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彎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反思
《抵抗彎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思路很清晰從觀察屋頂的橫樑和柱子引出課題《抵抗彎曲》,引出研究抵抗彎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關,接著設計實驗研究紙梁的抗彎曲能力跟紙梁的寬度與厚度的關係,分析資料發現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紙梁的抗彎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橫樑使學生明白橫樑為什麼要立著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紙的寬度、厚度與抵抗彎曲能力的實驗。難點是對科學實驗變數的識別與控制和運用曲線圖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對於重點的把握,我注重學生實驗前的充分探討,大部分學生都順利發完成實驗,發現了紙的寬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紙梁的抗彎曲能力。 對於難點的攻克,我卻花了比較多的心思。科學的課堂應該是科學探究的課堂,在科學探究中學生是主體,在上這個課之前,我也曾經跟學生一起來探討對比實驗中的定量和變數問題,發現單純的探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造成我牽著學生,淡化了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基於這個原因,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這樣一個挑戰環節:在講臺上用兩個磁帶盒和一個紙條搭了一個橫樑,請學生上來挑戰,在老師搭的橫樑的基礎上只改變一個條件,讓自己做的橫樑比老師做的抵抗彎曲能力更強。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在挑戰過程中認識到了影響橫樑抗彎曲能力的因素,為後面變數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個基礎,教學難點就自然攻破了。
這個課我著重於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和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宗旨是體現科學探究體現學生主體性。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1、挑戰環節雖然起到攻克教學難點的作用,但所花的時間可以稍微縮短,上來挑戰的學生兩個就夠了。2、電子白板的運用的確讓課堂更加生動,為師生互動搭建了橋樑,但我只讓三個小組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寫在白板上而忽視了其他小組的實驗回報。3、在挑戰環節時間縮短的前提下課堂中的兩個實驗都可以讓學生參與。同時這堂課也讓我知道在以後課堂中應該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變得生動、充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