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在學生進一步掌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脈絡,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培養學生對說明語言的感知能力,領悟科普說明文的科學性、知識性、形象性、可讀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並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藝術美和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方法
在學生初步掌握說明文特點的基礎上,以學習自主學生為主,以學生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類容和脈絡,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
第一課時
一、引導新課
荔枝,自古以來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其香淡雅,其色絢爛,其味鮮美,千百年來,達官顯貴一直對它推崇備至。《荔枝歌》曰:“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總第一。”索性把它奉為百果之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祖璋寫的《蘭州六月荔枝丹》。(老師板體)
1,作為“百果之王”的荔枝生態結構怎樣呢?生產培植上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和問題呢?哪一位同學知道,請舉手發言。(學生自由發言)
2,《蘭州六月荔枝丹》這個標題透露出本文的什麼資訊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參考:
(1)這是一篇說明文。
(2)介紹荔枝的產地是蘭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是六月(公曆7月);鮮果的顏色。這個題目一句話就講出了荔枝生態的主要特點、產地、成熟期,顏色。
(3)文章題目引用詩句富有文采
3,那麼這類富有文學性的說明文是什麼體裁呢?(多媒體顯示)
本文是科學小品,屬於說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4,文章的作者是誰呢?(學生介紹,然後多媒體顯示)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他創作、編寫、翻譯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是我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語》、《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有《生物學碎錦》。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爛
多彩的生物為寫作物件,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著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
(二)默讀課文,明確課文當中生字生詞的含義(多媒體顯示)
1,正音:
紫綃 酪 龜裂 粗糙 絳囊 貯藏
萌櫱 雌雄 瓢 醴 繒
2,解詞:
龜裂 幅員 勞民傷財 不了了之 逼真
絢麗 渣滓 造化 因地制宜
(三) 認真研讀課文,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並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後,請小組代表發言,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
1,文中寫到了荔枝哪些方面的特點?用圖表示出來,各組拿出最佳結果。 2,依據課文,,每個同學畫出心目中的荔枝形象,評出最好的在班裡展示。思考並討論。思考並討論,為什麼能畫得這麼逼真?
參考:
(1)說明順序的恰當安排。
(2)注意古代史料的引用。
(3)糾正了有關歷史資料中的()誤。
(4)多種說明方法的恰當使用。
(把全班分為四組各討論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回答得最完整。) 要點:
(1)說明順序。
由主到次:主要介紹荔枝果實的形態特徵,次要介紹生產情況。
由外到內:說明果實時,根據荔枝的結構特點。
殼—膜—肉(假種皮)一核(種子)
觀察順序:在說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點時,按照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重量
其他順序:設疑—解疑—建議;過去—現在—將來等等。
歸納為: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觀察順序。
迅速瀏覽課文,小組討論。透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在寫說明文是應如何安排說明順序?
