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篇一:《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林園園沒有借的一件事。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是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整體感覺上還不錯。
教學《藍色的樹葉》一課,我認真備好課,定準目標,對學生進行學前分析:二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識字,語境認讀容易,獨立認讀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還是較短,好動。這節課以識字為主,在教學中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識字,設計了幾個遊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率,提高識字效果,鞏固識字的目的。
這篇課文需要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以識字為主,學生自讀生字詞,初讀課文,對課文大致瞭解。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了這樣的匯入:出示一片金黃色的銀杏樹葉;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葉(梧桐樹葉);一片紅紅的楓葉;一片藍色的樹葉(自己製作的)。問學生:樹葉一般是綠色、黃色、紅色的,為什麼有藍色的樹葉呢?這種匯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跟著初讀課文,透過自由讀文把生字劃出來,然後自己藉助課文中的拼音識記一遍,透過各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教學中,我首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回憶曾經學過的識字
方法,並幫他們歸納課件出示,有加偏旁、減偏旁、換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謎、講故事、編兒歌的方法,還有找朋友識字,在生活實際中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等方法。
這節課,特別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檢查學生生字時,就進行了齊讀、開火車讀等,特別開火車讀,人人都有參與機會,幾乎全班同學都輪到了一次,這樣可以及時糾正一些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這樣做比較好。在學生認字的基礎上,我充分調動學生開動腦筋,靈活應用以上多種識字方法學習本課生字,例如:有的同學說看到自己的鉛筆盒認識了“鉛”和“盒”這兩個生字;有的說利用樹葉姐姐上面的拼音認識了“術”,在美術書上認識了美術的術;有的說透過找朋友認識“吐”:吞吞吐吐,吐出;還有的看到媽媽臉上的皺紋就記住了“皺”, 教學“筆”一字時,從分析字形入手,為什麼筆這樣寫呢?因為毛筆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學“鉛筆”一詞時,讓學生從組詞開始,學生紛紛說出:削鉛筆、還鉛筆、借鉛筆、買鉛筆等詞來。用換偏旁的方法記住了“削”等。透過識字方法的交流,達到學習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的教學目的。
在鞏固識字的過程中,我設計幾個遊戲環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專注率,提高識字效果。如:1、摘蘋果遊戲。透過搶讀、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固;2、變字魔術。木 +(、)=(術)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們一起爬山吧! 然後透過開火車讀,生生互相讀進行鞏
固。在識字教學的同時,還重視朗讀的訓練。在指導朗讀時,先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因為他們剛學完生字,自己讀可以把生字融到課文中讀,體會字意。讀通順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的五個句子。然後,指導寫字時,1、我會把下面的字按結構歸類:(讀一讀)2、我會寫左右結構的字:吐 鉛 筆 課。
3、說說你覺得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4、指導正確書寫,在黑板上範寫,讓學生邊看邊書空,筆筆到位,認真指導,最後學生練寫,全班人人都有參與,這個環節做得比較好。
今後,我覺得還應在教學中,穿插字義、說話等識字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還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孩子透過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透過分角色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但怕時間不夠,所以朗讀訓練沒有到位,放在第二課時重點訓練朗讀。
篇二: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藍色的樹葉》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可林園園捨不得借給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後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文章的旨意在於讓學生明白: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應該熱情相助。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以後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學生。但是,在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要圍繞文章的旨意,否則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設計了新課的匯入。課開始,我出示最常見的綠色的樹葉,並讓學生說說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回答:金黃的、紅色的等,就是沒有藍色的,此時我板書課題。在揭題後,我問學生,讀完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自然就問了“樹葉怎麼會是藍色的呢?”於是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 透過對課文的朗讀,學生從中找到了答案:原來是林園園不願意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只好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有的學生回答:“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小氣了。”有的說:“她覺得沒有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有點不好意思。” ??我又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林園園還會這樣做嗎?你從哪裡看出來?”這個問題設計目的就是
為了讓學生相信林園園能知錯就改,不要把她當成批判的物件。“如果是你,你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嗎?”透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當我遇上困難沒人來幫助我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他人有困難時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那你們想對林園園說些什麼呢?”這一說話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較紮實,透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如:小老師領讀、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等,學生掌握較好。但也存在了許多不足之處:
1、匯入新課時,老師問:“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樹葉?”學生說見過黃色的、紅色的樹葉,此時還應引導學生聯絡季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春天有綠色的樹葉,秋天有黃色的樹葉??語文課,就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2、整節課之中,讓學生自由讀文過多,要在讀書的形式方面多變化。低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合這種集體的自由讀文,教師也不便於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
3、在指導學生讀好對話時,教師的引導要進一步細化。在幾名學生讀書感情不到位的情況下,教師要分析其原因。“小聲地說”“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詞,是訓練低年級的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機會,可先讓學生議一議,然後再讀。透過分角色讀或者教師範讀,就很容易讀出味來。
4、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讀書時拖音、低著頭讀書、不認真聽別人發言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改掉。
篇三: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看著課題,想著講過的課,像散步在秋風過後的落葉小路上,回頭看著自己走過的路,感慨萬千:
講課以前,我把本課看的很重,不止因為它是篇經典課文,也是我小學記得最清楚的課文之一,但我卻沒講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心裡好失落。
有幾處是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一:總是在說服自己已經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課件的製作來說吧,明明改了三次,以為萬事大吉了,在電腦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這麼不小心的自以為是,導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現了混亂,講課開始進入極其緊張、被動的狀態。心情的傳染像多米諾的骨牌一點一滴的.傳染開來,當我看到班裡一個挺愛操心的孩子也在著急時,馬上意識到自己要失態了。於是,果不其然,教學在分段閱讀時出現環節錯誤,後面的板書竟緊張的忘了書寫。也許學生會一生都記得這節緊張的公開課吧,好好檢討自己了。
第二:不切實際的要求,讓孩子們陷入困境。
當我問到:你從故事裡學到了什麼道理時,有的孩子說的其實已經不錯了,但性情使然,我認為他們還可以說的更好的。於是,不斷的問,不斷的鼓勵著,好像越鼓勵他們,我心裡越沒了底兒,直到全班的小精靈們都沉默以對,這才認識到自己好像過了。拔苗助長的遺憾仍舊瀰漫我心頭。
第三:在不可能離奇的地方說出離奇的話。
知道東方夜談的無影,明白痴人說夢的荒謬。但就在關鍵的總結
全文時,竟說了一句連自己都奇怪的話:“大家應該向誰學習?”本課的林園園和李麗都不建議去模仿,一個小氣帶點自私,另一個上課不帶綠鉛筆,這種問題連成人都無法回答。他們是二年級的孩子啊,難為他們了,離奇老師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問題,也許孩子們都會在若干年後回憶起:印象深刻的語文課啊!我要悔過了。
第四:乾枯的評價語言,讓我這個語文老師汗顏。
聽了許多公開課,網上的名師也聽了許多。水平高的老師出口總不重句,包括評價的語言。那是因為孩子們都像一片片美麗的樹葉吧,他們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老師就是拿顯微鏡找出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後讓這美麗舒展到極限。名師們把“評價的美”分成無數不同的份,分給了身邊的小天使,讓他們的羽翼上描繪上了無盡的自信。而我在評價學生時,都是“好”,哎,世上的美麗不是一個好字了得的。
說了這節課的許多不足,當然也要說說比較順利的地方:
課文的填空匯入,是這節課的點睛之處,不僅順利的匯入了新課的學習,還激發了學生質疑的興趣,對後面教學環節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裡,我會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師行列進發。希望以後的課堂教學裡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