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的教學反思

讓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的教學反思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是:兒童是透過活動來學習的。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智慧在他手尖上。”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嚴肅的。教師如果把數學知識轉化成有形有色的學具操作時,他們會倍感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呢?

  一、為學生的思維提供廣闊的馳騁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透過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來陶冶學生的情感,啟用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身心愉悅地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我曾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罐頭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操作,把它側面上的商標紙展開,看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什麼形狀的。結果學生的展開圖各種各樣,有的是把商標紙沿著圓柱的一條高剪開的,展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著圓柱側面的一條斜線剪開的,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是沿著側面上的一條弧線剪開的,得到的是一個不規則圖形,有的是沿著圓柱的側面在地上滾動一週,就發現壓過的痕跡是一個長方形,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教師對同學們的勞動成果一一地進行表揚(全體學生沉浸在喜悅之中),並把學生的展開圖一幅幅地用多媒體演示出來,並且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得到啟發,把其中的展開圖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透過再剪拼成一個長方形。象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圓柱的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鼓勵了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想象和創新意識,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馳騁空間。同時,學生的智力潛能得到了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二、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

  兒童的動作思維佔優勢,他們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想像、猜測、推理、驗證,使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我曾嘗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以三角形面積公式為例,學生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利用轉化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推匯出三角形面積公式。有的同學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如圖):

  也有的同學用一個三角形進行割補,轉換成了不同的圖形。

  同學們不斷地畫著、剪著、拼著……,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終於在他們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即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在這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表現了小學生的旺盛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創造。

  現代教學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因此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並且要充分相信學生,承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創造。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是這樣教學的: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在數位表上擺出三位數,再計算判斷這些數能否被3整除。用3根、6根小棒擺出的數呢?學生經過擺數、計算、觀察、比較,發現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與數字的位置、順序無關,而與小棒的根數有關。3根、6根小棒擺的數均能被3整除,而4根擺出的卻不行。學生們不斷地擺著、想著、算著……能被3整除數的特徵,終於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產生了。在這樣的教學中,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只是做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工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只要充分相信學生,學生肯定會發揮出自己聰明的才智。

  總之,運用學具操作,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代替小學生的操作,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著學生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學生們只有親自參加活動,在操作活動中不斷地積累感性材料,才能促進學生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的能力。因此,課堂上要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和諧、寬鬆的環境下滿懷信心地參與數學教學實驗活動,使學生的雙手閃爍出創造性思維的光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