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塞翁失馬》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塞翁失馬》教學反思

  在上這一節課之前,我曾設想著用最簡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我想既然是古文,又是一則寓言,我就採用了“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透寓意”三大板塊來完成。怎樣讓學生能輕鬆讀懂字音、且又能“動”起來?我是這樣做的:先讓一名學生起來朗讀課文,然後讓其餘的學生指出需要糾正的字詞,老師再補充學生點不到的重點字詞,齊讀字詞,再齊讀下課文。這樣就完成了第一板塊。但在實施起來,能主動起來糾正字詞的只有兩名學生,我只能幫著提出其他的字詞,感覺學生對於這樣的糾正沒有激情。接著我讓他們劃分句子的節奏,先教學生劃分第一句,然後按方法再劃下去。這一小塊費了好多時間,導致下面的的“讀透寓意“這一板塊我只是淺點即止,沒有引導著學生深入體會。課後我也覺得這一小環節確實做得太多餘,指導老師們都認為只要學生讀書沒有破句錯句就不必要去劃分節奏,我純粹是為了劃節奏而去劃節奏。我覺得劃節奏這一小環節要是處理得合理,下面的教學我會做得好的。

  “讀懂寓意”第二板塊,我採用了“合作交流”提出質疑的方法,讓學生透過三條求助熱線“1、註釋或工具書2、同學3、小組長用紙條的方式記錄下來送交老師”來完成。我以為學生透過註釋、工具書、同學和老師解決本文的`文義應沒問題,但討論的時候,學生沒有熱情,漫不經心的,且交到我手裡明確需要解決的重點句子也沒多少,於是解決重點句子後,我滿懷信心,讓他們概據課文內容來弄個講故事比賽,適當加入一些表情及心理特徵等。但講故事這一環節弄不上去,當時我才明白原來他們對課文內容還不夠明白,一名女生上臺講後,男生沒人肯上來,當時時間也差不多了,這一環節就這樣被我忽忽帶過去了。一下子轉到了“讀透寓意”這一環節。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是讓一二名學生說說“禍福之間的關係,它們之間能轉化嗎,是不是一定能相互轉化?”,並沒有深入去探討。

  整節課下來,自己感覺很不爽,覺得哪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彆扭,生硬,自己的語調沒有親和力,難讓學生走進狀態。總覺得學生有些放不開,或許是跟我引導的問題有關,或許也跟我個人魅力有關,或許…,總之,很困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