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數星星的孩子》優秀教學反思

長春版《數星星的孩子》優秀教學反思

  《數星星的孩子》是長春版小語二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名人小時候的故事”為主題。本文介紹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的故事。故事引人入勝,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而言,會對課文更感興趣,所以本次年組教研課選講此文。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時間3課時,本次授課是第一課時,根據“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和學情,先學後教環節分四步完成,結合實際教學簡述教學情況:

  全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朝”,會寫“苦”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比較簡潔的.話敘述課文的主要內容。3、提高學生快速識字能力。教學重點及學習方法為多種方法快速識字。教學過程中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在時間和識字方法的把握上也充分體現這一點。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識字上,如何讓二年級學生“自主、快速、多種方法”識字,也是目前我們應關注的問題,基於自身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把“把多種方法快速識字”作為本節教學重點,把如何更好地把“課文讀通讀順”作為本節教學難點。教學時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比誰說得準。將讓學生的初讀課文設計為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內容,這樣設計一是因為本節識字量大,任務重,二是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讀文能力,無需在此環節上浪費時間。透過實際教學發現效果較好,學生能認真聽,能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敘述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步比誰認得快。此環節學生在自學時有的自己認字,有的同桌互學,有的小組利用卡片互相識字,學生學得認真,也較有興趣。在檢測環節既有單字組詞認讀,又有生字迴文認讀;既有詞語的再現認讀,又有生字的區別運用。利用課件加以呈現,形式多樣、新穎,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就連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表現也很出色,課堂上學生參與面廣,回答積極踴躍,既出人意料,又令人高興。

  第三步比誰讀得順。從被提問的學生來看學生的讀文效果有所提高,但這並非代表全班水平,今後還應加強學困生的朗讀提高工作。

  第四步比誰寫得棒。透過檢測發現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將字寫得規範,寫得較美觀。

  不足之處:

  識字檢測環節預設時間約10分鐘左右,但實際檢測時間略長,導致寫字和課堂目標檢測略顯匆忙,有應付了事之嫌,在今後教學中不但要注重課堂的預設,更應關注課堂的生成,已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