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 篇1

  透過研讀教材和教學用書,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雖歷經1500多年,該類問題還是向我們展現出了其巨大的魅力。二、三年級的奧數中有,五、六年級的教材中有,到了初中還要學,那麼該類問題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數學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構建該類問題模型,教給學生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相應的發展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不斷地查閱資料,尋找我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很幸運的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讀到了《“雞兔同籠”問題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滲透策略》這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這段話給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支撐的作用。這段話中提到“當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假設、建模、代數、抬腳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作用於“雞兔同籠”問題中時,它們之間必然存在相互關聯之處。轉化為猜想、列舉、畫圖等提供了便捷,猜想是列舉的開始,列舉則是假設的前奏,畫圖是對列舉的結果的形象呈現和為假設提供的直觀支撐,假設是對前面諸法的有效提升,建模則是假設的必然結果,代數是假設的聯想產物,抬腳無非是假設的另一種特殊形式。”“如果按思想方法的作用給其分類,轉化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基礎性的思想方法,不可少之;猜測、列舉、畫圖、抬腳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頗有侷限性的思想方法,雖為假設做好了鋪墊或延伸,但會受到數目大小或奇偶性的限制,不能廣泛用之;真正能夠適應於此類問題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一般性方法,無疑還是假設和代數的思想方法。如果按思想方法的新舊給上述思想方法分類,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建模和代數的思想方法,都是在前面教學中教師多次滲透、學生領悟較深的思想方法,惟有假設和抬腳才是本節課中新出現的思想方法,而抬腳不過是特殊的假設,且具有很強的侷限性。由此看來,學生真正最需要獲得的,又能適應解決問題普遍性要求的一種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就是假設。”在進行了充分的思考與備課之後,我如期的上了這節課,透過對這節課的實際教學,檢查了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效果之後,我對本節課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最佳化

  雞兔同籠問題作為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那它的思維含量必然很高,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抬腳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進行練習時,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接的解答,指名生彙報後,進一步問:“還可以怎樣解?”促進學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並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說出解法,最後比較哪種演算法比較好。從列表的列舉法到假設的算術法,不僅從思維上層層遞進,而且更好地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最佳化。

  2、注重了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傳承

  “雞兔同籠”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教學中,我從該趣題引入,到解決該趣題,到感悟古人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奧數面紗,還其生動有趣的一面。透過學習,不僅使學生感受了祖先的聰明才智,滲透一種古代數學文化,更重要的是體會了其中蘊含的豐富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術法”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滲透了代數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課前,我就感受到了這節課容量大,學生難理解,如果一節課中要求學生理解所有的思想內涵,必將導致課堂內容學習的擁堵和孩子們學習的不知所措。教學中,我並沒有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關注度,而是結合孩子們認知方式的,選取了算術解決的假設模型為本課數學思想的重點去滲透,讓孩子們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的對比中,體會數學思想。正如一些聽課老師所說的,學生能夠提出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那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已經達到了,因為他已經體驗和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4、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

  在學生重點掌握了兩種解題思路後,我話鋒一轉,告訴同學們“雞兔同籠”問題並不單指“雞兔同籠”,該類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龜鶴問題、民謠中的人狗問題、租大船小船問題等。明確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的生活味和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的學習,貴在學習一種假設推理與代數方程的思想方法,貴在用來解決生活中類似於雞兔同籠的變式問題。拓寬了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認識,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形成了知識的遷移。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 篇2

  數學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等,還要透過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雞兔同籠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問題,在生活中,雞兔同籠的現象是很少碰到,沒見過有人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裡,即使放在一個籠子裡又有誰會去數他們的腳呢?直接數頭不就行了?那麼是不是說“雞兔同籠”是一個完全沒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呢?顯然不是,雞兔同籠問題,是讓我們透過雞兔腿數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並採用有效的手段來理解數學問題的過程。以下是我上完課的幾點體會:

  一、大敢轉換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動有趣的數學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愉快的探索數學,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討論、思考發現並掌握知識,時刻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一個恰當的主題中學習數學,發展能力。基於這一點,本節課的內容安排在“數學與生活”當中,用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來引入(幻燈出示:)

  1、小明的儲蓄罐裡有1角和5角的硬幣共27枚,價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幣各有多少枚?

  2、12張乒乓球檯上同時有34人正進行乒乓球比賽,正在進行單打和雙打比賽的球檯各有幾張?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再課件出示《孫子算經》及雞兔同籠問題,但同時又聰明地把數改小了:今有雞兔同籠,上有八頭,下有二十二足,問雞兔各幾何?一石激起千層浪,雞兔怎能同籠?學生的探究慾望馬上調動起來,這時,又讓學生了解“經典”,感受“經典”。

  二、鼓勵參與,在合作中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節課中,我主要透過創設現實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

  數學問題的關係。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合作,積極地探討,充分地發揮了小組的作用,兵教兵,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學會了,這是很讓我感到激動的,因為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同一問題中,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後比較哪種演算法比較好。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又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與最佳化,也讓不同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總的來說,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呈現學習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提供操作材料,撥動學生心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因此,在整堂課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但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反思如下: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學生彙報時,要多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聽不明白的及時向小老師提問,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