參考:
1,最便於把事物說準確、說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
2,說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惟一的,更清楚地說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好幾種順序配合交織在一起。
3,順序應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
4,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和認知規律。
(2)史料的引用(略)
(3)文章在介紹荔枝有關知識時,注意準確性和科學性的文體要求,這表現在使用歷史和現實的具體數字(確數或概數)來說明問題等方面。也表現在既重視引用古代詩文作依據,又注意糾正古代有關知識不確切的地方。如舉例出白居易文不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
“殼如紅繒”:之所以說殼如光滑的絲綢是由於作者僅著眼於二者顏色相似,用的是比喻手法。但事實上荔枝殼是粗糙的。
“膜如紫綃”:這個錯誤是由於觀察不細造成的。
“瓢肉瑩白如冰雪”:瓢肉實為假種皮,這是當時科學水平限制導致的錯誤。
(4)文中所用的說明方法;引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等。
(四)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荔枝的生產、培植情況,感受到作者的科學、求實精神,同時使我們受到美得薰陶。
(五)作業設計。
課下人人動手,依據課文結構獨立設計一幅形象的荔枝知識圖譜。
教學反思
在科學實踐中,我發現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層層深入地解決提出的問題,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問題引導,使課文結構較清晰易於學生把握。把板書放在第一課時後,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然後第二課時進行交流論辯,這個課堂設計達到了使學生把握文章脈絡、提取文章有效資訊的預期效果。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切實體現了新課程改理念,在教室的引導過程中,做到了重點突出,又兼顧了科學小品文的一般特點,脈絡清晰,主次分明。
篇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家賈祖璋的作品,這篇文章準確、翔實地說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實以及貯運,對荔枝的習性、產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紹,並對我國荔枝生產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總之,這是一篇介紹荔枝知識的科技小品。既有豐富的知識、很強的科學性,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
本文是把荔枝作為水果來介紹的,採用了從主到次,由表及裡德說明順序。從總體上看,主要介紹荔枝過時的形體特徵,次要介紹它的生產情況。在說明果實時,又根據它的結構特點,採用了由表及裡的順序。在說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徵時,又按照殼面構造的觀察順序來寫。這樣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說清了有關它的其他知識,條理清晰,脈絡分明。
引用是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它可以使說明更加清楚具體,使文章趣味盎然而富有文采。本文在引用上更有它自己的特色:一是引用古詩確定全文的說明內容和說明順序。二是引用的詩文多帶比喻,能很好地說明荔枝的主要特徵。三是引用資料,說明荔枝的栽培歷史,增強文章的科學性和可信性。本文在運用引用說明的同時,還運用了比喻說明、舉例說明、數字說明等多種說明方法。
就這一課,我當天其實上了兩個班:(高一)、計算機38班(高一)。兩個班的課,我都是用數碼錄音機錄下來的。比較
之後,情況差不多,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但幼師班的課堂紀律要好些,計算機班有幾個男生講小話。
整理記錄之後,觀照課堂實錄和教案,發現兩者出入其實很大。以前是喜歡按著教案上課,往往會出現學生要發散,而我死命的想將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節課熱熱鬧鬧(因為有背景的補充和介紹),而後半節課就顯得枯燥無趣。而此次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卻讓我清醒認識到,一個教師,光是備課是不夠的,需要備學生,需要臨場發揮,需要教學機智!
如原本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準備由荔枝實物激發學生興趣
(為此,我特意到市場買了荔枝),帶出我的問題,由此讓學生來比較介紹,然後再引出所要學習的課文,讓學生自發的去尋找作者以及相關的文章特點。可以讓學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認知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但結果卻是截然相反的。職校的學生很調皮,同時,他們也是抱著一種玩笑的態度,見到有吃的東西,都來搶著吃,結果三顆荔枝還沒有完成使命就進了學生的肚子,當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活躍氣氛的'作用,幾個平時打瞌睡的男生也興奮了一節課。幸虧我還準備了幾幅荔枝圖片,可以代替荔枝實物。可當我要引入文中之時,吳雅琪同學舉手要發表意見,心急口快的他在舉手的同時,人已經站起來,把她對荔枝的瞭解及對荔枝的疑問和盤托出。於是,為了答疑就直接進入了課文內容,而把作者介紹、作品背景、字詞正音給直接跳過了。不過,也沒什麼大問題,因為已經預習了一節課,一些問題也斷斷續續地解決了。同時因為看到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就補充了一個小組討論,代替了原來的教師幻燈片展示。
應該說,本次課堂教學,與我所準備的教案還是有較大出入的。但透過教學反思,我卻發現有一種歪打正著的感覺。雖然在我的教學設想中,希望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但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還是限於條條框框,限於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紹、字詞正音。其實現在看來,既然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課堂上並沒有非講不可的理由。從此堂課,學生的自我見解和對說明文論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見其是花了精力和時間去預習的。因此,透過觀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檢查學生的預習,包括字詞,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也是我這堂課所得之一。
的確,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預設的教學流程只能參考,不能死守,應該根據課堂情況機智處理。
