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篇1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文質兼美的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它把積極的情感寄寓在新奇的聯想和想象中。本次教學我注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環境下自由地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欣賞詩歌,進而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主要的地位,透過齊讀、自由讀、指名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知詩歌的內容。在初步領會詩歌的內容之後,我安排學生自由談論自己不理解的詩句,並在班上交流。在此基礎上在進行聯想與想象的訓練,透過個別有代表性的問題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並在這種聯想與想象中體驗語言的魅力。
本次教學有以下的成功之處:
(一)採用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匯入語——
“同學們,我們平時看見的街市上一般會有什麼?”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為整節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多種教學形式。
在授課時,我不僅給學生展示幾幅與星空有關的圖片,還讓學生把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用筆畫下來,並在小組裡進行評比,也讓學生自由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不足之處:
(一)朗讀指導不夠。
詩歌的朗讀無疑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學中我對詩歌朗讀的指導往往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在到底是採取生評還是師評這一問題上我猶豫不決。學生點評朗讀表面上體現了新課標以生為本的精神,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學生點評大多是“有情感”“沒情感”“很好”等空洞的言辭,沒有一個具體的評價,因而朗讀的學生在朗讀水平上還是原地踏步。如果是教師直接點評,學生就會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或許教師平時在授課時應該教會學生點評朗讀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點評起到實際效果。
(二)在對個別問題的引導上有所欠缺。
例如,在對詩歌主題——“文章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進行引導時,對詩歌的背景的講解不夠深入,學生理解起來不夠透徹。
(三)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方面做得不夠。
我安排了讓學生自由提出疑問的環節,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多,只有個別學生提出了諸如“‘那朵流星’的‘朵’字如何理解?”這樣的詞語層面的問題,對深沉的問題諸如“為什麼課文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和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所不同?”這類的問題卻沒有學生髮現。今後還需要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這一點上下一些功夫。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篇2
《天上的街市》這首現代詩歌,是郭沫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所寫的一篇抒情詩,能夠表現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歌是學生所學詩歌裡的一首著名詩,也是歷來教學示範的首選詩。本詩在教學中有許多版本可以借鑑,但似乎又都不能照搬,這會因為學生的不同、老師素質的不同和課堂掌控能力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效果。
這首詩安排在蘇教版2016秋季課標教材裡,學生已經學過。這首詩,我在2012年時,曾經在區內作過示範課,當時效果也還可以。只是我當時記得是借鑑了餘映潮老師的教學設計,並加入自己的理解。但那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對學生活動的開展並沒有深入進行,所以總感覺有些遺憾。
這次在準備優質課時,我並沒有從詩本身出發去研究如何教,而是側重於對文字的解讀,和對詩歌學習的思考。我對餘映潮老師的《致語文老師》一書再次進行了閱讀,並就其中課堂設計的內容進行了再細讀。覺得一堂課也應該有一條主線,來貫穿整節課。
所以我在本課的設計中,設計了以讀為主線的三個板塊。主要是“讀、賞、品”,即“讀出詩歌的音樂美,感受詩歌的圖畫美,品味詩歌的情感美”。
第一個環節中,以多層次的閱讀,解決詩歌的字音、朗讀節奏等基本問題。初步感知詩歌的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音樂美。
第二個環節中,以詩歌的“圖畫美”為切入點,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歌塑造的意象和故事內容,感受詩歌的美感。同時學習詩歌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高妙。
第三個環節中,以詩歌的靈魂“感情”為主,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從寫作背景、詩歌故事入手,品味作者的情感傾向。
在拓展提升中,讓學生以“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寫四句詩,一是讓學生進行練筆,體會詩歌的創作,二是進行聯想和想象的思維訓練。
