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與摺疊的教學案例反思

展開與摺疊的教學案例反思

  案例:

  活動一:探究新知,體與面的轉換

  師:(出示正方體)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生: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

  師:說得不錯!

  師:請看,像這樣沿著稜剪開(放下其中一個面),使這個正方體完全的展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線的平面圖形,我們叫做正方體的展開圖,閉上眼睛想一想它會是什麼樣的?

  師:你能說一說你想像的圖形是什麼樣的嗎?

  生:……

  師:我們試著剪一剪,驗證大家想像的對不對,操作要求是:沿著稜剪開,得到一個六個面互相連線的平面圖形。比一比誰剪得快!

  學生操作、展示作品。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展開圖,你還能聯想到其他的嗎?

  生:……

  師可以得到這麼多不同的展開圖,你能把它折回原樣嗎?操作要求是:四人小組合作,輪流演示展開與摺疊的過程,邊折邊說,其他3人找出展開圖上的每個面分別對應正方體上的哪個面。

  師:看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開始

  學生操作、交流、展示。

  (教師巡視時引導用“先_______,再_______,然後_______”來敘述。)

  師:我們大家一起合作,我來折,你們說我指的面對應的'是原來正方體上的哪個面?(活動一次。)

  師:我的位置讓出來,誰上來試一試?

  師:還有不一樣的展開圖嗎?誰再來試一試?

  學生活動3次。(教師適時評價,重複、強調、肯定說得好的詞語。)

  師:透過前面的活動,我們認識了正方體的展開圖,經過反覆展開與摺疊(板收課題),知道了展開圖上的面(板書:面)與正方體(板書:體)上的面的對應關係(板書:對應)。那麼長方體的展開圖又會是什麼樣的呢?你是否也能找出長方體展開圖中的面分別對應長方體上的哪個面呢?

  操作活動的要求:(課件出示)

  (1)沿著稜剪開。

  (2)四人小組合作,輪流演示展開與摺疊的過程,邊折邊說,其他3人找出展開圖上的每個面分別對應長方體上的哪個面。

  學生合作。(時間3-4分鐘)

  師:(在一位學生的展開圖上標出英文字母)我拿了一位同學的展開圖,如果把A面定為底面,那麼C面是長方體上的什麼面?(邊說邊演示,問另兩組面中的一個面)

  師:(展開圖形)如果我把底面換成這D面,那麼長方體的前面會是那一面呢?

  案例評析:

  本課開始,教師運用回憶把舊知識很快地遷移到新知識,而且很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如:“閉上眼睛想一想展開的圖形會是什麼樣的。”然後讓學生說一說,想象的圖形是怎麼樣的,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教師再透過演示操作,引導學生說出想像的正方體展開圖是什麼樣的?接著鼓勵學生動手把想像的展開圖剪出來,從而實現體與面的結合。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素材,強化直接感知。透過實踐使學生獲得空間與圖形的鮮明表象,積累幾何圖形豐富的感性經驗,培養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有意識的對展開圖進行分類貼上,讓學生感受正方體展開圖的某些規:相同的正方體的規律,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應用邊操作邊講解的動態學習方法,使學生經歷反覆的展開與摺疊的過程,建立體與面的轉換模型,感悟並初步認識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係,從而培養其空間觀念。透過小組合作,創設機會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方式,用自己“合理化”和“多樣化”的方法,透過自主活動來建構對數學空間的理解,促使空間觀念得以形成和鞏固。再次讓學生經歷展開與摺疊的過程,鞏固體與面的轉換認知,加強感悟立體圖中的面與展開圖中的面的對應關係,瞭解尋找對應面的基本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