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後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課文安排了3個觀察、實驗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可轉動的磁鐵,從而發現磁鐵的兩極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極、北極的概念。第二個活動則自主開展實驗探究進一步研究磁鐵兩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其規律。第三個活動是玩磁鐵小車的'遊戲,是運用“同極相斥”的性質開展的活動。3個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緊扣,活動雖難度不大,但要在40分鐘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並讓學生反覆多次實驗,記錄多次實驗結果,然後在此基礎上整理事實,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是要花點心思的。於是怎樣有序、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成了我這節課的主攻目標。
圍繞著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學生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及多次實驗的記錄,並透過整理發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學生情緒飽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本堂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1、精心設計環節,科學分配時間。本節課活動多,每個活動就算是最簡短也不能少與5分鐘,何況學生在活動後還要整理事實、完成記錄,然後互相交流,才能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能保證,那麼活動就變成了過場,達不到效果。為了保證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把不是活動的環節儘量地簡單明瞭,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學引入中我就從上一節課的學習開始,既複習了舊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時間很短,就那麼1-2分鐘,而且節省了時間。
2、明確實驗要求,方法指導到位。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明白怎樣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明確每個人做什麼,使活動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取得實效。如:在觀察轉動的磁鐵前,我邊演示邊告訴學生:小組內每人轉動磁鐵一次,等磁鐵停下時觀察它的方向和位置,並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簡單的圖或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看看記錄,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實驗也反覆多次地進行了。同時學生明白了實驗的重點和要求及方法。當學生按老師的指導去做時,在3-5分鐘內就有效完成了實驗,並一下子就發現磁鐵每次停下時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
3、準備結構材料,設計實用記錄表。在課前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我為學生準備的是兩塊磁性強弱、形狀大小都一樣的磁鐵。並且每一塊磁鐵都檢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磁鐵被磁化的現象,在實驗中所有的組的現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對實驗卡的設計我也動了腦筋。在本課中我設計的實驗記錄卡簡單易懂,便於記錄。如在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實驗卡只要求學生在對應的情形下打勾,最後簡單說說自己的發現。在活動中學生都能即時完成記錄,沒有另外花時間了。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義,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有個別學生在課前透過閱讀等方式已經知道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於是在沒有實驗前就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記錄卡填好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今的教學中怎樣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怎樣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還有待研究。