這節課,我原先的設計流程是“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寫”,但感覺課堂學習的內容架空了,也沒有學習的深入過程。所以改成了現在的流程。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可以這樣進行設計。“美美地讀、美美地賞、美美地品、美美地寫”四個環節。由讀解決生字生詞,進行朗讀訓練;由賞進入詩歌的內容理解,進行聯想和想象訓練;由品理解作品的主題,體味詩歌的情感;由寫加強學生的動手練筆,形成能力。這樣似乎更恰當些,但這也要等到下次有機會上課再試了。
本節課的設計,基本能夠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特別是誦讀這一主線能夠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對文的讀達到10遍之多,可以說是一節真正的“分層次誦讀”的課。在讀進行內容和主題的理解。但不足的是,讀中技巧的掌握和使用,指導不夠深入,練習得不夠到位,有蜻蜓點水式的匆忙。學生在寫的訓練上還是比較充分的,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寫成詩行,展示出來,體現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並將課內外學習的渠道暢通。
我感覺這節課,達到了最初設計的總體效果,但不足之處,尚須改進。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教學反思 篇3
剛接到學校組織的“文軒杯”教學比賽的通知,我的內心是拒絕的,第一個學月一直在準備統編教材的說課比賽,確實有點疲憊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我還是接受了這個比賽,但是準備的時間已經比較遲了。
上個星期一,我開始著手比賽,開始選擇上課的內容。原本計劃是講《皇帝的新裝》,文章太長,放棄了,後來就想講一首現代詩,《天上的街市》還不錯,內容少,而且有讀,有說,有寫,學生的活動也會比較的豐富。星期二開始準備,星期三將課件準備好,從詩歌的音樂美,畫面美,情感美,語言美幾個角度來展開賞析,在我上的兩個班試了一下,除了內容太多,沒有上完之外,其他的自我感覺還不錯。
後來,備課組老師給我提出了意見,覺得我是被以前的框架給套住了,完全是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他們建議我從學生讀入手,從學生讀的感觸出發來設計。我也明白他們的意思,可是,我覺得真的放開手讓學生去讀,去感受,我有點抓不住,駕馭不了。事實證明,我確實還差一些火候,這樣設計之後,去班上上了一下,確實不行,或許也是因為我選擇的班級有問題,所以,我果斷地放棄了這個設計。
週末,我在家裡百般地思考,也參考了一些名家的教學實錄,也回憶了備課組老師給我的建議,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要集中,不能太亂太雜。於是,我結合第六單元的單元要求,從聯想和想象的角度出發,由想象引入課堂,然後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知現代新詩和古典詩歌的不同點,認識現代新詩,然後讓學生從詩歌的畫面分析每個詩節的內容,並給每個詩節加一個小標題。再從詩歌的畫面,引導到想象和聯想的區別,然後讓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仿寫詩歌的第二個詩節,再分析詩歌中反覆出現的“定然”,來揭示詩歌的情感和主旨,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再提升認識,選擇了李白,蘇軾,李清照都是因為理想沒有實現,才產生對天空的想象,和作者異曲同工。最後,我選擇了流沙河的《理想》,延伸對理想的認識,不僅要仰望星空,還要腳踏實地。
自我感覺,我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的清晰的,整個的教學設計都是圍繞著聯想和想象來展開,從匯入,到畫面的分析,到寫作的練習,到最後的提升,延伸,都是圍繞著想象的。但是我卻在具體的操作中,出現了許多細節的問題。比如第一個環節朗讀的環節,我為了節約時間,沒有給學生提出朗讀的要求,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去分析現代新詩的特點,連我的範讀都忘記了。第二個環節,我的預設其實是學生找到每一個詩節所寫的內容,然後我從內容當中引出想象和聯想的知識點,可是學生的回答幾乎都是自己的感受,而沒有內容,於是,我等學生講完之後,又重新對內容梳理了一下。對想象和聯想的講解和運用環節,我沒有講透,讓學生有點似是而非的感覺。最後的延伸環節,我選擇流沙河的《理想》,卻沒有對他進行合理的利用。教研員給我指出,《理想》這首詩用在這裡,如果是對聯想和想象的深化,那就更好了,我恍若大悟,真的是這樣,我對《理想》內涵的闡發,確實偏離了今天要講的這個主題。最後的一個寫作練習,確實顯得很畫蛇添足,沒有必要。
我今年參加的說課比賽,都是沒有學生,完全靠自己的準備來完成,成敗都是靠自己,可是今天的這個比賽,是真實的課堂,裡面不僅有老師的設計,預設,也有學生的生成。原來我上課都沒有關注到學生,現在我慢慢地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可是我的功力還是不夠,對學情的把握,對教學節奏的掌控,對學生回答的有效反饋,我還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在賞析詩歌的時候,有學生已經回答出詩歌當中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理想的追求,我只是評價其講得好,而沒有順勢引導到我要講的主題上來,使得課堂的良好生成被我忽略掉了。有的時候,我在課堂的把握上,還是不夠靈活,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沒有臨場發揮的機智。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自己的頭腦也有點混亂,很多的細節都處理得不夠好。
這一節課,雖然自己也嘗試過兩個教學方案,但是最後都被否決了,今天所呈現的課,是一堂完全沒有打磨的原始課。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這樣設計,經過了幾次的打磨過後,我的課堂應該能夠更加的流暢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課,確實非常的不容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確實也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隻在這一篇文章裡面有用,它能夠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也可以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所以,痛併成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