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與歌德》教學反思
《貝多芬與歌德》教學反思
在《貝多芬與歌德》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能從比較淺顯明瞭的角度來看貝多芬與歌德。作為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也有自己比較鮮明的性格特點,所以,我從貝多芬與歌德的畫像分析性格出發開始匯入,然後列舉兩人的關係,以歌德是貝多芬的偶像,貝多芬是歌德粉絲這一比較現代的詞來簡述兩人的關係,然後留下一個疑問,成年時的貝多芬比歌德‘傲氣’,請學生填詞,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下來以故事來加強兩人的性格特點,得出貝多芬比歌德更有傲氣這一事實。這一環節我覺得是教學開展比較好的地方。
而在歌曲《土撥鼠》的教學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生音樂基本功的長期訓練積累的真正意義了,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在識譜、節奏、演唱、歌曲的處理上都表現出很好的水平,這與我一直以來對於學生音樂課堂求真求實這個方向努力的.結果,以至於六年級的學生在這一階段,音樂水平應該有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當處於高年級的學生日趨走向羞於自我展示的年齡階段,簡單的唱唱跳跳已經不是他們的長項時,長期積累的音樂技能技巧就該是他們的殺手鐧了。
本課還要求透過對歌曲的學習來對大小調進行辨別,我結合小博士引出歌曲大小調的分辨方法,以歌曲結束音的不同來確定,簡單明瞭,同時得出大調明亮,小調暗淡。但是,這也只是概念上的不同,學生能透過聽來辨別才是六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所以,我安排的和絃、旋律、旋律綜合這三個專案的大小調色彩對比來訓練學生的聽力,以實際音效來對比聽辨,在實際課堂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我在這個環節還拓展了一下,就是在聽過大小調後,同學們覺得大調和小調那個更好聽。開始學生意見不統一,有的說大調好有的說小調好,所以,以實際譜例為依託現身說法,得出大小調無好壞,關鍵是歌曲的情感需要什麼樣的調,以便更好的表達歌曲情感,展現音樂魅力。我也隨便引出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只要發展的方向是對的,對生活有目標和希望,還是會取得一定社會價值的。同時也藉此次課擴寬學生的欣賞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生活。
本課的結尾也是我考慮很久的事情,怎樣結尾才能達到實際意義,我最終決定以史上音樂家的展示來結尾。因為,在這個流行音樂佔據的時代,適當把學生引向嚴肅音樂,對學生未來的欣賞層次,人生觀和世界觀都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為達到以上目的,我在教學中運用設疑法,對比法,鞏固法等教學辦法,力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用比較通俗易懂的道理去教給學生知識。完成教學目標。當然,本節課也有大家比較爭議的地方,例如課題的制定,學生直接去識譜是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如何引導會更好等都是課後需要教師思考的地方。也有待同行們給予指導和幫助,在切磋中做到資源共享、達到共同進步的美好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