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通用13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1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感情朗讀、以讀促悟為主線,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較好的體會到了大畫家戴嵩的虛心精神:

  1、從課題入手,瞭解畫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教學才能有所收穫。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看似簡單的課題,卻有他們還未知曉的內容。因此,我在揭題、讀題後,問學生:畫家是怎麼樣的人?學生說:畫家是會畫畫的人。我追問:會畫畫的人都能叫畫家嗎?學生笑著舉起了手:畫畫很本領的人才能叫畫家;畫畫很出名的人才能叫畫家。我又問:寫字很厲害的人叫——學生馬上說:書法家。接著學生說出了:科學家、發明家等。短短的談話,為畫家在學生心目中豎起了不平常的地位,為下文的學習,為感受畫家的謙虛,打下了基礎。

  2、從“著名”入手,走進畫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學中,我從“著名”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用“一……就……”說話,進行了語言的訓練,邊練邊讀,讀好文中這句話。透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透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並做上記號,作為朗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義的理解,為感受畫家的優秀品質,再一次埋下了伏筆。

  3、從對話入手,讚揚畫家

  正當學生入情入境,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教師及時引導:當畫家沉浸在大家的稱讚聲中時,人群裡出現了刺耳的喊聲,讓學生像小牧童一樣讀一讀小牧童的話,然後問:假如你是戴嵩,你會如何處理這突如其來的,出自這不起眼的小牧童口中的批評?交流後再回到課文,看看戴松是怎麼做的?品讀對話,有感情的讀好對話,讓學生深刻感受戴嵩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優秀品質,並對戴嵩說出發自內心的稱讚:戴嵩,你真了不起;戴松,我為你驕傲!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2

  很喜歡一位語文老師說的一句話,讓語文課味正情濃,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學了《畫家與牧童》這篇課文,使我更有這樣的觸動。

  1、關注字詞的教學。我在教學中力圖找到最佳方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拉近與文字的距離。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設計了小資料讓學生拓讀,在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試著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再通過錄象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關注朗讀訓練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提倡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閱讀,是讓學生思維的個性能從教師一味地牽引出來釋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活動中,依據文字,憑自己已有的舊知去發現、嘗試、並透過不斷反饋,達到新的實踐。在畫技高和人們誇讚兩塊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讀議結合,讀悟結合,在後半部分是讀演結合,不僅停留在理解而是運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體現讀的層次性以及文字的生成過程,這也是符合文字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出發點和語文學習的目的。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3

  崔巒老師說過:“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對於這三個“教語文”,我常常謹記於心,並努力嘗試著將語文課堂還給“語文”。在教學《畫家與牧童》這一課時,我也力求讓課堂更有語文味。

  一、突出低年級識字重點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根據二年級學生識字特點我設計了幾個識字環節:說難讀的字、讀帶拼音的字、讀去拼音的詞。讀的方式力求多樣,有自由練習讀,有全班齊讀,有開小火車讀。期間從重點字音、字義、字形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指導。如“價錢”讀輕聲,“蠅”讀好後鼻音,“慚”讀好平舌音;對於“拱手”這個比較生僻的詞,透過做動作,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詞義。

  二、模仿、想象說話,發展語言

  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尤其強,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為例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比如:在學習了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後,我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用“一……就……”練習說話。透過說話訓練,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再如,當學生讀到圍觀的人紛紛誇讚戴嵩的句子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戴嵩的畫呢?“畫得太好了,畫得太好了,真是栩栩如生!”“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真是活靈活現!”……學生透過對文中語言的學習,模仿說句子,既鍛鍊了說話能力有積累了好詞好句,也發展了語言。

  三、多讀感悟,積累語言

  語文教學,“讀”佔鰲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透過讀、思、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重點句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

  透過這堂語文課,發現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如在指導學生讀悟圍觀的人“紛紛誇讚”這一環節時,為了將學生帶入的情境,扮演角色體驗朗讀是其一手段,但我也只是蜻蜓點水,抓得不夠實,致使學生的情感薰陶沒有預想的效果。還有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的機智處理和低年級課堂氣氛的把控等,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將吸取經驗,對教材加強研究,做到切實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4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文章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半生本半傳統的教學方法。

