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解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透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餘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為了落實重難點我在設計中在力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深入課文抓住課文關鍵的詞句進行體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2、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給予是快樂的!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透過測試我想知道我們班哪個孩子最聰明,哪個孩子最可愛。大家看大螢幕,上面有三棵蘋果樹,第一棵樹上結了80個蘋果,第二棵樹上結了100個蘋果,第三棵樹上結了150個蘋果。現在你來到了蘋果樹下,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摘的蘋果多,我們假設你們採摘的速度一樣快,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學生談怎麼摘,就知比賽結果。)

  師:比賽結果出來了,我們找到了最聰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賽中不僅要有取勝的強烈慾望,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競爭是要講究策略的,決不能想當然的蠻幹。

  師:還想不想再來一題?再來,請看題──還是這樣三棵蘋果樹,你又來到了蘋果樹下,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摘的蘋果多,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生談。)

  師小結:看來,你們不僅很聰明,還有一個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於付出,樂於給予的心。那麼,假如你需要給於別人的不是蘋果,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好!上課!

  一、揭題匯入,初談感受

  讀題目,初步談談對題目的理解。

  (瞭解學生是否理解海峽,海峽兩岸和生命橋,解決對於海峽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說說大意

  過渡語:《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與臺灣之間的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我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格外感動。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樣的事在感動著我們?

  要求:放聲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準,把課文讀通,並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生自由讀課文。

  2、初讀檢查:

  A組:凋零、含苞、綻放。讀通相關句子。理解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謝了,這是用來形容小錢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含苞:花朵裹著花苞即將開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時候小錢的生命卻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脅。)

  (綻放:花朵盛開,這裡是比喻讓讓小錢重新獲得健康,恢復生命力。)

  B組:談何容易。理解詞義,把相關句子讀通順。

  (談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當困難。)

  C組:輾轉。注意讀音,引導學生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展轉: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3、誰能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

  (這裡主要是對初讀的檢查,同時透過對詞語的理解,解決第2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當時小錢情況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層理解

  過渡語: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後生命在人們無私的愛心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愛的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錢,你會怎麼想?

  (預設1感激,預設2感謝那名臺灣青年。)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1、感激點1:臺灣青年

  過渡語:師: 但是,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為他志願捐獻骨髓嗎?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麼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關的句子劃出來,然後談談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餘震中搖晃:

  ① 自由談談感受;

  ② 補充地震的資料,理解襲擊,餘震的意思。

  (餘震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③ 從中你感受了一顆怎樣的心?根據感受朗讀句子。

  ⑵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無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峽的這頭正有個年輕的小夥子正滿懷希望,這是一個怎樣的希望呢?

  ③ 現在你又看到了一顆怎樣的心呢?用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個句子!

  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裡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於從身軀裡涓涓流出

  ① 你能體會到這無法預計的餘震給青年帶來的是什麼嗎?

  ② 面對這樣的一位青年,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

  ③ 帶著你的理解來讀好這兩個句子。

  ⑷ 師:在大地震過後,在劇烈的餘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是他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激點2:李博士

  ⑴ 體會會小錢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過渡句:小錢是不幸的,剛滿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小錢又是幸運的,終於在治療期限內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小錢感激為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的心情,我們能夠體會,也已經體會到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更細心的體會小錢心中的那份感激,他還會感激誰呢?(李博士)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詞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著,體會不顧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連夜,體會不顧勞累,急人所急。手術艱難,更顯真情。

  ⑵ 單介紹李博士。

  ⑶ 讓我們把對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讀中吧!

  (讀課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醫德,用他的愛心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3、激感點3:兩岸的醫護人員和眾多的好心人

  過渡句:師:我們已經兩次走進小錢的心裡,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們現在還能不能在一次走進他的心裡,小錢還會感激誰?

  ⑴ 在小錢被確症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術時。

  ⑵ 當李博士取到骨髓到為小錢做移植手術之間。

  (醫護人員、朋友、親人、一些素不相識的人)

  師:同學們是小錢的父母和朋友給了在病床上的小錢以最大的安慰。當他急需骨髓時新聞媒體給予極大的關注,社會各界為了給小錢找到合適的骨髓而四處奔波,又是醫護人員不眠不休日夜奮戰才將小錢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回來。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蹟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麼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配樂朗讀,激情結尾

  過渡句: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一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讓兩岸同胞的血脈相融。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深情的朗讀最後一自然段,讓我們在愛心的擁抱下結束今天的課。起──

  【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把學習新詞和理解課文主旨兩者結合了起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效果還算是可以的,學生能夠比較紮實地掌握了新詞同時又來學生體會到了小錢當時情況的危急。但是在設計時沒有非常嚴謹地對板塊進行梳理,所以在教學時顯得較為隨意。如果能夠在預設時能更為周全一點,讓板塊的思路再清晰一點,過程的重點在突出一點,可能教學效率會再高一點。

  在整節課中我一直努力去調動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對於文字的體驗,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對具體環節的預設再充分一點,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會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設計時我沒有把握好節點的選擇,為了追求課的完整性,導致整節課的容量過滿,使學生對於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淺嘗輒止。如果設計為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深入理解臺灣青年的行為,從臺灣青年的身上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的話,學生的學習會更為有效更為紮實。把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改為青年靜靜的躺在病床上為主線的話,思路也許會更加清晰。

  另外對於過渡語的設計還欠缺考量,我的語言不夠精練,應當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孩子。

  以上是我對這節個一個簡單的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