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及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及反思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同時“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載體是文字,對話的主體是師生、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對話又是一個積極建構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間、生生間相互啟發、提高的過程。因此,本教學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以文字語言為依託,積極搭建“對話”平臺,觸動情感,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尊重其獨特體驗,感悟文中至真至純的情懷。

  【教材簡析】

  課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裡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絡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透過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裡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激發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裡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難點】

  聯絡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剪紙實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匯入教學

  1、激趣匯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姥姥的剪紙》。(學生齊讀課題,師點評。)欣賞激趣。多媒體配樂出示優美剪紙圖片,學生欣賞。再出示剪紙實物,學生傳看。(學生交流欣賞後的感受。)

  2、回顧討論:姥姥的剪紙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交流)

  二、學習課文4-6小節,深悟高超技藝

  1、(過渡)課文中說,姥姥的剪紙技藝深入人心,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做上標記、批註等。

  2、自讀交流。預設:

  相機出示:“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 ‘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1)你能具體說說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姥姥的`神奇嗎?

  (2)此時,你的腦海裡浮現出怎樣一幅“喜鵲登枝”圖?

  (學生自由說,引導理解“形象生動”和“無可挑剔。)

  看到姥姥被蒙著雙眼也能剪出如此生動形象的“喜鵲登枝”,我的心情一定是的?你能讀出這種驚喜嗎?

  (指導朗讀,讀出姥姥的技術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我服了,可是還找藉口,我怎麼說的,姥姥又是怎麼說的?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

  相機出示:“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裡偷著往外看了!’‘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頭點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4、從這段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姥姥神不神?看著這栩栩如生的剪紙,你有什麼想要問姥姥的嗎?

  結合學生回答,引讀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1)引讀“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指名說。

  (2)姥姥的剪紙技藝是天生的嗎?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引讀:姥姥就是這樣——(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這就叫做(“熟能生巧”)。

  (3)你自己的生活中有“熟能生巧”這樣的體驗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

  5、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除了經常練習,熟能生巧,還有什麼原因呢?

  相機出示:“我看慣也記牢了姥姥剪紙時身心入境的神態,那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悅耳之極。”

  姥姥剪紙是什麼神態呢?指導結合插圖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態。

  6、有感情地齊讀這一部分。

  三、學習7-12小節,體味祖孫情深

  1、(過渡)姥姥的剪紙不光惟妙惟肖,還能表達情意呢,默讀課文7-12小節,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感動的地方畫出來,批註自己的感受。

  2、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學生自由說。

  相機出示並引讀:“密雲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裡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簷下。”

  (1)這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有一個字卻用得很傳神,你認為是哪一個字?(拴)

  (2)是用繩子拴嗎?用什麼拴住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推薦同學說。(用剪紙把我拴在屋簷下,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姥姥的剪紙竟然有這麼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擋得住游泳的誘惑!可見姥姥的剪紙技藝多高啊!

  3、你們能讀出作者對姥姥的感情嗎?指讀,齊讀。評價。

  (1)從哪些句子的字裡行間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你來讀,要讀得讓我們真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拴住作者的是什麼?開始,姥姥是用剪紙來“拴”住我的心,從那時候起,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紙技藝多麼高超啊!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異——引讀——(相機理解省略號的作用。)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無論形象怎麼改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引讀——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從此段話中你體會出作者飽含了什麼感情呢?(讚美、依戀)

  (3)想走進這溫馨的盛夏午後嗎?指導朗讀。(生自由對讀。)

  (4)請學生表演讀?(師生共同點評:他們表演得怎樣?你們感覺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嗎?)學生再齊讀。

  5、哪一個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纏)

  “我”怎麼纏的?可能有哪些動作,說了哪些話?來,把我當姥姥,你來纏纏我。(師生表演。)

  交流:從我們的表演中你更能體會到什麼?

  四、學習13小節,再悟濃情

  1、(過渡)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雲多雨的盛夏,後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但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引讀寫剪紙的語句)

  2、誰再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麼名兒?

  3、這頭定定站著的老牛,你從她的眼神中讀出了什麼?(思念、期望、回憶、關愛)期待什麼?對身處外地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身體……工作……家庭……)

  4、誰願意再滿懷感激地讀一讀寫這幅剪紙的句子?

  5、後來“我”越長越大,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指名讀。學生交流自己的感悟,討論兩個“無論”的表達作用。

  6、你能想象到,他還會夢到什麼?(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五、總結昇華

  1、說一說。此時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當你又憶起與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剪紙,會對姥姥說些什麼呢?

  2、寫一寫。同學們,也許在生活中,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並沒有一手令人嘖嘖稱讚的絕活,但是他們有著和文中的姥姥一樣的永恆的動作,永恆的愛。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樣,用手中的筆把那美麗的瞬間變成永恆的記憶呢?(寫出他們令你感動的瞬間。)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繼續完善小練筆。

  【板書設計】姥姥的剪紙

  心靈手巧熟能生巧

  拴——纏

  牽掛 ↓ 期待

  情

  【參考書目】參考書目為4號楷體,

  【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她手裡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備課時,我感覺文中的姥姥其實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彷彿從字裡行間分明能看到我們自己慈祥、勤勞的姥姥,我想孩子們也應該有這種感覺吧,於是我決定抓住“情”字不放。文字中的“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的載體。在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教學時,我帶領學生抓住這兩根一明一暗的主線,努力地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

  在前一課時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裡,我透過讓學生朗讀,結合關鍵詞句談體會,感受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感受那麼多人喜歡姥姥的剪紙,稱讚姥姥的剪紙,作者當時內心的自豪與驕傲,體會姥姥剪紙為什麼那麼“神”。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由學生已知的姥姥的高超技藝引入學習,一方面引導學生還能從哪些方面發現姥姥的心靈手巧,技藝高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探究為什麼姥姥的剪紙水平那麼高?把同學們引向本節課重點的學習。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討論姥姥為什麼能“熟能生巧”,鼓勵學生聯絡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這一句話。學生找出了相關語句“數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並且列舉了很多生活例項,諸如電腦打字、打算盤等等,氣氛活躍。悟出了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從而解決了這一教學重難點。

  在後面的教學中,我努力以“情”引領,體味祖孫情深。抓住“拴”“纏”“期待”等字處理文字,我認為也較為到位。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裡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簷下”的“拴”,引導學生體悟“拴”的傳神,理解“拴”的含義。再學生透過充分的分角色朗讀和討論明白:無論怎麼剪,無論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麼改變——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這樣順其自然,學生就會明白牛代表什麼,兔代表什麼,從促進理解其中飽含的“情”。

  我還透過和同學表演作者是如何纏住姥姥為她剪紙的?引出剪紙怎樣“拴”住了上學前的“我”,拴住了作者的什麼?只是拴住了作者的人嗎?只拴住上學前的作者嗎?……加深領悟祖孫倆那濃濃的“情”。最後一幅剪紙,透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鼓勵學生聯絡實際進行說話練習,感受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天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溢於言表,從而解決了對於“期待”的理解。

  教學中也存在諸多遺憾。特別是對於“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這些詞語的處理上有些倉促,只是簡單跟學生交流了這些詞語和作用,但不夠深入。再者,在深研教材,總體把握上我還需要下苦功,因為在教學中我還不能遊刃有餘的把學生真正的帶進文字,有時候僅僅是在文字的邊緣遊離。以後教學中對每篇文章的語言都要進行精心揣摩,即使是一個標點、一個字也不能忽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得引導學生學習、感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深知:雖然帶領學生學習的這一課結束了,但是我自己的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的課堂永不結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