由於學生基礎、學習動力相差太大,個別學生不願參與課堂,也有一些學生熱衷討論,但不願動筆記下重點,留下課一下什麼痕跡都沒有的憾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