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風琴教學課》教學反思

《口風琴教學課》教學反思

  20xx年10月30日上午,學校舉辦了"祥雲行動"——京北高中正職校長走進一零一中學現場學習。在本次活動中,我非常榮幸地承擔了一堂初一年級的口風琴器樂教學公開課。前來聽課的校領導和各高中校長有10人左右,我的同事協助我為各位領導發放已經準備好的教學設計和樂譜。

  綜合各方面,從以下幾點談談本課的教學感受。

  一、教學目標方面

  本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運用合作、體驗等手段,學習演奏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在聽、唱、視、奏等音樂實踐中用適合的速度、力度和聲音的均衡來詮釋音樂,用正確的指法、句法來有感情的演奏作品。並引導學生用打擊樂配伴奏、學習二聲部創作手法,逐步達到多聲部合作,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目標符合《音樂課程課標》理念,符合音樂學科特點,並聯系學生實際,落實在教學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關注情感、能力、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整合。

  二、教學準備方面

  本人在開學起始課上就做了較為全面的初一年級所任教各班級的學情分析,大多數學生分別有鍵盤樂、管樂、打擊樂基礎,因此為開展口風琴教學的順利進行做了良好的鋪墊和準備。能夠把握《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和教法;能夠熟練必要的口風琴演奏示範,創設適宜的情境;能夠圍繞口風琴教學,多渠道有效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

  三、教學內容方面

  本課所選的口風琴教材曲目《劃小船》和《生日歌》這兩首音樂作品,學生較為熟悉,生動、形象,富有美感,有利於學生的音樂審美學習和文化學習;用口風琴來演奏作品,貼近學生實際,難易適度,重點難點明確;引導學生打擊樂配伴奏、進行二聲部創作以及多聲部合奏,有利於學生音樂創造與實踐、合作等多種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方面

  本課是把課堂實踐與練習的時間最大限度留給學生。因為口風琴教學強調以"練"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只起到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搭建好平臺。對於演奏方法、打擊樂伴奏形式以及二聲部創作,讓學生透過自主練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學會探究,自行解決吹奏中的難點。如學習演奏《生日歌》時,請學生示範,大家一起探究較難吹奏的樂句;在新指法(擴指法、跨指法)的學習,學生主動提出了自己編配的合適的指法,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教師只要做適當的點撥即可。

  本課體現了音樂審美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感受、表現與創造興趣,發展其能力;教學民主,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機會,教學生動,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化,有啟發性和激勵性,指導及時、靈活、有效,立足學生髮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富有特色。

  五、學生髮展方面

  學生的口風琴學習興趣濃厚,能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與相關文化,有初步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獲得了相應的審美經驗和多種音樂技能;學生獲得了美感體驗,合作分享,樂於表現,有藝術創新的意識和初步能力,突出了個性;學習過程保持愉悅,時有成功的感受,學習願望增強;全員、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認知、行為、情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民主、和諧、活躍。

  六、教學效果方面

  本課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增強,掌握了更多的口風琴演奏技巧;學習了兩種二聲部的創作手法,以及體驗了多聲部的合奏效果;觀看完口風琴演奏影片以後,學生對口風琴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由於我下一節還有課,因此只跟其中幾位聽課的領導老師進行了簡短的溝通和請教,他們認為這堂課講得很好,學生很喜歡,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僅學習了樂曲演奏,還學習了二聲部的音樂創作,這一點很難得。感謝領導的點評!

  當然,本課還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教學的應變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形式上可以更加生動有趣,比方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奏、齊奏,或者採取競爭機制,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都會有所提高。學生的展示機會也要相應增加,藝術就是必須要用來展現的,多多培養孩子們的表現慾望是音樂課堂上必須要加強的方面。希望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真正讓課堂實現高效的教學,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