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即抽象又容易混淆,如何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絡,構建知識之間的網路體系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更是本節課教學的靈魂。

  成功之處:

  1、構建知識網路體系,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在教學中,我首先透過一個聯想接龍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單元的知識來描述數字2,學生非常容易想到2是最小的質數、2是偶數、2的因數是1和2、2的倍數有2,4,6…、2的倍數特徵是個位是0、2、4、6、8的數,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引出本單元的所有概念: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如何整理使這些凌亂的概念變得更加簡潔、更加有序、更加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絡呢?透過學生課前的整理發揮小組的合作交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漸對這些概念的聯絡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然後透過選取幾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評,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整理和調整,最終來完善知識之間的網路體系。

  2、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莫過於教給學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的整理複習中,課前我讓學生把第二單元的關於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進行了彙總,涉及的概念有如下幾個: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特徵,並提出具體的要求:一是觀察分析這些概念,哪些概念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二是根據這些概念之間的緊密聯絡可以分為幾類;三是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可以以數學手抄報的形式來呈現。透過課前的設計,我事先蒐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課件中,讓同學們進行欣賞,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課堂中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後,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本單元的概念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並得出知識網路圖。

  縱觀本節課的設計,就是透過學生的聯想,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並在頭腦中構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從而揭示出這個知識網路圖就是思維導圖。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把數學中的每一個單元進行整理,也可以把每一冊知識進行整理,還可以把小學數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維導圖方法的強大之處,學生在感嘆這種方法的魅力同時,並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其它學科,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整理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單元知識整理中加以運用。

  3、在練習中進一步對概念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在練習環節中,我根據這些概念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目的是以練習促複習,在練習中更好的體會這些概念的具體含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整理的方法,還深刻地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每個知識點的概念理解也更加清晰了,起到了複習回顧舊知識的作用。

  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在展評中不會去評價,只是從設計的美觀上去思考,而沒有從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絡上去進行說明,在這一點上教師還要加以引導。

  2、出現個別學生由於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在開學初學習的,有些知識點已經遺忘,導致出現連最小的偶數是幾都不知道了,因此在學完每個單元后要不間斷的進行知識的鞏固和練習。

  3、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點過於多,練習的時間有些不足,導致基本的練習時間可以保障,但是需要拓展的知識沒有更好的呈現出來。

  再教設計:

  1、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美觀的整理形式只是一些外在的,並不是重點,注意引導學生從數學的本質去思考問題,排除數學本質以外的東西,去引發思考,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2、還要繼續深入挖掘數學的思想、靈魂和方法,用以指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以後學習知識的鑰匙,學會開啟知識的大門。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 篇2

  《倍數和因數》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由於這一單元概念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較多,所以掌握起來較難。我上的.這節複習課分以下四部分。

  1、先從自然數入手,由自然數的概念讓學生總結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又根據生活實際試著讓學生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點名說出什麼數是奇數,什麼數是偶數,是根據什麼分的,這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由偶數都是2的倍數,複習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邊複習老師邊板書,由於大家共同協作,很快找出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然後總結同時能被2、3整除的數就是6的倍數,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隨便說一個算式,說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列舉乘法或除法算式,準確表達倍數與因數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和認識。

  3、隨便給出一個數找出它的所有因數,得出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身。根據因數的個數把自然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複習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20以內的質數。為什麼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任意給出一個數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若是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先說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出錯誤。

  4、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讓學生邊做邊說思路。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是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處是我缺乏個性化的語言評價啟用學生的情感,以後需多努力。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 篇3

  《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裡我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討論交流,學生對自己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老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