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教學反思範文

《秋興八首》教學反思範文

  這首詩的教學,首先要探討和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在課堂中將閱讀的三個基本步驟——初評、旁批、總評——體現出來,又如何在短短的一節課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在初步閱讀的基礎上,透過恰當的方法,加深他們對詩歌內涵的理解。核心原則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必須要體現閱讀深入的過程。這堂課的三個主要環節分別對應三個基本步驟,以求展現閱讀的程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1、“過程式閱讀”是學生首先對一個文字產生自己初步的閱讀感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透過教師的從旁指導,從而形成更為深入的閱讀體驗與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顯然是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但在這堂課中,我感到我仍舊在扮演著“請君入甕”的執行者的角色,用一個個問題將學生引向事先挖好的陷阱,最終學生形成的對這首詩的體會與看法也都是教師的,而非學生自己的。因此,教師如何當好這個引導者的角色,而不越俎代庖,值得深思。

  2、“過程式閱讀”鼓勵學生對文字進行多層面的閱讀,這在課堂之外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但在一堂課內如何處理一個具有多層面解讀可能的文字卻面臨難題。一開始,學生拿到文字時,極有可能產生多個層面的初步閱讀感受,這時問題也就產生了:到底是像我今天一樣從一個層面(形象)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還是放手,讓學生多層面去展開?很顯然,前者集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上更容易把握,但同時它也放棄了對一部分學生初步閱讀感受的'引導,而且也極可能產生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而後者尊重了每個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但在課堂操作上存在極大的困難,容易造成課堂的鬆散與混亂。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值得思考。

  3、在這堂課的第三個環節中,為了體現第二個閱讀步驟——評註,我設計了討論意象,體驗情感的環節。但卻發現學生將每個意象提出來,進行支解性解讀,離開了詩歌本身的整體精神。因此,我覺得在評註時應該確立一條核心準則,而不能漫無邊際與目的。那麼,這條準則又根據什麼來確立呢?

  4、不同的體裁是否應該根據其本身的特點來對“過程式閱讀”中的技巧與方法進行調整。以這次選取的詩歌為例,詩歌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誦讀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時候詩歌的思想情感是在讀中體味出來的,而很顯然,這堂課我放棄了最有用的武器,使得學生並沒有在情感上真正深入到這首詩中去,還只是停留在對語言本身的不帶情感的評論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