  3、要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透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 篇3

  一節好的數學課就應讓學生懂得一個知識點,獲得一種思想,積累學習經驗,行走在構成某種技能的路上。教學完雞兔同籠,我留下了這樣的感悟。

  雞兔同籠是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的資料。本節課作為本冊教材“數學廣角”中唯一的教學資料,它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道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而且它是生活中的一類典型的問題,研究這類題,不僅僅使學生學習一種數學思想,而且收穫解決策略與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潛力。

  研讀教材後,我依據新課標,從設計理念到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都做了認真地思考,連教學環節都是幾經修改的,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實在有些汗顏。

  一、“猜測”形同虛設。

  其實,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都是同“猜”字而生。猜測是一切發明創造的開始,也是思維的開始。學生就應歷經一個猜測----驗證----調整---最終找到正確答案的思維成長過程。而我把“猜測”只作為一個課堂環節,一個程式,沒有將猜測與後面的環節建立聯絡,致使“猜測”環節形同虛設。

  另外,在學生猜測後,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發現猜測不對,腿的總條數多了,該怎樣調整;反之,又該怎樣調整,其實調整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每一次調整,一個一個地增,或一個一個地減,腿數之間都相差2。這是關鍵。就應給學生後面的自主探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自探究明確了目標和指明瞭方向。這樣就不會出現後彙報中的“嘗試法”的孤立無援了。

  雖然列表嘗試法在學生的眼中是一種笨拙的方法。但本節課的列表嘗試法是讓學生經歷由常規逐一舉例向減少舉例次數的過渡,實現“跳躍式”列舉,而且在學生在思考、交流、感悟的數學活動過程中,漸漸地發現其中的規律:“每增加一隻雞同時減少一隻兔,就會減少2條腿;反之,每增加一隻兔同時減少一隻雞,就會增加2條腿。”學生在這樣發現下就很容易找到了“假設法”的影子。為下面的假設法的策略解決問題做了提前滲透和有力地鋪墊,同時也能感受到量與量之間的共變關係。然而由於我把嘗試法探究活動與尋找其他策略併入一個學習活動中,使得學生只顧去尋找其他的方法,而有的同學直接忽略嘗試法,失去了此處探究活動的價值和好處。如果我能分步實施,細化活動要求:活動一、列表嘗試,彙報後,再進行活動二:尋找其他策略,就不至於出現彙報中的“混亂”

  三、數學課上的語言規範性有待加強。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與方法,還要講究教學語言的準確明晰,具有邏輯性。本堂課假設法算理是一個難點,如果老蚰能用清晰而準確,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把算理引匯出來:

  假設籠子裡都是雞,一共有幾隻腳?條件告訴我們幾隻腳,這樣就少了幾隻腳呢?為什麼會少了10只腳呢?這樣就能使學生理解得更清晰更明朗。所以我感到教師的言之有序,才能成就學生的有序思維。

  當我上完了課,我留下了開篇的感悟。由於本課的諸多不足,後面的習題一道也沒有練。對這種低效的課堂我有些慚愧,但我想“教後知困”。使我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來,在數學教學的這條路上,加強身身的數學修養是教好數學的根本。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我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著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著變化的規律。透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在這裡得到展現,方程解、算術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但是,可能是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我覺得可能是在處理雞兔只數和腳的數量變化規律的推導過程時,我直接讓學生透過表格的形式進行觀察,並沒有引導學生到比較實際的方向上。如果我能插入具體的雞和兔的只數變化時的動態影象,學生應該能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其中的規律,那麼對後面的教學展開將易如反掌。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反思 篇5

  雞兔同籠”在以前是屬於奧賽典型題,如今編入新課程教材第十一冊中。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說有必須的難度,個性是用假設法解答,學生理解起來很難,我主要藉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例:雞兔同籠,有35只頭,94條腿,雞、兔各有多少隻?

  我先化繁為簡,把例題改為8只頭,26條腿。剛開始採用教材中的逐一列表法,讓學生自己去推算出來,學生覺得這種方法羅嗦。我就推薦用中間列表法,發現雞4只,兔子4只,腿就一共有24條,再進行增加或減少,最後得到了3只雞,5只兔。學生的速度就加快了。另外,引導學生透過對錶格的理解,利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再透過畫圖驗證:先畫8個圓圈表示8個頭,再在每個動物下面畫兩條腿,8只動物只用了16條腿,還多出10條腿,把剩下的10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動物添上呢?(5只動物分別添2條腿)。這5只就是兔子,另外的3只就是雞。畫圖的思考過程實際也就是假設方法的思考過程。學生聽明白以後,讓學生試著做練習題。最後還指導學生運用方程來解決這類問題,他們對本節課掌握的還不錯,這天的一些題目裡也證明了學生喜歡這類題目,雖然很難,但我相信,只要學生喜歡了,那麼再難的數學題都不是問題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