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敘述和描寫。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在授課之初,我們透過業研,確定了教學目標,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瞭解課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寫了幾方面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4.聯絡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一、本課教學設計的一些淺顯的再認識:

  (一)、由“野”存疑,切入教材

  學生們學過的寫景的文章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哪一篇文章用“野”字來形容景色的美麗。課後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篇課文的題目,感覺我這節課的導語設計的太平淡了。沒有最大化的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匯入部分再設計:

  師:同學們小小年紀,但眼界卻很開闊,請用三言兩語,講一講你到過的景區。

  生1:我去過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那裡很險。

  生2:我遊覽過桂林,姿態萬千,那裡很奇。

  師:中華大地蘊涵豐富,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請欣賞圖片。

  師:我們今天足不出戶,卻要一起神遊索溪峪。結合你查閱的資料談一談。

  生: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暢所欲言。

  師:大家都暢談了自己眼中的索溪峪。在作者看來一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腦子裡一切意念遍都淨化了,單單地剩下了一個字——野。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引導下,去體會一下它所感受到的野。

  設計的意圖:創設情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絡,激發學生與文字的共同點,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貼近生活,讓教材“活化”是學生所需。天性愛玩的孩子們上課伊始就暢談遊山玩水的感受,情緒必然高漲。接下來的美圖欣賞給了她們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對資料的歸納也是理性的提升。這樣引出課文水到渠成。

  (二)、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領悟表達方法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時,從全文的角度設計問題,如:課文寫了索溪峪哪幾方面的野?每一部分都採用了怎樣的寫法?引導學生從佈局謀篇的角度去考慮,瞭解課文的組織結構,從而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我在教學山“野”這部分課文時,先是讓學生自主學文,然後找出作者介紹了索溪峪山哪幾方面的美。然後用師生對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作者佈局謀篇的方法。

  在讀文之後,適時地出示索溪峪山的圖片,美圖的欣賞給了學生更為新鮮直觀的刺激,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作用。但是,課後自我反思時發現,這部分內容處理的還是太粗糙了,還可以再細緻一些。例如:可以把圖片的賞析,按照山美的三方面內容分別出示,品讀完“驚險的美”這部分內容,立即出示圖片欣賞,然後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透過讀表現出索溪峪的山驚險的'美。這樣安排更細緻,效果更好。

  品讀再設計:

  師: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這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師:透過你的讀,如何讓大家感受到這種驚險的美?(然後引導學生互評互議,如此這般逐漸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三)、學法延伸,領悟“野”

  精講完山“野”後,讓學生自學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這三部分。根據學習山“野”的方法,讓學生認知:水“野”、動物“野”、遊人變“野”的段落。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讀讀,說說為什麼喜歡?並在課文中做批註。教學設計中的設想是好的,但是課堂上所反映出來的缺失,這些內容學生都瞭解了,但是都浮於表面,感覺是走馬觀花。如何長文短講,精講精煉,還需要今後多研究。

  二、針對業研的再認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但須有法,這個法就是老師自己獨有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但是這一風格也要基於對教材的準確把握上。教材整體的準確把握還有賴於集體業研。本次業研,雖說工作都已經作了,但是從實際的情況看,做的還是不夠細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