  一、課前三分鐘

  二、欣賞名畫,激發興趣。

  這就是戴嵩畫的《鬥牛圖》,老師適時講解,引導學生欣賞圖的絕妙之處。這樣美的'水墨畫,作者是誰呢?引出今天的課文的主人翁——戴嵩,走入課文的學習。

  三、品悟“著名”一詞

  重點詞句的理解是學習課文的關鍵。課文是如何評價這位畫家的呢?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學生從書中找出相關句子讀出,我從中抓出兩個重點詞: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引導學生理解。我展出兩幅圖畫,讓學生區分比較:哪幅是濃墨塗抹,哪幅是輕筆細描,為什麼。學生一時對兩幅畫特別感興趣,觀察仔細,很快在觀察比較中,理解了詞語,並體會了戴嵩畫畫非常認真,技藝高超。在此環節,我引導學生自讀、評讀、再一起讀,讀出語氣,注意區分輕重,體會情感。戴嵩的畫得到了圍觀的人紛紛誇讚,首先從其他兩段中找出和誇讚相近的詞:稱讚、讚揚。讓學生感受到詞語的靈活運用和豐富多彩。我採用個別讀、男女同學比賽讀、分角色朗讀,感受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誇讚。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進步,讀得精彩,表達了感情。這樣反覆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義了。

  四、感受人物的品質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我透過讓學生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

  總之,整堂課下來自己感覺比較滿意,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課文,能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同時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5

  新大綱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並特別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愛讀、愛演的天性和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演中品味。

  教學的主要過程還是以讀貫穿始終的,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充分的讀。讀中感悟,演中品味,從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

  1、讀出內容:

  正確的讀出內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礎,在此環節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尊重了學生讀書的自由。

  2、讀出理解: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引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在自讀、評讀、再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內涵。

  3、讀出情感:

  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有形有聲的語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言喻的獨特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中忘我透過讓學生讀、演、評的過程中去細細品味,如此一來,學生就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力爭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演中品,透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將課文中的語言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的達到我心入書,書入忘我心的境界。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6

  本課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貞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引導學生抓住圍觀人的表現與小牧童的話進行對比感悟,在讀一讀、想一想、評一評、演一演中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語言,引導學生在看圖時主動展開想象,充分體會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我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說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注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地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需改進的地方:對學困生給予的表揚和鼓勵不足,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上也應下功夫,積極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7

  教學《畫家和牧童》一課,學生讀畫家和牧童的對話,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戴嵩很謙虛,牧童很大膽,有經驗。”這個孩子很會讀書,概括能力強。有的說:“畫家畫的畫也不一定是全對的,沒有一個人會十全十美。”這個孩子還會辨證地看問題,不簡單。……大家的發言基本上都是在讚揚牧童的大膽和畫家的虛心。這時,一個孩子的發言也像“炸雷”:“小牧童說的是錯的,美術楊老師說過,畫畫沒有對錯,你隨便畫個什麼動西,都是沒有錯的。”

  我不禁暗暗為這個孩子叫好。這是多麼富有個性的理解啊,現在的孩子他接受到的繪畫不是一些寫實的技巧,而重在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這個孩子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解讀文字,是很不錯的,尤為可貴的是面對課本、教師、同學的一致的觀點,他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身上具備的不正是小牧童所擁有的品質嗎?──率真,不盲從,勇於挑戰權威。

  當時我沒有否定這個孩子,也沒有充分肯定,只是說,國畫是要求按實際情況來畫。雖然沒有得到老師的讚賞,那個孩子坐下來後很自豪地看看周圍的同學,看來他對自己發言是很滿意的。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激發學生求異思維,鼓勵學生有創見,同時加深對文字理解的契機。如果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認真讀課文,展開適當的討論,我想課堂上一定會出現令我們意想不到的精彩,老師接下來的那些費力的引導,迂迴的問題都可以拋開,學生更能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啟用思維,體會語言,可能有的會說:牧童是放牛的,天天和牛在一起,看見過牛相鬥,他沒說錯;有的會說:牧童說的是他的生活實際,哪有錯呢?有的會說:古時候人畫國畫都是按真實的情況畫的。也有的會說:畫畫想象最重要,我還可以把太陽畫成五彩的呢?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8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組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故事。讚揚了大畫家畫畫本領大,而且虛心,知錯就改,小牧童勇敢,善於觀察。文中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情感豐富,具有深刻內涵,而且非常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教學完《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語言、透過動手改畫來感受語言、透過動筆標畫詞句來學習語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時,綜合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式,以老師講評和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能更好的體會大畫家戴嵩在畫畫時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導學生在看圖時主動展開想象,充分體驗畫中人物的內心活動。師生在交流“還有什麼人在誇讚大畫家的畫?”時,讓學生領會到“紛紛誇讚”的意思。另外,教師又以讓學生對大畫家、小牧童說句話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體會他們的好品質。這樣既注意了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敢於表述自己真實感受的習慣,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3、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透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9

