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個小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兩人一味爭鬥,互不相讓,就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到好處的道理。面對資訊不斷膨脹的今天,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單純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鷸蚌相爭 》這則寓言時,抓住寓言的特點及要求,注重了讓學生初步掌握寓言故事的學習方法,以便為今後獨立學習寓言打下基礎。

  課文不長,孩子們讀起來困難不大。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讓他們真正理解故事中蘊含的深刻“寓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他們讀完後興味索然,機械談寓意。所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改變了以往學習寓言“讀故事____談寓意 ____聯絡生活舉例項”的教學模式,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表演、個性體驗、聯絡生活,角色轉換等多種學習方式,將故事與歷史事件巧妙結合,於小故事中自然體會出大道理。

  實踐證明,這節課新穎的設計,不同方式的學習,給了學生不同的感受。每一環節,讓學生充當主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同時,也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與能力,體驗了過程與方法,激發了興趣,昇華了情感,懂得了道理。

  但是,我自己感到教學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後還要在實踐中多向他人學習。

  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對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師的點評還不到位。(這也正是我在不斷學習的地方)

  2、在教學第二部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我可以在檢查完學生詞語朗讀情況後,安排學生觀看動畫。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精讀課文故事時,更加細膩地體會到鷸蚌相爭的激烈,感受它們內心互不相讓的強烈心態;理解故事後,爭鬥情節的表演,一個啄住不放,一個夾住不放演示也能更加精彩。而把這個情節放在最後觀看,也出於我的不大膽,總擔心安排的教學環節多,學生理解不到位拖時間,所以就做了這樣的處理。今後,我可以自己決定的是多向周圍的老師學習,學習他們每一次課堂上靈活處理課堂變化的教學機智。課前再多鑽研一點,儘量多去設想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這樣才能獲得課堂上的更多自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