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出來了》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太陽出來了》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

  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幼兒的語言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太陽和月亮》,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精練,節奏明快,富有兒童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易於朗讀和記憶,它的文學形式易被小班幼兒所接受。鼓勵孩子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詩歌生動,有趣味性。以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的意境,並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2、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3、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太陽、月亮、小花、小兔、小刺蝟、小雞、小貓等各種動物睡醒和睡著圖片,白天音樂、晚上音樂

  活動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活動難點:

  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 圖片引入,試聽結合,激發興趣。

  1、出示太陽和月亮圖片

  師:太陽什麼時候出來? 幼:白天

  師:月亮什麼時候出來? 幼:晚上

  師:對,太陽是白天出來的,太陽是晚上(夜晚)出來的。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題目叫《太陽和月亮》。(放音樂)(邊念兒歌邊出示圖片)“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鳥睡著了,小兔睡著了,夜晚靜悄悄。。。

  2、詩歌問答。

  師:詩歌題目是什麼?分別叫孩子回答,再一起回答。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花、鳥、兔。白天真熱鬧。白天可以幹什麼?

  什麼時候靜悄悄?大家都在幹什麼?你是怎樣睡覺的?(做動作)

  下面輕輕的跟著老師念兒歌。

  3、怎樣念兒歌

  師:白天真熱鬧,念兒歌應該怎麼樣?臉上呢?(大聲、笑眯眯)

  晚上大家睡著了應該怎麼樣?(輕輕的)

  下面我們大聲笑眯眯的唸白天的兒歌,輕輕的念晚上的兒歌。

  4、動作展示

  師:白天小花醒來了,誰給老師做一個小花睡醒的動作?小鳥、小兔呢?(叫孩子上臺做)

  下面大家起立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有的小朋友光做動作,沒有念兒歌,我們再來一遍,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哦。

  二、

  1、師:白天除了小花、小兔、小鳥,還有誰醒來?

  2、師:嘰嘰嘰,咦?是誰在叫呢?出示睜眼小雞圖片,這隻小雞和誰在一起?太陽還是月亮?這裡還有一隻睡著的小雞,他喜歡和誰在一起?分別放在太陽月亮旁。 太陽出來了,小雞醒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雞睡著了,夜晚靜悄悄。

  3、老師把小雞編到兒歌裡面了,好不好聽呀?

  三、圖片提示,體驗創編。

  1、師:老師還聽到很多聲音,原來他們都在桌子上。小朋友們找一張圖片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誰?

  師:嗡嗡嗡,是誰呀?小蜜蜂在哪裡?還有一隻小蜜蜂在哪裡?兩個孩子上臺。想想兩隻小蜜蜂和誰在一起?

  念小蜜蜂兒歌。

  2、呱呱呱,(同上)

  念小青蛙兒歌。

  3、小朋友們把你手中的圖片放上,想想他們喜歡和誰在一起。

  4、這麼多的好朋友太陽月亮好搞笑呀,我們一起帶著動作把好朋友念出來吧?

  活動反思

  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了遊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環節層層深入,課上用時超出孩子規定範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