比較可惜的是:應該把“寫作題”放在課內完成。寫作題是:運用四種說明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先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寫,再用五分鐘的時間分享學生的作品,當場點評。當然由於時間的問題,未能在課堂內完成寫作訓練。最後學生的一句結束語未能行成。至少我可以明瞭學生對這堂課的感受,覺得很遺憾。但學生對縮寫的認真完成至少讓我感覺到了一點:學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後這方面可以放手讓學生練,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我評價。
以前上完一節課也反思,不過總是大致想想,很難得細細緻致的去考慮、記錄。所以教了十來年的書,總也沒有進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課堂語言錄下來,發覺是如此平淡無味。頗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篇三:《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反思
整理記錄之後,觀照課堂實錄和教案,發現兩者出入其實很多。以前是喜歡按著教案上課,往往會出現學生思維要發散,而我死命的想將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節課熱熱鬧鬧(因為有背景的補充和介紹),而後半節課就顯得枯燥無趣。而此次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卻讓我清醒認識到,一個教師,光是備課是不夠的,需要教學機智!如原本在我的設想中,由荔枝誘人的圖片激發學生興趣,帶出我的問題,即學生是否曾品嚐過荔枝,由此讓學生來介紹比較,然後引出所要學習的課文,讓學生自發的去尋找作者以及相關的文章特點。可以讓學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認知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但有部分學生的回答卻是相反的,他們抱著一種玩笑的心態,有小部分甚至說“沒有吃過!”幸好當是手中準備了荔枝,急中生智,由此逆轉情勢。荔枝由此可見荔枝這一小道具的運用也激活了課堂氣氛。雖然和原來的預計有所差別,但總算物盡其用。
優點:應該說,本次課堂教學,與我所準備的教案還是有較大出入的。但透過教學反思,我卻發現有一種歪打正著的感覺。雖然在我的教學設想中,希望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但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還是限於條條框框,限於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紹、字詞正音。其實現在看來,既然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課堂上並沒有非講不可的理由。從此堂課,學生的自我見解和對說明文論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見其是花了精力和時間去預習的。因此,透過觀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檢查學生的預習,包括字詞,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也是我這堂課所得之一。
的確,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預設的教學流程只能參考,不能死守,應該根據課堂情況機智處理。
不足:比較可惜的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最後與學生的一句結束語未能行成。作業佈置時也未讓學生寫一句感想,這樣會更直觀。至少我可以明瞭學生對這堂課的感受。覺得很遺憾。但學生對課後練習的認真完成至少讓我感覺到了一點:學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後這方面可以放手讓學生練,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我評價。以前曾經嘗試過課前演講,但後來因為學生的反應冷淡而中止。現在看來,這還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是一篇生動的說明文,介紹荔枝是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裡的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荔枝果實的形態特徵,次要介紹荔枝其他知識,如生產情況。 總之本課教學程式的設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自主學習,有利養成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形成,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拓充知識,更好學習鍛鍊歸納表達能力。
篇四:《南州六月荔枝丹》說課稿
(第一教時)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時,下面我從六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講讀課文,本單元主要學習關於科學沒的一組文章,理解和感受科學之美,提高審美能力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南州六月荔枝丹》是科學小品,文章在客觀、詳實地介紹荔枝的生態結構和荔枝生產等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恰當引用古詩文,使得文筆別有一種情致。所以,本文教學要在梳理知識要點,把握文章結構,說明順序的基礎上,應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怎樣才能把事物說明得既形象具體又生動有趣,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抓住特徵,才能有可能將事物說明白,只有說明的生動有趣,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才能達到宣傳科學知識的目的的同時讓學生從中理解和感受科之美,提高審美能力。
2、教學重點:
根據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點和本文自身的特點,我將第一教時的教學重點定為以下兩點: ①透過認真閱讀,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②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和結構。
本文屬科學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講析時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學生的實際和大綱要求出發,有取有舍,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水平,確立本教時的難點是: 品讀賞析把握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也是教學重點)
本文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荔枝的特徵作具體的說明,內容較多,透過理清順序和結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明確本文的學習思路。
4、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文中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
B.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寫法。
C.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裡的說明順序。
(2)能力目標