  一、深入鑽研教材

  學生在一堂課中,對課文能感悟到多少收穫多少,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理解得越深入到位,學生就能理解到更多。挖掘教材本身成為備課中的第一環,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以前,要自己充分的閱讀,感悟,聲情並貌的朗讀,只有當自己被教材所打動,才能讓學生被教材打動,被你在課堂中的真情所打動,才能形成情感的碰撞,智慧的分享。

  二、對課文的理解要聯絡生活,更需要回歸文字。

  許多語文課似乎失去了語文字身的特點,如何走出文字成為老師們常常思考的問題,所以許多時候學生拋開了語言文字,大談特談自己的感悟,表面看上去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然而脫離文字的感受是偏執的,沒有根,常常會出現跑題,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這無不讓語文課堂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切成為誇誇其談。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課,更呼喚語文課要回歸文字,學生感受要立足於語言,迴歸於文字。而我們在備課時更多該思考的是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貼近文字,只有在充分理解文字的情況下,才能超越文字走出文字,有了根的理解感受才能變得枝繁葉茂。

  三、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面對一篇新課文,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美,語言的美。範讀、配樂朗讀、詩朗誦、講故事,都是教師常採用的方法。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讓他們自由讀、指名讀或齊讀。這是篇的整體感受。在具體教學某一部分時,也要先進行整體感受。不過,這時要求更高了,一般採用學生默讀、指名讀、教師引讀或有感情地朗讀等。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讀以外,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具體有效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的感受。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10

  二年級仍然是以識字教學為重點,識字是學文的基礎,但不能單獨的割裂開來。本節課我設計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語言中完成句子訓練,指導落實句子的朗讀訓練。

  在備課時,我認真的鑽研教材,也看了一些賽課的課例,並且學習了一些精彩片段進行了試講。但是在試講過程中發現它不適合我們平日的教學。於是我再次進行了一些調整,今天我呈現了一個樸實的課例供大家探討研究,力求使課堂易操作,能落實。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我對二年級識字教學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1)區分一類字、二類字的教學。

  識字教學以字詞的學習為重點。課文中的一類字和二類字要加以區分。二類字只需要認,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透過各種方式的讀、認檢查字音。只要學生會認即可,以後的學習中還會再次進行學習。一類字的學習就注意從音形義三方面去考慮。擴詞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本節課我選了2個構詞率教高的字“商”“購”讓學生進行擴詞訓練。一是強化了讀音,二是理解了意思。區分形近字,藉助形旁理解識記,幫助學生減少錯別字的出現。

  (2)根據課後題確立難點。

  本節課我聯絡課後練習題,確立了句子訓練的重點,“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學習兩個複句的說話訓練。這兩個複句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首先要在讀懂的基礎上,感受句子前後的關係。透過詞語的理解、老師的範讀、內容的理解等方式為學生練習說話搭建一個跳板。當學生說話有困難的時候,老師給予了提示,下課鈴一響……;(操場上)……一會兒……一會兒,學生就顯得容易多了。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11

  《畫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教案設計、課件製作花費了很多時間,所以課堂效果較好,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都非常高,學起來也是快樂十足。

  學完之後,我細細思考,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為成功:

  一、開頭設定懸疑,吸引孩子進入角色。

  上課時,我讓孩子和我一起寫課題,可我寫的畫家兩個字要寫的大一些,牧童兩個字寫得小一些,我問孩子我為什麼要這樣寫,大家都覺得因為畫家著名,所以畫家寫得大些。但在學完課文後,我又問孩子,標題是不是該改一改,孩子立馬回答,應該改。因為畫家和牧童各有各的優點,都值得學習。這樣首尾呼應,孩子們對畫家和牧童的優點就印象深刻了。

