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語文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里》語文教學反思

  這是小學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根據修訂後的大綱精神及新教材編者的意圖,要著重抓識字教學和朗讀、背誦指導,對詩句內容的理解不作要求。我初次備課時沒有充分解讀教學要求,所以在教學設計中發生了重難點偏離,並且教學內容安排上過於繁雜,並不適合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師傅的指出和幾次修整之後,將教學重難點轉移到了識字教學中來。課後與師傅進行交流後發現存在問題如下:

  1教學應當就像一首流暢優美的曲子,雖然有不通的章節,但是它們卻是渾然一體的。而我的課堂中明顯地將教學分成了幾個部分。比如先複習舊知,接下來學習識字,最後學習寫字。這樣的課缺少美感,更多的是機械和呆板。教學設計中必須注意過渡語的設計,注意每一個環節的連貫性。

  2教學中“放手”得不恰當。我們的教學總想透過老師的`引導來使學生得到感悟,收穫知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這樣。在識字教學中,原本設計的是給生字找夥伴(組詞)。但是學生們很容易地將幾個同音字混淆。如:“裡”組成了“狐狸”。這一方面說明教師的教學這個字不到位,另一方也說明這裡並不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的地方。應當明確地告訴學生這個是“裡面”的“裡”,也可以跟著老師念讀幾遍。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對字的理解,且印象深刻。

  3學生缺少傾聽。所有人都知道一個不會傾聽的人永遠不會有進步,坐在課堂裡的學生這點有為重要。但是知道規知道,怎樣讓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傾聽卻是教師所要引導的事情。師傅建議說:“這一點重在評價!”當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時,評價的重心應當放在其他的孩子身上。“老師發現×××真是個會傾聽別人的孩子,老師在這裡要表揚他。”這樣反反覆覆幾次以後,學生知道了認真聽別人說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便會認真起來。久而久之這種行為習慣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