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主體參與教學反思

中學主體參與教學反思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我們不能再依靠延長上課時間,大搞“題海”戰術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成績了,只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等方面著手了。在這種背景下,我校提出的“主體參與”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主體參與”改革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切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但是它強調學生的預習,預先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點,預先完成一些題目,再在課堂上討論解決。這種模式對於複習課是比較適用的,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對於新授課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

  一、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忽視教師的“主導”

  學生確實是學習的主體,但要適合實際,適可而止。實際上,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上尤其是數學學習上有很強的依賴性,很難一下子依靠自己獨立學習,因此,在主體參與時教師要有“度”的把握,不宜一下子放得太多,太猛。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課前預習的環節上。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一般只注重結果,只在乎題目會不會做,答案對不對,弄不清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變形以及應用,只會死套公式,死記硬背,不理解概念的本質。加上沒有概念的產生過程,缺乏原型,愈加與生活實際脫離,學生更加體會不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因此,教師不能從學生的預習結果簡單的判斷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不管學生是否將所有的小題全部做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將知識的生成過程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靈活地對知識加以運用。這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也要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錯的多的地方重點講,反覆練,錯的少的地方,可以少講一些。其次,在例題的處理上,過分依賴學生的討論和板演,忽視了教師的示範作用。學生的板演有對有錯,如果是錯的,就在剛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把錯誤的結果強化了一遍,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數學是一門邏輯推理性很嚴密的學科,而這種嚴密性,重視的不僅僅是結果,更多的是推理的過程。如何將過程準確、嚴謹的呈現出來,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這就是板書的作用,也是教師的一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些環節流於形式

  “主體參與”模式有其固定的課堂環節。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很多環節卻流於形式。首先是小組討論交流的環節。小組討論可以按需設定,沒有必要處處討論,節節課討論,為了討論而討論。對於有爭議的問題,類似的題組等學生模糊不清的、似懂非懂的問題可以透過小組討論,加深印象和理解。其次是當堂檢測環節。

  當堂檢測是為了檢查本節課的學習效果的。是本節課的幾個基本的小題,在本節課教學內容完成後當堂發下,由學生當堂完成,類似於一種小測驗。但實際上,由於時間的原因,當堂檢測往往變成了課後作業。檢測的目的並沒有達到。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各個環節的內容,同時也要考慮各個環節時間的分配,若不能完成的,可以適當減少內容,或分為兩課時,要確保本節課的內容能按時按質的完成。第三是課後反思環節。課後反思包括教師的反思和學生的反思。教師的反思是教師對這一節課的實施情況、出現的問題等的總結和思考,是教師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重要依據。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堅持做反思記錄,只是在學校要檢查時泛泛而談,空、大,何談效果和作用。因此,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經驗的積累和資料的收集,為自己的專業成長打好基礎。學生的反思是學生對這一節課學習情況的總結和思考。實際上,雖然教師課堂組織得很成功,學生上課也都能夠聽懂,但是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始終沒有提高,原因就在於沒有及時進行思考和鞏固。很多學生並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反思,那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了。那麼,學生應如何進行反思呢?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對課堂所學新知進行反思。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上記好筆記,課後及時複習,不懂的問題要問,當天的問題要當天消化;懂了的問題也應認真思考,把教師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及對問題的認識內化到白己的知識體系中去。這樣,學生思考問題的起點就會更高,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會更開闊。其次,對數學活動中有聯絡的問題進行反思。學生可以把當天所學的新知與一些已經掌握的或似曾相識的問題聯絡起來進行反思。回顧這部分知識曾經與哪些問題有過聯絡,是整體的還是區域性的聯絡,思考所有這些聯絡之間能否概括出某種規律或經驗,經過這樣的聯絡對原問題是否有新的認識。透過這種反思,力求在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絡,使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化。另外,還要對個人的學習態度、能力及自身性格特點進行反思,反思自己上課是否認真,是否有克服困難的信心,意志力夠不夠強,並將反省內容用文字形式寫下來,時時提醒自己。學生只有學會反思,知道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在哪,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克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成績。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將在實踐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改革,設計符合我校校情,我生學情的教學設計,不拘泥於形式,不固步自封,從各種模式中汲取養分,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真正體現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