①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②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閱讀說明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嚴謹的科學研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專業的感情。
二、說學情
我認為制約職專一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兩點不利因素是:
①客觀因素: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說明文課,認為說明文是一種枯燥無味的文體。 ②主觀因素:“荔枝”對我們隴東地區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也是新鮮的。
三、說教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教法的選擇
1、自主與合作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學習過程由制導向自主和自由學習拓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同時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點撥法:根據教學重、難點教師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點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火花,提高學習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和實物展示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選擇以上幾種教法的依據
1、依據現代教育學理論: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打破教師以教為中心,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提高。
2、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文是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富有詩意的科學小品,又是說明文的範例,利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說明文教學帶來的樂趣,達到認知水平提高與情操品德教育雙重目的。
3、依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這一年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創設寬鬆的民主氛圍,把學生擺在主動探求者的位置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自主與合作討究法是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四、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到“會了”。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的主體意識。在職專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體現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1、觀察法或課外閱讀法:課前佈置學生認真觀察荔枝或時令水果的構造或者查閱有關荔枝資料的書籍。
2、朗讀體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詩文、資料,透過反覆朗讀,仔細品味本文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在情感得到滿足和愉快後能更加深刻獲得知識。
3、練習法:結合本文課後練習題一、二、三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重難點,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五、說課堂教學程式:
素質教育提倡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強調“以生為本”,一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都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效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說明文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新課標理念及職專生的感知水平,我確立以下教學程式:
1、佈置課前預習,掃清障礙
①準備工具書,自查生字詞,培養學生獨立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②參照書上“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2、課堂教學設計
<一>認識荔枝
1.看荔枝:先看一組圖片,說出果實的名字,再開啟課件看特寫,最後看實物,說外形、色澤。
2.吃荔枝 說吃法、味道、結構
3.介紹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請學生比較圖文及實物,找出白居易描述內容的漏洞,引出賈祖章的質疑。(學法指導:要善於質疑)
<二>檢查預習、解題: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2.看註解,瞭解作者、課題 標題給我們提供了荔枝的幾點資訊?有何創意?
3.補充《荔枝》詩全文,解釋題目意思
<三>速讀課文,把握要點,理清課文思路
1.幻燈“課文分析”提出自學目標
2.閱讀方法指導:抓段落中心句
3.學生自主閱讀,列出課文結構提綱(叫一位學生上黑板做)
4.分析說明順序 先複習說明順序的知識,再結合結構提綱分析(啟發:抓關鍵詞)
5.教師總結:幻燈片12
<四>學生總結,教師幫助 幻燈片22(課文小結)、6(文體知識)、10(說明順序) <五>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本文說明方法相關例子,並思考其作用
2.書面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六、說教後反思:
1.教案設計比較合理,內容適中,重點突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先進教育理念。
2.教學實施過程中失誤較多:
1>在引導學生質疑白居易的描述之後的學法指導中,應強調描述事物採用必要地文學筆法固然重要,但首先應抓住事物的特徵。
2>幻燈片操作不夠熟練,導致在課文分析時對寫作順序的探討沒有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餘地,有些越俎代庖之嫌,影響了教學效果。
3>課堂小結草草了事,沒有全面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不便於想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3.體會認識:
1>課前預習很重要,一定要提前佈置。
2>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善始善終。
3>課後應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教訓。
4.>上課中間要心中時刻有學生,隨時留意學生的動向和學習狀態,讓他們時刻能全身心的投入。
5>備課一定要細,既要備教材、備教案,也要備學生、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