  二、重視詞語的教學

  在第一學段中,字詞的教學是語文課的重點。因此,本堂課中,在各個環節中滲透字詞的教學,將識字與生活聯絡起來,識字與個人經驗相聯絡。對於詞語的理解方面,我覺得學生對“拱手、濃墨塗抹、輕筆細描”的理解是難點,因此,教學中,讓學生做動作理解“拱手”;用水墨畫幫助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

  三、重視語言訓練

  本堂課中,引導學生透過多種讀,來體會到畫家畫技高超,如““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於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重點,進行語言訓練,使得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新的收穫,接著用這種句式進行訓練。如:“()一(),就()。”學生說得很不錯。

  但是,由於教學經驗尚淺,我也發現了這節課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透過問題,引起我的思考是:上課節奏快了一些,容量太大,詞句訓練的點太多,以至於設計的內容講不完,所以如何設計訓練點,如何科學地安排時間,如何讓孩子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這幾個方面將是我以後努力的方向。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上午第三、第四節課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21課《畫家和牧童》,感覺不大好!

  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引領孩子們感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時,學生反饋並說明理由時老師的引導和評價過於瑣碎,像這樣的環節如果操作不好容易讓一部分孩子精神渙散,在仍然以字詞掌握為主的二年級孩子難度也有點大!要是改成:透過默讀課文畫出前四個自然段中每段最能體現戴嵩繪畫技藝高超的詞語,並說說自己的理解,我覺得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1、畫詞語難度低,學生對詞語容易聯絡上下文或調動自身的生活材料去理解;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比較透徹,表達也會流利順暢很多;

  3、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孩子。

  就像於永正老師上《荷花》一課,學生初讀完課文後,讓孩子們把自己畫的每一段中最能體現荷花美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後談談自己對這些詞語的體會,於是,孩子們畫了:“清香”、“冒”、“花骨朵兒”、“彷彿”等詞;再如《月光曲》一課,學生抓住:“幽香”、“斷斷續續”、“隨便說說”等詞理解,效果都非常好!

  今後的備課,一定要有更細緻的課堂預設,關注到孩子的學段特點、不同的層次以及興趣所在!

  當然,這兩堂課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1、把畫家寫得大大的,把牧童寫得小小的,然後讓孩子們說說從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看出了什麼。孩子們的發言很精彩,有的說大畫家很偉大,小牧童很普通;有的說大畫家很會畫畫,小牧童卻不會畫;還有的說大畫家能賺錢,小牧童不會賺錢...

  2、戴嵩謙虛聽取牧童的批評後,決定再畫第二幅《鬥牛圖》,他會怎麼想?怎麼畫?孩子們都能入情入境流利表達自己的看法。

  3、我們班未來的畫家(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教師...)們,將來你想當一名怎樣的畫家(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教師...)?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謙虛這一美德已經深入孩子門的心靈!

  守住自身的優勢,正確認識自己不足的地方,勤學善思,教學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13

  崔巒教授說: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對崔老師的這三個“教語文”,我仔細地揣摩,認真地思考,細細地咀嚼。在教學《畫家和牧童》這一課時,我努力將語文課堂還給“語文”。

  這是我原本的教學思路,所以整堂課我主要抓了朗讀來教,以讀促思,以讀促說。

  語文教學,“讀”佔熬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使學生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首先,在教學中,我先抓詞語的朗讀,在讀好詞語的基礎上,體會文意,再把這個詞語放入句子中,再來讀讀,體會體會。

  例如,在教學開始,我讓學生抓住“著名”這個詞語來體會,再把“著名”放入整個句子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另外,在教學“誇讚、稱讚、讚揚”這對近義詞時候,我先讓學生去文中找找,讀讀,再感受。這樣教下來,學生學得容易,老師教得輕鬆。其次,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透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高超。

  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找,哪些句子具體表現了戴嵩作畫的高超技藝?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去思。其實當你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後,有些問題他們也很容易找到答案,這樣比老師硬塞給他們來得有效的多,老師教得雖簡單,但學生卻容易掌握。

  最後,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說:“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說:“我想對小牧童說,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此時,學生的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這就叫紮紮實實得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